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琳
【摘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領教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重要工作就是加強學校常規管理。以教學常規為例,作為小學校長必需要確定學校管理基本立場,厘清教學常規基本環節,制訂“教常規”和“學常規”,是確保學校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應努力完善小學常規管理保障體系,積極探索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案。
【關鍵詞】基本立場;基本環節;教學常規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系統提出了八個“更加注重”的基本理念,其中“全面發展”就是其中之一。作為校長,如何在辦學過程中引領教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筆者認為,在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現“立德樹人”的同時,必須扎實教學常規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下面以本校教學常規管理為例談談如何“扎實教學常規,實現全面發展”。
一、確定學校管理的基本立場
思想決定行動。筆者學校創辦于2013年,自開辦以來,一直處于缺編狀態,學校的教師由三部分組成:一半以上在編教師,近三分之一新機制教師(沒有編制,但待遇與在編教師基本持平),還有部分臨聘教師,教師隊伍極其不穩定。面對這種一時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作為校長,理應考慮如何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為此,筆者基于學校明遠教育思想(明向志遠,領先一步)擬定了學校管理的基本立場。
一是無論是在編教師,還是新機制教師,抑或是臨聘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教師。這就是告訴所有教師,即使編制不一,但對職業道德的要求是一致的,外出學習、評優評先的機會是均等的。
二是在風神實驗小學教師眼里,沒有“后進生”,只有有“差異”的學生。要求用實際行動踐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心懷花苞心態,靜待學生健康成長。
三是所有的學科都是主科。這也是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四是課堂是育人主陣地。教師上課要力求“活”“實”“新”“趣”,體現教風:生動、導學;學生上課要“有快樂”“有收獲”“有成長”,體現學風:主動、好學。
二、厘清教學常規管理的基本環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基本的管理立場,在思想上引領教師要不忘從教初心,牢記育人使命,還應引領教師們明白實現育人目標的基本環節。為了更好地通過教學管理,促使學生們全面發展,筆者學校把教學一日常規分成五個環節。
一是晨管:晨讀、晨練(含語數英早讀聽說讀寫訓練、音體美科學等綜合學科晨跑或培優、“小舞臺”才藝展示);二是課堂:課前誦讀、課前三分鐘、學科素養的習得;三是作業:形式、時量、反饋;四是大課間:下午3:50—4:30戶外或室內大課間活動;五是教研:立足學科素養,扎實主題式教研,提升教學能力。
三、“教常規”促進教師素質目標實現
學校要發展,學生要健康成長,教師是關鍵。開辦之初,我們就在思考如何提升教師的素質。在明遠教育思想指引下,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在2019年5月正式提出教師素質發展“六個一”目標,即一顆愛心、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語言表達、每學期上一節優質課、每學年研讀一本教育專著、每學年研究一個教育教學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目標提出可以為教師發展指引方向,但要提升能力,最終達成目標,必須付出行動。學校根據實際,提出了“三個發展”——分層發展,激發內需(主動發展) ;細化要求,扎實備課(規范發展) ;立足課堂,主題教研(提升發展)。
(一)分層發展,激發內需,促使主動發展
主動發展的前提是當事教師明確定位,因此將教師分成三個年齡段,并作培訓計劃。如,五年以下教齡的青年教師有熱情,缺經驗,給他們安排“師傅”,進行定靶式培訓,如開展青年教師研修班,研修內容圍繞教師基本功開設課程,時間為一學年;五年以上教齡的中青年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給平臺,壓擔子(當師傅,參加比賽),努力成為區市骨干教師或名師;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有所欠缺,與青年教師幫扶結對,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二)細化要求,扎實備課,引領規范發展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連續性,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備課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學校提出細化要求,扎實備課,目的就是要從備課開始引領教師規范發展。具體內容包括:詳案備在書上,寫清目標和重難點,寫好教學步驟,做好教學筆記(含反思)。
(三)立足課堂,主題教研,實現提升發展
《花都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關于加強每日讀寫常規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學校的教研應從備課、上課(聽課)、評課三個環節,圍繞一個主題,開展主題引領下的校本教研。
在筆者學校,每一門學科每學期都有主題研究落實學科素養,每周各學科集體教研有固定的時間,一般是連續三節課的時間,即上一到兩節公開課,點評或講座一或兩節課。同時所有學科嚴格圍繞學科素養制定研討內容,如語文學科分別有低年段識字教學、中年段習作和閱讀教學、高年段有古詩詞和課外閱讀教學;美術則圍繞3D打印筆課程開發分別進行3D打印筆技法研討、課程研究等。
作為校長,筆者每學期聽課不少于35節,保證每一門學科教研都有參加,一學年聽完所有教師的課,保證了解師生教和學的情況,以便于及時調整管理思路和提升策略。
四、“學常規”促進學生素質目標實現
《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明確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提升學生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培養學生生活本領。這與學校學生素質發展“六個一”目標完全吻合。為更好落實全面發展,學校把“學常規”也概括為“三個發展”,即領先德育,喚醒內驅動力,促使主動發展;讀寫講練,扎實學科素養,引領全面發展;興趣活動,培養專業特長,實現個性發展。
(一)領先德育,喚醒內驅動力,促使主動發展
五育并舉,德育為先。要喚醒學生主動發展的內驅力,還得從思想上入手。學校根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圍繞“六位一體”育人途徑,積極開發明遠教育思想引領下的“領先德育”課程:“領先”主題班會課課程、“領先”校本品行課課程、“領先”校本勞技課課程、“領先”心理健康課課程、“領先”校本創客課課程。大力開展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孩子們聽黨話,跟黨走,“敢為人先,爭當先鋒”,做新時代好少年。
(二)讀寫講練,扎實學科素養,引領全面發展
全員落實讀寫練的主陣地課堂,但筆者學校在實踐中發現以下途徑也能提升讀寫講練的效果。
1.晨讀(大閱讀)。每天早上回到學校至早餐之間的時間,引導孩子自主閱讀,可以是自己喜歡的書籍,也可以是全班同讀一本書。
2.晨跑。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在體育組的指揮下全員晨跑,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早讀。一日之計在于晨。每天15分鐘的早讀時間分別安排給語數英學科。教師利用這15分鐘,組織學生自主誦讀、評講,教師則隨機點撥引導。
4.課前誦讀。如果僅僅依靠早讀15分鐘進行誦讀,對于正處于記憶黃金期的小學生來講是遠遠不夠的。于是,筆者學校充分利用預備鈴和上課鈴之間的一分鐘時間進行誦讀。語文統一誦讀《中華經典詩詞分級誦讀讀本》,數學統一誦讀運算規律和法則等,英語則誦讀教師或學生提供的閱讀小片段,其它學科也都有相關的讀物。積少成多,長此以往,每節課一分鐘的作用將會非常大。比如,一學年語文學科就可以按計劃誦讀完本級分級誦讀讀本,六年就能完成整個小學階段推薦的六本誦讀讀本。
5.課前三分鐘。“我們要讓學生學會不斷地說,他慢慢就學會說話了。”課前三分鐘指教師正式上課前留給學生們自主表達展示的時間。這三分鐘就是讓學生們學會說話的好時機。一節課一個學生展示,展示的內容可以是與本節課相關的課前準備的資料,也可以是學生想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時間不超過三分鐘。幾年的堅持,確實驚喜地看到學生的進步,看到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大膽,語言表達也更加流暢。教師記錄下學生每一次成長的足跡,定期或不定期與家長分享。
6.全學科閱讀。2018年筆者學校成為廣東省書香校園,在創建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全學科閱讀的重要性。因為全學科閱讀不僅可以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而且能提升閱讀素養,陶冶美的情操,追求至善的品質。
幾年來學校大力推進全科閱讀,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豐富內容。全科閱讀不能只是語文教師的事,應該提倡各個學科的教師都要積極投入到閱讀活動。以本校五年級為例,除了語數英推薦的書目外,美術學科推薦閱讀《一看就懂的中國藝術史》,音樂學科推薦《講給孩子的中國戲曲故事》,體育學科推薦《體育全知道》,科學學科推薦《這就是物理》, 信息技術學科推薦《課本上學不到的信息技術》,心理健康學科推薦《小學生心理學漫畫》等。
二是形式多樣。除了學生自主閱讀、親子閱讀,還有兩周一次的閱讀指導或推薦課。同時,還有教師運用“知識膠囊”制作的課外閱讀推薦課,都極大豐富了閱讀的形式。
三是注重評價。不同年段評價方式方法不同。比如,一年級只需要填寫所讀書目的名稱,學會的生字;二年級增加登記閱讀時間,自我評價等級以及一句話的閱讀體會;到了中高年級則要求更高一點,會有手抄報、閱讀書簽制作等。同時,每月評出“閱讀之星”,每學期評出閱讀班級,每學年舉辦一次誦讀或課本劇表演等。總之,全科閱讀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有利于學生多元思維能力的提升。
7.優化作業及評價。嚴格控制總量、把握難度、精選內容、豐富形式。嚴禁布置大量機械性、重復性的作業,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只要有布置,就必須做出評價。這是學校對于作業的總要求。作業既是對知識的鞏固,也是檢測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途徑之一。本校教師大膽摸索、實踐、創新。每位師生都有錯題集,教師還有錯題微課集。用于同事間的交流,如家長和學生有需要,也會提供給他們參考。這些舉措起到了鞏固知識、反思并改進教學的作用。
(三)興趣活動,培養專業特長,實現個性發展
王開東說過:“在我眼里,這個世界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生……但必須有自己的特長,至少要有自己的愛好。沒有愛好的孩子,可能才是真正的差生。”筆者非常認同王開東的觀點,并積極引導綜合學科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直至形成特長。訓練時間不做統一安排,由教師自行決定。同時,兩周一次連續90分鐘的第二課堂開設了幾十個興趣小組。辦學幾年來,足球、跳繩、創客已成為學校特色,每月“風神小畫家”作品展也已堅持多年。每學年特長學生獲獎幾百人次,真正做到每位學生有愛好,個個努力有特長。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這是《學記》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告誡教師們首先要懂得教學規律,知道什么可以教,什么不可以教,這樣才能當教師。筆者學校“扎實常規管理,促進全面發展”就是懂得教育規律的具體體現。而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沒有捷徑,只有常規”已成為風神實驗小學全體教師的共識。今后,我們將繼續以“明遠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六個一”素質發展目標為抓手,落實常規,完善明遠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trs=1.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gs_ws=tsina_636326313398749224.
[4]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801/t20180116_324827.html.
[5]劉良華.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6]顧明遠.顧明遠教育演講錄[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