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稱
【摘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充滿趣味性的學科,它通過多姿多彩、飽含深意的內容引領我們更好地去認識物質世界,它絕對不是由一個個刻板知識點所組成的定性模組,而是獨具韻味的系統化工具,在人類發現與改造世界中有著重要的功能價值。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讓學生更全面地感知數學、意識到該學科與生活間的密切關聯,以理性思維促進學生成長發育,教師需要采取更靈活、更適合的教育教學方式,為學生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本文以小學數學趣味課堂構建為主要研究內容,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課堂;教學改革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傳統課堂教學中,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在成績的指向作用下,強行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內容。課堂上基本聽不到學生的聲音,課堂成了教師的“一言堂”。這不僅扼殺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容易導致學生在巨大的壓力下逐步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調查研究發現,長此以往,大部分農村學生認知里的“數學”只不過是取得分數的道具罷了,其根本意識不到該學科知識所具備的超強實用性,很多學生不想學、也不愿學。特別是在升入小學中高年級之后,處于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學生,面對難度驟然提升的知識點會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加上教師的不正確引導,很可能出現不想學、不愿學的情況。數學就像是壓在他們心口的一座大山,壓得他們抬不起頭、喘不過氣,這也導致學生兩級分化現象日趨嚴重。
二、構建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有效策略
(一)生活化教學法的運用
數學本就是一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學科。各類知識點都是前人智者在不停的發現、思考與實踐中凝練而出的精華,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互為表里的。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其實是學生認識世界最好的工具之一。教學實踐表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往往能喚起小學生興趣的大多都是具象化、實體化的存在,這是小學生思維能力發育的特性所致。所以,教師要遵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將書本上的重抽象知識嫁接到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生活化元素上。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方向與位置》一課中,教師可以用最常見的生活元素舉例,諸如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月亮每天從西邊升起等,以這類學生肉眼常見的生活內容來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幫助學生意識到東西兩個方向是相反的,隨后在此基礎上引入南、北兩個概念。讓學生知道辨別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時,只要知其一便可知其所有,進而在腦海中逐步產生方向標雛形。生活化內容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不僅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聚焦于”課堂之上,更能促進學生借助可供參考的生活元素打開其思維大門,在探索中萌生趣味,在趣味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二)善用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
數學本就是一門在探索中產生的學問,緊靠教師的“苦口婆心”,不斷強調數學的重要性,是很難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的,學生也聽不懂、聽不明白。為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已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而小組合作探究手段的運用,不僅能夠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還能在良好氛圍烘托下帶給他們快樂的情感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有效策略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合作技巧,提高小組凝聚力、協調力、發展力的同時,助力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
教師要教導學生小組成員間互相尊重,不以成績“論英雄”,而是要看到同伴身上的閃光點,成績好的學生固然能夠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給予組內成員更多的幫助,但這不代表成績差的學生就毫無價值小組成員要站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展開高效合作,攜手創設合作共贏、攜手向前的優質氛圍。與此同時,要虛心接受他人建議,可以試著去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交流,但不能以強硬的方式輸出主觀意識。小組探究中的思維導向應該是由全體成員共同把控,在共同目標的促進下為合作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現階段仍有一些學生是獨生子女,且班級可能存在數量較多的留守兒童,他們都有著較強的主觀意識,只不過表達的方式各有不同,還有一部分學生不樂于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尊重每個人,讓其在合作過程中能動協調個體與集體間的關系,讓每個人都有自信、有能力,為其健康成長提供助力。
(三)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
趣味課堂的一大重點內容就是“參與”,學生只有在真正從思維或動作上融入進來才能取得良好成效。而小學生的特性決定了其愿意被人所接受、喜歡聽見人的夸獎、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所以,在小學數學趣味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展示機會,如,課上游戲課選出“特定”參與者,可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可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把他們“拉拽”到舞臺上,并善用激話語與獎勵措施來對其進行正向評價,讓其感受到自己在臺上也能發揮得很好、自己也能學會數學等,逐步改善其對數學課堂、數學課程的認知,使其有勇氣、有能力參與其中。
(四)游戲化教學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可以從游戲中獲得很多知識,同時還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課程內容游戲化,就是將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呈現,進而讓學生在游戲中自然習得數學知識。這對于鄉村小學,尤其是缺乏現代化技術設備的農村小學來說,是非常好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四邊形知識時,就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組,用小組自己的方式來擺“四邊形”的造型。如,有的小組會四個人一組圍成正方形,有的小組會通過繪畫的方式“畫”出四邊形,還有的小組會借助學習用具,比如鉛筆、鉛筆盒等擺出不同的四邊形。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要從實際教學中尋找構建趣味數學課堂的有效方式,根據學生群體的共性需求與個體的特性需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其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和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邢倩倩.小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行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2]曹瓊.如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J].家庭生活指南,2018(11).
[3]翁文順.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學生提問能力薄弱的原因與對策[J].試題與研究,2021(30):41-42.
[4]侯曉燕.以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與方式[J].新課程,202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