王群建
[摘 要]該論題研究階段內,選取成人高校會計專業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狀態展開全面分析。研究結果證明,作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領域的重要組成單位,成人高校頂崗實習項目實施并不順利,也成為影響實踐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性因素。參照具體發展狀態,進一步提出開發“師生共建、校企共建”的頂崗實生成課程是突破成人高校學員頂崗實習瓶頸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成人高校;會計專業;頂崗實習;生成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24-0049-03
教育部在《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規定》中,結合高職院校發展狀態,對其提出新的要求,而對于成人高校,盡管沒有作出具體的要求,但是隨著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成人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上課前,也應該有頂崗實習的學習過程。頂崗實習主要是指學生在完成基礎技術理論知識學習任務后,將其安排到現場工作環境中,使其掌握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等能夠在生產環節得到廣泛應用,并最終形成較深層次的感性認知,包括接觸企業管理理念、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等。從本質上看,頂崗實習屬于典型的實踐教學模式。文章主要探索研究適合成人高校會計專業頂崗實習的實現方式。
一、培養德技兼備型人才是時代對成人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全納、公平、優質、終身學習”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的核心發展理念。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背景下,成人繼續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若要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最終發展目標實現提供強大保障。即使在繼續教育從“學歷補償教育”向“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轉變的時代,質量依然是繼續教育的生命線。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將“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2020年下旬,政府制定《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表示要逐步完善高等職業院校的評估機制。針對學生而開展的考核工作,必須要求其做到“德技并修”的評價,確保高職院校可以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人才,自身也擁有較強的技術操作水平。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出,德技兼備型人才培養對社會發展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作為典型的綜合學科,會計專業學習要同時接觸理論、實踐以及方法等多方面要素。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傳授專業理論和方法,真正的動手能力培養必須通過實踐性教學設計來完成,用課堂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領悟專業理論和方法的原理與精髓。通過理論與實踐的不斷交融互補,才能朝著培養“能力強、素質高”的專業人才方向發展。在成人高校會計專業培養模式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計與開發就顯得更為重要。成人高校會計專業的學員大多是在職人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基礎水平參差不齊。但大多數學員選擇會計專業的學習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要通過成人高等教育專、本科的學習,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和會計工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能夠在以后的轉崗或競聘中占據優勢,而這也給成人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絕對不能機械式地在理論講授之后加入實踐活動或實訓環節,而是要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互通互補,建立一整套適合成人高校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完成“徳技并修”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成人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近年來,成人高校根據德技兼備人才培養的要求,自身發展階段內已經多次開展實踐教學改革工作。筆者所在的北京市石景山區業余大學(以下簡稱“業大”)為例,從2007年開始就已經在會計專業進行了《會計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建設與實踐》研究,設計了由“單項實訓、匯總實訓和畢業實訓三個階段組成的實訓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1.單項實訓:按照會計崗位技能的要求,我們設計了《會計基礎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納稅會計實訓》《審計實訓》《財務管理實訓》六門單項實訓課程。教師依據學生完成實訓大綱要求的程度進行形成性評價,同時利用部分學生已有的會計崗位工作經驗,將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引入教學,啟發和帶動其他學生更好地理解職業技能,做到人人動手、互幫互助,學生也從傳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自主加入到學習活動中。
2.匯總實訓:開設了《會計實務操作》《會計軟件應用——用友ERP-U8操作》《ERP沙盤模擬企業財務經營》三門匯總實訓課程。其中《會計實務操作》《會計軟件應用——用友ERP-U8管理軟件操作》兩門課程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日常經濟業務進行匯總的手工操作、會計電算化操作,提高學生綜合的會計核算能力;《ERP沙盤模擬企業財務經營》實訓課程,要求學生模擬企業的實際運營并結合運營結果完成財務報表的編制,包括對學生如何進行財務知識應用進行全面培養,使其擁有較高的創業創新水平,而且能夠很好地與他人保持協作發展關系。教師以教育大綱要求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評估活動。同時由已在會計崗位工作的學生進行隨堂主題發言,由學校聘請會計公司的會計師就企業籌建、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進行講座,對企業賬務處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
3.畢業實訓:通常情況下,學生在進入最后一個學期后,正式參與畢業實訓項目,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組成模塊。
(1)會計手工記賬:教師會安排學生在多套測試題中進行選擇,并獨立回答題目。題紙結構基本一致,具體包括建賬、填制憑證、填制日記賬、總賬、明細賬、編制財務報表等所有核算工作環節,需要采用手工方式進行相應賬目處理。
(2)會計電算化:學生運用會計核算模擬實驗考核軟件、信息產業部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認證考試平臺或用友ERP認證考試平臺,獨立進行電算化賬務處理。
(3)ERP沙盤模擬企業財務經營過程:學生以ERP沙盤作為參照依據,對財務活動過程進行相應模擬,并根據實際運營的結果獨立編制財務報表。
這種層層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運行多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適合成人學生的認知層次和“碎片化”時間學習的特點。但也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隨著學習期間且從事會計工作的學生比例下降,以業大為例,該校近三年來對在校生進行了連續的《專業學習需求和認知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我校學習期間且從事會計工作的學生占比不到20%,而會計專業畢業生從事會計工作的比率又很高,所以通過專業實踐教學方式,使學生實踐能力有所提升,同時也可以對協調溝通技巧進行有效培養,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但缺少頂崗實習成為現有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一個弱點。無論“單項實訓、匯總實訓和畢業實訓”的質量有多高,都無法替代頂崗實習環節,只有通過工作環境中的實戰演練才能將課堂知識應用于現實。頂崗實習作為學生正式踏上工作崗位前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在教學內容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成人學生也是如此。
那么,成人學習者能與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一樣進行傳統的頂崗實習么?顯然不行,成人高校在實踐教學中一方面可以參考職業院校的一些做法,同時也要兼顧該類院校自身特點,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成人學生是業余學習,有自己的本職工作,無法“工學交替”;另一方面,成人學習者的學生人數多、頂崗實習崗位有限,對口的頂崗實習位置相對數量十分有限。
三、成人高校會計專業頂崗實習新實現模式的分析
(一)會計專業頂崗實習的現存方式
解決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學與用之間“最后一里”的障礙[5]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傳統的解決方式就是用工作現場頂崗實習的方法。關于成人高校會計專業頂崗實習方面的研究,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檢出文獻為0,但是具體到中職和高職院校,關于會計專業頂崗實習方面的研究文獻眾多。大量文獻關注的是出納、會計賬務往來、會計稅務、企業的成本預核算、會計總賬等主要崗位技能實地實習及實習組織管理、評價方面的研究。但同時,研究者也關注到會計行業在現階段所發生的具體改變,大型企業基本實現財務信息共享目標,而中小企業則開展財務外包業務,企業已經不再形成較大規模的會計人員需求,但各大高校依然在不斷地進行該類型的人才培養,客觀因素導致對口頂崗實習項目實施開始面臨眾多問題[4]。
(二)成人高校會計專業頂崗實習的新思路
文章前面已經分析過,對于成人高校的學生,他們是業余學習,無法“工學交替”,現場頂崗實習難上加難。但是,近兩年,隨著“互聯網+教育”理念的滲透影響,“互聯網+”已經應用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活動開展階段內,而且作為應用頻率較高的實踐教學模式,其在短時間內打造了“互聯網+會計工廠”的實踐訓練系統。高職院校建立“互聯網+會計工廠”實訓體系需要通過創新實踐課程,實訓教學與學生頂崗實習相結合,引企入校改革專業實踐操作模式等途徑實現。這些研究文獻為本課題研究團隊基于互聯網思維創新課程,解決了成人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學與用之間“最后一里”障礙。筆者和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研究認為“互聯網+教育”的理念不斷發展,教育信息技術不斷進步,開發一門頂崗實習生成課程,形成“師生共建、校企共建”的課程開發生態圈在成人高校中是可行的。
生成課程是指將真實的對話場景作為研究基礎,在多樣化因素相互作用條件下,完成課程結構設計任務,同時使其帶有明顯的動態性特征。該課程打破了傳統邏輯思維模式所產生的限制作用,教師可以將創造的價值整體表現出來,而不是簡單地對活動形成認知。實訓生成課程自身帶有一定挑戰性,但始終未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教學內容也在持續創新。這類課程的開發流程主要參考的是《基于聯通主義的實訓生成課程開發模式構建》一文提出的模型。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能找到的最早的國內文獻是在2001年,但早期的文獻研究主要是在兒童教育領域。隨著在兒童教育領域對生成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2010年部分研究者以“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為例,基于Moodle網絡平臺進行了生成課程設計[6-7]。2015年有研究者開始關注基于聯通主義的實訓生成課程開發模式構建[1],其研究成果在聯通主義理論的基礎上,論述了對生成課程的理解、實訓生成課程開發模式、教學設計,并介紹了研究者實踐的從課程的教學實施到課程生成的案例。到2019年,有研究者對互聯網+”環境下實訓生成課程開發模式的設計進行了研究[2]。這些研究為成人高校會計專業進行實訓生成課程的開發實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前文提到,筆者院校之前的調查顯示,新入校的學生有20%的同學已經在會計崗位上從業,已經畢業的學生中也有很多從事會計及會計相關崗位工作的同學,這些同學目前正在從事的工作與沒有工作經驗的那些學生未來可能獲得的工作環境及內容高度一致,那么開發一門有特色的頂崗實習線上課程,通過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設計,讓有工作經驗的同學通過視頻、文本等方式將工作場景和工作要求還原到課程內容中,再通過校企合作獲得課程內容的補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成人高校現存的頂崗實習環節缺失的不足和無法進行傳統現場頂崗實習的困境。
四、結語
頂崗實習的實施效果關乎成人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高低,我們需正確看待成人高校會計專業頂崗實習缺失的問題和認真分析具體成因,通過“互聯網+”背景下技術的進步,開發一門頂崗實習生成課程是值得探究的一條路徑。通過開發頂崗實習生成課程,形成“師生共建、校企共建”的課程開發生態圈,進一步滿足成人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何伏剛,鄭勤華,陳麗.基于聯通主義的實訓生成課程開發模式構建[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5(05):24-33
[2]何伏剛,陳麗,朱群.“互聯網+”環境下實訓生成課程開發模式的設計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9(09):32-42.
[3]何伏剛.職業培訓領域生成課程資源開發方法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2):77-83.
[4]劉水林.“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專業頂崗實習探討[J].經貿實踐,2018(13):329+331.
[5]尹夏楠,鄭燕.應用型會計學專業頂崗實習模式創新與實踐——基于“最后一里”課程建設[J].商業會計,2018(23):110-112.
[6] 許仕芳,徐軍.后會計證時代成人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初探[J].當代會計,2020(16):26-27.
[7]楊陽.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頂崗實習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17):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