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萍
【摘要】在“雙減”背景之下,加強小學班級文化的建設對學生的成長和班級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核心素養內容提煉“特色”班級精神、“自覺”文化生態、序列深化“課程化”活動等方面,圍繞“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有效構建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雙減;核心素養;小學班級;文化建設;課程化活動
在國家力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落實“雙減”,如何在新時代要求下成為構建學校良好教育生態的中堅力量,如何進一步凸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地位,下面對此進行了探索。以下結合筆者實際教學工作經驗,談談如何構建特色班級的具體策略。
一、根植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之魂
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合作精神,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優化學習環境,提升教育教學的實效性,真正起到以文化促教育的作用。
讓每一個學生在濃郁的班級文化氛圍下展開學習活動,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班級榮譽感的形成有著不可小覷的效果。為此,基于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重要中堅力量,尤其是對于低學段的、還處于認知發展初期的學生來說,班主任要在特色班級文化的構建中起引領作用;而對于中高學段的學生來說,其大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對于班級文化構建的想法,可以讓他們成為班級特色文化構建的主體力量,嘗試讓他們思索設計屬于自己的“班級標志”“班級口號”,并基于此自主設計班級文化墻,展開構建特色班級文化的種種活動。如此,通過強化學生在構建班級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讓學生把自己當成班級的主人,將文化建設之魂真真正正地內化于學生心中。
二、探尋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之術
落實育人目標和“雙減”政策,班級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雙減”之下,“改革”是重要切入點,班級可以善用課后服務時間,結合生情和學校特色,主動挖掘一些有價值、有內涵、有影響力的班級特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聚焦核心素養內容,提煉“特色”班級精神。聚焦核心素養內容,提煉“特色”班級精神是為了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應鼓舞學生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積極進取精神。核心素養的內涵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班級精神的定格標志著班級核心要素的基本形成,要將班級精神成為一種滲透到學生言行舉止中,則要將其落實到班級教育教學活動中。
如,“悅”讀班。班級確定天天閱讀、人人“悅”讀的班級精神,通過日常閱讀和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閱讀方向,拓展閱讀視野。契合核心素養培養的特色班級精神,有利于引導學生培養正確價值取向,助力學生的生涯規劃。如,“律己”班。學生嚴格落實出勤、考勤紀律,班干部帶頭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方式制訂考勤紀律評價表,規定學生的各方面紀律。并通過選舉,選出代表小組監督與記錄全班學生的行為與語言,以保證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規范言行。以此,給其他班級做好示范。如,“德”優班。重點在培養具有良好品行的學生。班級文化構建中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讓學生分享古往今來道德高尚的典型范例,傳播儒家、道家等經典文化。借助早自習或者周會的時間展開經典古文誦讀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覺吸收其中精髓,自然而然就在心中生成道德標桿,并以此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立志成為德行高尚的新時代學生。
(二)立足核心素養主體,培育“自覺”生態文化。自覺生態文化效果應該體現在學生文化自覺的學習生活生態上。班級文化有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顯性文化就是通常說的物質文化,是班級里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布置陳列等,這些布置陳列營造了師生和諧的氣氛。隱性文化主要包含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級成員做到遵規守紀,自覺維護班級班規,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時愿意去幫助別人,這種“自我管理”與“管理他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一種自覺意識,班級制度文化從而在自覺中形成。精神文化是一種引領班級正方向與正能量的巨大力量,是班級管理和建設良好班風的內驅力,對學生的個體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勵作用。核心素養的主旨是全面發展人,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學生的班級文化自覺,只有在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文化生態中,特色文化才能生根發芽,核心素養才會開花結果。為有效激發學生的自覺意識產生,作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充分發揮班級的主人翁作用,自覺學習、自我管理、自發探索。轉變教師為主的班級管理策略,把班級管理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
(三)優化核心素養序列,深化“課程”序列活動
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不能只是停留在一次表演、一場“秀”上,有生命力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應該有范式,可以移植。應基于序列活動深化素養點,培育班級文化建設活動的課程化,優化班級活動的規范性、系列性和傳播性。
如,“悅”讀班。一年級到六年級,從主題方面:一、二年級感恩教育,三四、年級勞動教育,五、六年級國防教育;從自我發展方面:閱讀內容從低年級的繪本到中高年級的經典誦讀,誦讀、理解分析能力不斷提高。課程化內容除了課堂之內,還要更多地延伸到學生課堂之外生活當中。讓學生在書本之外,在真知實踐中獲得的認識才是最深刻的。為有效構建“悅”讀文化氛圍,我們還可以基于學生的讀書情況,開展“學生悅讀”分享大會。在大會討論上讓學生自己把“讀書的快樂”分享給其他同學、分享給父母;讓學生把自己的“悅讀”的有效方式傳播給他人,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快樂讀書、愛上讀書,以真正在全體班級內構建快樂讀書的文化氛圍。
實踐證明,班級文化建設只有走上課程化的道路才能生生不息、大放異彩。特色班級文化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絕非體現在班級上的一個口號、文化墻上的內容,而更多地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語言與行動上,是要每一個學生將班級口號等文化內涵內植于腦中、外化于行為。
三、結束語
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中,班主任是核心領導力量,去引領與團結學生共同構建和諧的班級生態文化氛圍。學校在特色班集體建設方面可以做的還有很多,需要學校、教師去積極探索和實踐。面對“雙減”帶來的新要求、新形勢,于學校而言,這既是新機遇,也是新挑戰。伴隨學生回歸學校教育的背景,學校必須積極地去探索行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之有效的策略,切實為教育改革,也為“雙減”工作持續深化、有效落實提供強力的一線行動支持。要想真正幫助學生“減負增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一切以學生的需求為基準、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充分依靠和相信學生。唯有此才能真正激發學生自覺意識,構建出適合學生、學生喜歡的有特色的班級文化。
參考文獻:
[1]文學芳.農村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2021(46):22.
[2]牛婧.立德樹人視域下農村小學高年級班級文化建設[J].新課程,2021(28):227.
[3]任亞文.提升育人文化品質? 實現學校特色發展——構建城鄉結合部學?!百p美教育”系統體系[J].試題與研究,2021(13):51-52.
[4]金晶.構建學生立場的班級文化——基于“文化潤德”視角的班級實踐探究[J].中小學班主任,2021(3):15-17.
[5]于婕.文化潤德? 重在顯品——班級文化建設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班本策略[J].中小學班主任,202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