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成
摘要只有全面了解小學科學教師隊伍現狀、培訓需求,準確掌握科學課教育教學的基本現狀、主要成績、存在問題等,才能為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和行政決策提供依據。2020年6月,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資料梳理、信息匯總等方式,對遼寧省A市科學教師隊伍現狀、科學研訓工作進展、科學課程實施三個方面進行了調研。
關鍵詞 小學科學 師資隊伍 調研報告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0.037
Research Report on Science Teachers an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ake City A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2020 as an example
LIU Tiancheng
(Liaon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henyang, Liaoning 110032)
Abstract: Only by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aining needs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and accurately mastering the basic situation, main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cience educa? tion and teaching, can we provide basis for teacher training, teaching research and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 ing. In June 2020, we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teachers, the progr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curriculum in a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by means of question? naire survey,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sorting and information summary.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staff; research report
為全面了解小學科學教師隊伍現狀、培訓需求,準確掌握科學課教育教學的基本現狀、主要成績、存在問題等,為遼寧省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和行政決策提供依據,2020年6月,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資料梳理、信息匯總等方式,對A市科學教師隊伍現狀、科學研訓工作進展、科學課程實施三個方面進行了調研。
科學教師隊伍基本情況
1.基本數據
A市有轄區5區4縣和2所市直屬學校。共有小學校150所,其中城鎮學校48所,鄉村學校102所。在校學生總數110587人。專職小學科學教師393人,教師結構如下表。
整體看,教師學歷水平能滿足學科教學需要,科學教師整體學歷層次越來越高,城鄉比例、性別比例之間的差距與前幾年相比,都在逐漸縮小。雖然年齡比例差距也在減小,但40歲以上的教師還是占比最大,科學教師隊伍的老齡化現象依然嚴重。最為突出的是兼職教師偏多,尤其是鄉村學校,基本都是兼職教師擔任科學課教學。更為嚴重的是,個別縣、區甚至找不到一名真正的科學專職教師。這些不容忽視的主客觀因素致使教師隊伍極其不穩定,造成城鄉間、學校間、區域間的不平衡。部分地區教師的老齡化現象過于嚴重,青年教師不足或新入職教師多,沒能形成合理的教師梯隊。
2.主要問題
(1)師資力量不足,專業化程度不夠
城鎮學校大多都有專職教師,個別城鎮學校和一部分鄉村小學師資力量不足,沒有專職科學教師,存在普遍的“兼職”現象。有的一人兼任3~6年級的所有科學課,還要兼任其他學科教學,甚至存在一人兼任幾個學科的現象。有的即使是兼職教師,也是一學期或一學年后就進行調整,使教師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課程標準、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教師專業化程度不夠,教學質量不高,不利于科學學科課程目標的達成,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2)更替頻繁,教師隊伍不穩定
部分學校雖然安排專職科學教師教學,但是流動性過于頻繁,下次教研就換成新人,下個學期更是新面孔涌現。而且大多是班主任當不了、語數英等學科不能勝任、教學能力較差、個人素質低下、身體狀況不允許、臨近退休的教師。素質好、能力強的教師,不是被調走,就是被臨時調整到其他學科,致使科學教師隊伍不平衡、不穩定。
(3)老齡化現象嚴重,活力不足
從資料數據分析中不難看出,教師年齡結構偏大。30歲以下的教師僅占9.7%,41~50歲教師占31%,51歲以上的教師就占34.9%。青年教師太少,活力不足,而新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方法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對于老教師來說,接收起來比較費勁,可以說與現代化教學資源脫節。再加上“平穩退休”的想法,致使教學研究氣氛沉悶,改革、創新意識和動力不足。
(4)職業倦怠,進取心弱
從此次調研看,不管是城鎮教師還是鄉村教師,其中有一大部分人或因為年齡偏大,或因為職稱無再晉升可能,或因為人生追求不同等,安于現狀,缺乏工作熱情和激情,不再積極地琢磨教育教學、琢磨教材教參、琢磨學生,進取心較弱。
(5)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小學科學課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學科領域的知識,主要包括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四個領域方面內容,要求任課教師必須通曉科學學科所涉及的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可是由于上面所述的種種原因,部分教師專業知識薄弱,自身綜合技能缺乏,動手能力不強,而且再學習、再提高的意識和精力也較差。簡單來說就是教師自身科學素養不夠,專業化程度偏低。
3.自我期待
(1)期待不要頻繁更換所教學科,這樣有利于一線教師專業技能持續提升,明確自己的專長方向,進行角色定位。
(2)期待定期組織省、市級的專項、有效的研修活動、競賽活動、課堂教學的觀摩活動,讓一線教師能親歷培訓的全過程,在親歷過程中從聽、評、議上升到理論認知,上升到素質與能力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思維參與度,增長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
(3)期待定期開展送教活動,使省級的教學專家、學科骨干可以與一線教師零距離接觸,突出思想引領、方法引領、答疑解惑,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4)期待能傾聽教學專家的上課、評課、報告講座,使教學理念、理論與具體案例相結合,最好能常態化,多方面提高一線教師的綜合素質。
(5)期待多上常規化、接地氣的觀摩課、示范課、研討課,避免那種動用大規模人力、物力、財力卻只適合欣賞、表演的課,希望能看到質量高的常態示范課,要讓一線教師找到實實在在的抓手,能夠用于指導他們平時的常規教學。
(6)期待適當開展科學課教學中多媒體手段、信息技術應用的專項培訓,特別是現在普及運用的各種網絡平臺的使用技巧,以及資源庫共享、共建。
(7)期待在學習、研修、培訓之余能夠適當安排參觀科技場館所、素質活動基地、特色教育學校等相關活動,以拓寬、提高一線教師的綜合知識儲量和生活積淀,做到“走出去,帶回來”。
4.針對科學教師需求的解決對策
(1)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及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科學課程,才能保障科學教研員、科學教師專職專業,年齡結構合理,形成梯隊架構。
(2)針對薄弱項目和共性問題開展專題培訓。加強培訓講座和系列主題課堂教學,打造一支理論素質高、教學技能強的師資隊伍。加強在職學科教師專業教學技能崗位培訓與專業知識與技能考核,盡可能多地為教師搭建教學展示與交流學習的平臺。
(3)充分發揮教學專家、教研員、名師、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指導、輻射作用,通過傳、幫、扶、帶,提升學科教師的專業教學技能。
(4)加強開展一系列課題研究,打造一支能教、能講、能研的師資隊伍,提煉經驗并普及實施,指導教學實踐。
(5)加強學科校本教研和教師的區域性教研與交流。加強網絡教學研討。創造教師走出去的機會,尤其是普通基層教師出去開闊眼界。
(6)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調動科學教師研修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減少職業倦怠。
科學教研與培訓基本情況
近兩年來,A市小學科學教研培訓的總體目標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尋求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新方法,推動全地區小學科學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1.科學教師梯隊建設情況
A市為了建設科學教師隊伍,打造梯隊架構,培養一支全面過硬的科學教師隊伍,結合實際情況,持續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了市級教研中心組、市級磨課團隊、各級名師工作室,打造精英、培養骨干,“讓一部分人先強起來”“以點帶面”,帶動全體。
二是“以研促培、以賽代訓”。市里每學年上學期都要舉行一次為期兩天的學科系列主題研討活動,針對一個主題,每個縣區都要選送一位教師參賽,全市科學教師直接在現場或通過網絡互動平臺觀看,各縣區教研員或相關教學領導都要進行課后的簡短評課。每學年的下學期,都要舉行“A市小教之春”教學研討活動,語、數學科各3節課,其他學科只有一節課。課后不僅有市級教研員評課,還有觀察團進行現場說課、評課、議課,互動交流。
三是定期開展區域交流和送教下鄉活動,使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名師作用凸現,互相學習,其自身能力水平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使薄弱地區、薄弱學校的教師獲得直接經驗,能力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2.主要教研路徑
(1)“沉浸式”教研。學期初,深入一所學校連續數天與同一批教師共同備課、聽課、評課、研課,發現深層教學問題,促進教師行為持續改進,提高學校學科組的教學研究能力,聚焦存在的關鍵問題,形成有效的解決策略。
(2)“小教之春”活動。以“聚焦核心素養,落實學科育人”為主題,開展主題研討、課堂教學、專題報告等系列活動。
(3)“學科專題研討”系列活動。骨干教師課例引領、教研員專題講座。“以研促培,以賽代訓”,為優秀教師搭建平臺,選拔和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構建梯隊,打造精英。
(4)送教下鄉活動。做好送教下鄉工作,開展區域間教研、交流,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互相提高教學水平和研訓能力。
(5)組織好省、市教材培訓輔導。吸收最新教學理念,領會教材編寫意圖,掌握教法、學法,提升自身教學技能。
3.教師的需求和希望
(1)教研培訓工作還需要加大力度,加強和名師的近距離接觸,“走出去、請進來”,真誠地希望上級教研部門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讓更多的鄉村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己。
(2)希望能組織全省或小范圍區域內的培訓和競賽,多些城市間的合作與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多些獲得榮譽和提升自己的機會。
(3)除了教材分析、教材輔導等培訓外,需要加強實踐性培訓,主要是學科教師的專業基本技能、實踐動手能力培訓,提高教師的手、腦參與度。
(4)加強學科教學資源建設,包括視頻、課件、教案、反思、習題以及教學具、實驗材料等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5)在教研活動形式上,要根據不同層面的教師,開展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學段范圍、不同教研形式的教研活動,探討以校為本的教研方式,增加互動式的教研活動,調動全體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要有意識地讓青年教師和薄弱學校、薄弱教師獲得更多的展示機會。
(6)開展研訓一體的教研模式,充分發揮教研機構培訓、教研的雙重任務,優勢互補,形成合力。要善于發現教育教學中的真問題、共性問題,并將問題梳理成教研和培訓的主題,從該主題切入,以促進同類問題的解決為最終目標。
科學課程實施的基本情況
1.科學課重視程度情況
A市非常重視科學課的教學情況,開齊上足課程,全力滿足教學資源保障,確保科學學科教育教學順利進行。
(1)從市局、市學院,到各縣區教育局、進修學校,再到基層學校領導,都非常重視科學課程的安排和落實,做到了開齊上足、保質保量。
(2)市局及學院每學期都要下到基層校檢查、調研科學課開設情況。“沉浸式”教研、“學科專題研討”、各種競賽、培訓,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科學教師隊伍水平,做好科學課程開齊上足的強力支撐。
(3)學校對科學課也十分重視,按照相關要求開齊上足課時,有專用科學實驗室和儀器室,基本滿足教學需要。
(4)學校非常重視科學學科的教學活動,每學期,學校領導均到課堂聽課,參與教研活動,指導科學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積極組織科學教師外出學習、聽課、參與教學研討活動,提升教師個人素質。
(5)學校還大力保障科學教學資源的需要。學校領導努力創造各種條件,不斷匯聚和拓展教學資源,為科學教師提供相對寬松的教學環境。積極支持科學教師校外培訓,支持科學教師購買實驗材料,組建科學實驗室,配備完善的實驗器材;提供培植園地,科學地組織學生參加培植活動。
當然,由于經濟情況差異、教師人員不足等各種原因,部分縣區和學校仍無法完全保障科學課程的落實。資源不足、沒有經費、設備老舊、設施不全,與語數英學科比較,師資力量也是薄弱的。
2.課堂教學情況
A市科學教師通過各級各類培訓和自己的不斷學習提高,對于2001年和2017年科學課程標準都進行了深入學習和研究,有著較深刻的理解;能夠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展科學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教學設計嚴謹精妙、課堂教學新穎高效、實驗開設符合學生需要、教學手段與時俱進,能夠實現立德樹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3.教學評價情況
(1)一、二年級學生以日常課堂教學表現評價為主。一、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評價時以鼓勵為主,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發放積分卡,或者小星星、小紅旗等,以激發興趣,形成正確的科學學習態度。
(2)三至六年級學生,以綜合評價為主。包括日常學科課堂教學表現;科技小發明、小制作;探究實驗動手能力;科學社會實踐活動;期末試卷質量檢測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做到統籌兼顧。
4.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培養和鄉村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而鄉村小學的與科學教育教學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也同樣屬于頑癥且無法忽視。
(2)學科地位問題。因長期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管理等原因科學學科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視程度依然略顯不足。縣區、學校領導以及學生家長對科學學科重視程度不夠,教師配備處于被動地位,亟待重視與提高。
(3)師資問題。學科教師缺乏專業背景,素質普遍較弱,典型骨干教師較少。
(4)物資、經費保障問題。各小學都建有科學實驗室,中小規模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基本能滿足教學需要;規模較大的學校實驗室“生室比”較低,實驗室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有些分組實驗課不得不改為演示教學在普通教室上課,較大地影響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另外科學教學所需的教學儀器設備還有很大的缺口,沒有固定的教學儀器專項經費,正常損耗的教學儀器不能得到及時的補充,教學硬件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5)受教師自身能力和思想認識的局限,傳統教學觀念仍占有很大比例,偏重對知識點的傳授,造成課堂枯燥無味。教師對于現有的科學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實驗課教學存在著重形式輕實效的現象,尤其是科學知識的時代性與前瞻性不夠,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加強與改進科學教育的思考
1.進一步提高對小學科學教育的正確認識
從思想上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對小學科學教學的認識,充分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另外,要對小學科學教育模式進行革新,改善傳統的以課堂為主的教學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增強課堂的生動性與豐富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參與到科學學習中。
2.進一步培養具有專業科學素養的教師團隊
加強對教師的科學素養的培訓力度。注重實踐性與實效性,為教師提供學習的平臺與進修的機會,增強學校的科學教學的師資力量。
3.進一步加大對科學教育的經費投入
基于科學教育自身的發展特點,必須加大對科學教育的投資力度,完善實驗設備,為科學教育提供有效的實踐平臺,使課堂教育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整體教學水平。
4.進一步加強師資培訓,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業務素質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定期對教師進行課程理念、專業知識、教學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訓,組織課堂教學觀摩展示和研討活動,發揮名師、骨干教師和教研員的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專業教學水平。
5.進一步建立教學研討平臺,及時交流解答教師困惑
通過教師個體與群體對教學問題的交流、研究和反思,更好、及時地解決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的困惑,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6.進一步充分發揮科學教育典型校和實踐基地的作用
把科學與科技、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全面培養學生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