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卓妍 張澍宇 賴曉風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門診中藥處方不合理用藥情況及對策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間隨機每月抽取門診中藥處方50張,共1 050張,對其進行分析以及點評。結果:抽取的1 050張處方中,不合理處方共計89張(8.48%),其中辨證不足17張(19.10%)所占比重最大;89張不合理處方中內科18張(20.22%)所占比重最大;中醫執業醫師開具26張(29.21%),西醫執業醫師開具63例(70.79%)。結論:根據我院門診不合理中藥處方調查與分析,應定期開展醫師尤其是西醫醫師的理論與實踐培訓,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監管力度。
關鍵詞 門診 中藥處方 合理用藥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R288; R285.6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21)23-0083-03
Analysis of ir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I Zhuoyan, ZHANG Shuyu, LAI Xiaofe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icheng County, Ganzhou 342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r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and find its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Fifty outpatient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every month from January,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ith total 1 050 prescriptions, and they were analyzed and commented. Results: Total 89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were found from the 1 050 prescriptions, accounting for 8.48%, in which 17 cases (19.10%) of insufficien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18 cases (20.22%) of internal medicine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26 cases (29.21%) and 63 cases (70.79%) were prescribed by practitioner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ractitioners of western medicin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raining for physicians, especially western medicine physicians, should be regularly carried out and the supervision of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ased on thi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KEY WORDS outpatient;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rational us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合理用藥是指臨床醫師在用藥時做到藥物選擇正確、用法用量適宜、聯合用藥合理,盡量降低藥物治療時產生的副作用,讓藥物的藥效起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能夠及時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中藥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常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由于安全性較高,效果較好,故而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是由于中藥品種多樣、配方較多、劑型復雜,在臨床上不合理使用情況頗為嚴重。處方質量直接影響藥物療效,不合理的處方不但浪費藥物,甚至會延誤以及加重患者病情。加強門診中藥處方的點評和管理能夠有助于了解臨床用藥情況,進而有效規范臨床合理用藥。本研究對我院門診中藥處方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點評,并分析不合理用藥的原因,根據原因制定了相應對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間隨機每月抽取門診中藥處方50張,共1 050張。
1.2 方法
以中醫藥理論知識[1]、《中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3]、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成方制劑卷》[4]作為合理用藥判斷依據,對1 050張處方從處方書寫、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藥物濫用、配伍禁忌等方面進行分析以及點評,統計抽取處方中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并進行歸類總結。如果同一張處方存在2種及以上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則統計不合理用藥情況中最嚴重或者最具代表性的一種。
2.1 不合理處方分類
抽取的1 050張處方中,不合理處方共計89張,分類和占比如表1所示。

2.2 不合理處方科室分布
89張不合理處方中,內科18張(20.22%)、外科15張(16.85%)、婦科13張(14.61%)、兒科11張(12.36%)、骨科10張(11.24%)、急診科9張(10.11%)、五官科7張(7.87%)和中醫科6張(6.74%)。
2.3 不合理處方醫師開具情況
89張不合理處方中,中醫執業醫師開具26張(29.21%),西醫執業醫師開具63例(70.79%)。
3.1 不合理處方分析
中藥治療對于疾病的治療確有其獨特功效,且臨床安全性高,故而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但是不合理用藥情況較多,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合理中藥處方主要包括辨證不足、中西藥聯用不合理、用法用量錯誤、重復用藥、配伍不當、濫用滋補性中藥、診斷與用藥不符以及處方書寫不規范,與李亞利等[5]研究結果一致。
3.1.1 辨證不足
本研究結果中辨證不足占比19.10%,是不合理中藥處方的主要原因。中藥處方的根本在于辨證論治,謹遵治療原則“熱則寒之、寒則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6-7],如咳嗽有寒痰咳嗽和熱痰咳嗽之分,前者宜服用化濕祛寒痰類中藥,后者宜服用清熱化痰止咳類中藥;感冒有風寒和風熱之分,前者主方荊防敗毒散,后者主方銀翹散。本研究中有1張處方診斷為風寒,開具的中藥處方中配有金銀花,金銀花屬寒性,對于風寒治療無明顯療效,甚至會加重病情。本研究有1張處方診斷為感冒、孕38周,開具的方劑中配有姜半夏與蒼耳子,半夏有致畸作用,蒼耳子有神經毒素,故而此兩種中藥均不宜孕婦服用。
3.1.2 中西藥聯用不合理
中西藥聯合用藥的主要目的是增效減毒,但不合理聯用則會適得其反,引起藥物不良反應[8]。本研究中有1張處方診斷為中風,西藥中包括阿司匹林片,中藥處方中配有銀杏葉,阿司匹林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銀杏葉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但二者聯用會增加血小板抑制,導致出血。
3.1.3 用法用量錯誤
部分中藥用法和劑量不同,藥效以及對應的病癥也不盡相同[9]。本研究有1張處方診斷為經血過多,方中云南白藥一次用量為0.75 g,云南白藥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但不可過量或長期服用,一次量不得超過0.5 g,每日大劑量不應超過4 g。
3.1.4 重復用藥
中藥種類繁多,功效相似的中藥較多,相同藥味、類似功效中成藥聯用會造成藥材劑量超過安全劑量,引起藥物不良反應。本研究中有1張處方中同時開具腫痛安膠囊和盤龍七片,兩種中成藥中均含有附子或川烏,同屬一種植物,成份相同,重復用藥會增加藥物毒性。
3.1.5 配伍不當
中藥成分較為復雜,要求臨床醫師對藥物的藥性、成分全面掌握,配伍不當不僅不能發揮藥物療效,甚至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本研究中有1張處方診斷為咽炎,中藥方中同時開具了姜半夏以及附子,二者合用違反十八反。
3.1.6 濫用滋補性中藥
中藥在養生保健方面療效較好,故而不合理濫用滋補性中藥現象的日漸增長。本研究中有1張處方診斷為貧血,患者年齡6歲,方中配有人參,研究已證實兒童長期服用人參會出現早熟,擾亂了其正常生長規律。另有研究表明濫用滋補性中藥會導致機體陰陽失調、偏盛偏衰。
3.1.7 診斷與用藥不符
中藥配方應辯證施藥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否則不僅浪費藥材,同時不利于機體恢復。本研究中有1張處方診斷為陰道炎,開具益母草、當歸、白芍、柴胡、木香、川芎、鹿胎,全方合用具有補氣養血、調經散寒的功效,主治經血不調、少腹冷痛、肢體酸軟,并不適用于陰道炎。
3.1.8 處方書寫不規范
本研究中處方診斷不完善、不明確有4張,無臨床診斷2張,醫師未簽字1張。
3.2 制定門診處方中藥合理應用干預措施
中藥的合理應用直接關系患者的用藥安全,臨床醫師在開具中醫處方前需了解中藥的功效、主治、不良反應,謹記配伍禁忌,辨證論治,嚴格依據患者的病情個性化給藥。
3.2.1 加強醫師中醫辨證和中藥合理使用等相關知識培訓
定期邀請資深中醫教授開展中醫知識講座,普及中藥學基本理論以及配伍禁忌。本研究中89張不合理處方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所占比例均較高,故而內、外、婦、兒等科室領導應加強科室中醫理論培訓;本研究中西醫執業醫師開具的不合理處方較中醫執業醫師更多,應在全院范圍內加強西醫執業醫師的中醫辨證的學習,并通過分批安排輪轉至中醫科進行學習,提高業務水平。杜珠英等[10]研究表明,規范的中藥理論學習能夠有助于提高臨床醫師開具中藥處方的業務水平。
3.2.2 加強對中藥合理應用監管力度
根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有效監管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強化中藥師對中醫藥相關知識的學習,提升中藥處方審核能力。定期開展合理用藥分析、點評,每個季度對臨床醫師進行考核,督促其準確把握辨證用藥,提高處方質量以及合理用藥水平。同時院方應重視中藥不良反應的上報,及時分析總結,進一步規范用藥。羅毅等[11]研究表明,加強對中藥合理應用監管力度有利于減少不合理中成藥處方。
綜上所述,臨床上應加強醫師尤其是西醫師的中醫藥理論學習,加大臨床用藥的監管力度,定期對門診中藥處方進行有效點評,提高中藥合理用藥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 任秀玲. 《黃帝內經》建構中醫藥理論的基本范疇——意識[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08, 23(11): 991-994.
[2] 舒永全, 肖洪濤, 童榮生. 綜合醫療衛生機構臨床醫師中成藥使用的調查分析[J]. 中國藥房, 2016, 27(18): 2463-2466.
[3] 吳永佩, 顏青. 《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釋義與藥物臨床應用評價[J]. 中國藥房, 2010, 21(38): 3553-3557.
[4]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成方制劑卷(2015年版)[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1: 1068.
[5] 李亞利, 陳世財. 中成藥在綜合性醫院的不合理使用分析[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7, 33(15): 1498-1499.
[6] 楊靜琦, 程京艷, 張春麗. 2013年門診中成藥不合理用藥分析[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6, 36(2): 708-710.
[7] 高學敏, 馬融, 張德芹. 我國兒童中成藥用藥現狀、存在問題及解決建議[J]. 中成藥, 2016, 38(5): 1192-1196.
[8] 舒永全, 肖洪濤, 童榮生. 綜合醫療衛生機構臨床醫師中成藥使用的調查分析[J]. 中國藥房, 2016, 27(18): 2463-2466.
[9] 金銳, 王宇光, 薛春苗. 中成藥處方點評的標準與尺度探索(九):寒熱并用[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7, 37(3): 201-206.
[10] 杜珠英, 郭玫妍. 中醫院中藥處方合理用藥分析[J]. 衛生經濟研究, 2016, 36(7): 58-60.
[11] 羅毅, 郭咸希, 雷嘉川. 我院2015年一季度門診中成藥處方應用分析[J]. 中成藥, 2018, 40(3): 76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