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萍
【摘要】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公民財經素養的高低關系到公民個人的生活水平,同時也關系到整體國民財經素養水平,關系到市場經濟發展和應對全球化經濟競爭。但我國財經素養教育起步相對較晚,而且發展緩慢。因此,為普及財經意識,提升全民財經素養,從小學生開始培養他們的財經意識和素養有著重要且長遠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財經素養;教育意義
從國家課程方面來看,目前,我國與財經教育相關的經濟學教育課程主要在高中階段開設,但小學卻涉及很少。為推動教育觀念與方法的改革,豐富教育內容,創新培養模式就必須進行校外實踐教育。而在小學中開展財經素養校外實踐教育,有著重要且長遠的意義。隨著新課改的開展,小學課本當中開始滲透一些經濟學教育知識,通過融合的方式出現在數學和《道德與生活》兩門學科。可以看出我國提高公民財經素養的決心和力度,順應國際發展趨勢和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也為我國未來財經素養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個科學的指導和規范。
一、國外財經素養教育現狀
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涉及財富問題,對于財經素養的認識從一開始狹隘的“金錢觀”到后來財經素養成為核心的素養并在學校展開財經素養教育。2012年,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多了一個維度——“財經素養”測試。2015年,美國推出的《K-12個人財經素養教育國家標準》中就提到了就業與收入、消費與儲蓄等內容;在澳大利亞出臺的《消費者和財經素養的國家框架》中,則提到了收入和消費支出在知識和理解、能力、責任感與進取心三個層面上的內容;加拿大金融消費者管理局(FCAC)也為學生制訂了全面的學習計劃,為學習者提供了基本的收入與消費信息和財務管理工具,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去學習管理個人財務,并樹立起對財務決策所需要的信心。
二、我國財經素養教育的意義
(一)實現個人發展
財經素養教育中,學生可利用自身在校學習到的計算利息、理財投資知識以培養自身的財經思維,并運用在校外正確的決策。在資源短缺的時代,社會資源配置很大程度上要個人爭取。因此,需要個人掌握好一定的財經、經濟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以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學生熟悉了財經思維后,在日常生活中會對數字、交易等會更敏感,從而更加理想、科學地消費和投資,做出相關的理性決策,避免盲目。比如,“雙十一”購物節時,很多人往往因為價格比往常便宜了一些就加購了許多日常用不上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在買回來之后被冷落或束之高閣居多,造成了浪費。面對這些抉擇時,學生就可以運用財經素養教育中培養出來的財經思維進一步思考,權衡利弊,做出最優選擇,以實現收益最大化。另外,財經素養能影響學生在財經素養教育的校外實踐中的責任心和信心,以及影響學生對生活和時間安排,對學會用財經思維解決問題,建立正確的“三觀”,實現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目標有著深遠意義。如,在面對不同的理財方式時,學生作出選擇的決定前不但要收集大量的相關信息,分析權衡各種理財方式的收益與風險,也要具備一定的信心和心理素質。學生理財的過程,就是財經素養一個很好的實踐。對學生而言,過程比收獲更加重要,理財的過程可以讓學生為了更好地支配使用錢財而鍛煉掌握計算時間成本,學會獨立自主地進行管理,也能鍛煉其思考決策能力,在成功與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
(二)維系家庭和諧穩定
全面開展財經素養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開始初步了解經濟金融領域,學生可以萌芽對財經知識的興趣,逐漸養成財經思維,對家庭消費支出和投資產生幫助。當前我國總體經濟向好發展,家庭收入也逐步增加,家庭財富增長后則自然提高了消費支出,便很需要財經素養和知識來對這些可支配財富合理安置、投資。目前投資方式越來越多,不單單只限于以往的銀行存款那么單一,財經素養教育可以使公民在消費時和對家庭財富進行投資時更加理性合理。學生提高財經素養,掌握財經經濟知識,能夠更早地參與家庭決策,為家庭投資提高參謀,推動家庭參與創業活動,優化家庭資產配置,促進家庭財富積累。如,家庭投資時多一人參謀,就多一份力量,思考得多一些、成熟一些,由于集體決策而得出的決定,投資失敗的幾率也會減少。很多家庭出現關系破裂、經濟糾紛等多半因為經濟矛盾,個人獨斷專行,當投資失敗后引發了更大的矛盾、紛爭,諸如此類事件屢見不鮮。但如果投資是家庭成員共同決策的,首先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更加考慮周全、理性,即使出現了風險或者投資失敗,也由集體承擔,家庭成員也因同舟共濟的屬性而變得更加和諧,共同抵御風險,保護家庭的穩定,維系家庭長久和諧,增強幸福感。
(三)促進社會發展
我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啟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社會經濟發展也從以前的快速發展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軌道。高質量發展時代將是產業結構大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開展、資源配置整合大調整的時代,馬克思曾提出,每個人都是“經濟人”,每一位人擁有良好的財經素養,可以提高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浪費,無疑是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如此說來,家長重視對學生財經素養的培養,學生對財經相關專業知識感興趣,盡早接觸財經知識,養成財經思維是很有裨益的。國家也鼓勵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另一方面,社會生活中存在校園貸等不合法貸款,若學生在這之前有財經素養方面的教育,對這類誘惑的風險有了深刻的認識,則在作出選擇時會更謹慎,風險性更低。這有利于促進社會發展,國家經濟穩定繁榮。
三、加強財經素養教育的途徑
在當前背景下,加強素養教育對個人發展、家庭幸福、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財經素養教育要提前進行,要從娃娃抓起,要用系統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以確保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揠苗助長。因此,個人、學校、家庭三方面都有責任,都應該為此付出努力。
(一)學生個人方面,對生活中的各類事物都保持好奇心,特別是財經、經濟一類。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和思路,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嘗試弄懂事物發展背后的經濟原理。學會管理和做決策,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做到勞逸結合,用好自己的零花錢,保證每一筆開銷都用到實處,為自己帶來收益。
(二)學校方面,學校是教育培養人的基地,要有加強財經素養教育的緊迫感,研究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方式方法,結合實際增加開設財經、經濟知識的理論課程,做好扎實的理論基礎,引導學生從各類社會現象中看出經濟原理,學會基礎、普通的分析、調研技能,系統地幫助學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與自己的日常生活融合,用財經的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規劃好自己的時間、金錢、機會等。
(三)家庭方面,家庭是學生財經素養教育校外實踐的組織者,要高度重視財經素養教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在學校學習的財經素養理論運用到校外實踐當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意識,尊重家長的勞動成果。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參加一些財經活動,面對財務生活,在家庭投資、消費上讓學生有存在感、參與感,參與決策,明白家長為什么要這樣做、做得怎么樣。
四、結論
財經素養教育校外實踐可以讓學生通過校內學習到的財經思維和基礎的財經知識,運用到校外實踐中,面對選擇時能做出正確的財經決策解決問題。財經素養能影響學生在財經素養教育的校外實踐中的責任心和信心,以及影響學生對生活和時間安排,學會用財經思維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實現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目標有著深遠意義。溫室培育不出參天大樹,風平浪靜訓練不出好水手。因此,只有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都重視財經素養教育,給學生創造一個專業、實用的財經素養教育環境及校外實踐環境,學生才能更好地運用財經素養在校外實踐當中。
參考文獻:
[1]岳昌君.財經素養教育何以變得更重要[J].全球教育展望,2018(1):56-67.
[2]騰訊教育.國內首份《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在京發布[OL].http://edu.qq.com/a/20180124/019521.htm.
[3]陳啟山,李文蕊,黃彬彬,等.PISA財經素養測評對我國財經教育與財經素養研究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7(3):6-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