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勝培
漫漫人生八十載,幼兒園這短短的三年便似滾滾人生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翻涌而過。可是幼兒園的確是孩子從家庭走向學校、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人們往往說第一印象,那么幼兒園教育就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印象。孩子年齡較小,從自由活潑的家庭生活進入了集體生活,開啟今后長達十數年的學業。不得不說,這三年真如那教育高樓下的地基。
幼兒園時光是充滿童趣的,在這三年里,孩子可以盡興交自己喜歡的朋友,去玩自己想玩的游戲,甚至說他們有了游戲伙伴,開啟了他們對游戲這件事的全新大門。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也有每個孩子的游戲法,如何讓孩子在游戲中熟悉世界、在游戲中去知曉道理、在游戲中引導立鴻鵠志?教師作為游戲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有著莫大的作用。我們需化開一顆顆心,拌進游戲中,成為孩子成長最營養的“鈣”!
用一顆愛心去呵護孩子愛游戲的天性。俗話說:“愛自己的孩子容易,愛別人的孩子難”。但是家長將孩子交到我們的手中,我們接下的不僅是孩子,更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不僅是保證他們的安全,更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心,能夠放下防備,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的每個環節中,讓他們在游戲中體會快樂,在游戲中收獲到最多。
用一顆細心去關注到孩子游戲時的每一個感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不同的,他們有著各自的性格特點。有的孩子活潑好動,你一轉身可能就能“大鬧天宮”;有的孩子內斂、不善表達、常常不能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有的孩子防備心很重,也許只有在游戲時才會展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作為老師,需要我們在游戲中花費十二分的細心,將每個孩子的言行舉止盡收眼底。孩子喜好什么樣的游戲,又或者為什么不愿意參加活動,需要教師將每一份心都細致起來,在與孩子的游戲互動中去觀察、去思考,讓這顆細心成為通向孩子心靈的“敲門磚”。
用一顆真心去對待與孩子的游戲。俗話說:人小鬼大,每個孩子都是個“小人精”。孩子愿意相信老師的每一句話,他們用游戲去認知環境、體悟世界。這時候的老師最需要懷著一顆真心加入其中,用真心對待和孩子的每一次游戲互動,用真心讓孩子們感受到每一次游戲價值,用真心伴隨孩子的成長。
用一顆童心去與孩子互動游戲。孩子永遠是最純真的,他愿意以最大的善意去接觸周圍的每一個人,孩子需要的是能一起進步的玩伴,而不是一個只會說教的長輩。幼兒教師不應該是一個古板的教書先生,而應成為孩子游戲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我們需要保持一顆童心,帶著這顆童心去融入到孩子們的活動中去,做孩子們的好朋友,去傾聽、去交流、去引導。每個人都會選擇相信他信任的人,孩子也是一樣。將一顆童心裝在心里,與孩子的童真碰撞在游戲中,也將思維碰撞在游戲中。
用一顆關心去接收孩子的反饋。孩子生活中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幼兒園里度過的,我們與孩子的距離最近,能夠感受到孩子反應的機會也很多。比如,清晨來園時的一個親切的擁抱,摸摸他們的額頭,檢查下他們的小手,這些細微的關心必不可少。但是并不意味著游戲時候的孩子就不需要教師的關心,孩子游戲時的心情怎樣?為什么今天的他不愿意游戲?為什么孩子今天的游戲狀態比昨天好?為什么……?學會在游戲中關心孩子,去接收他們或有心或無意傳達出來的信號,讓自己與孩子的距離更近。
用一顆耐心去陪伴游戲中的孩子。教育孩子就像種花,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花朵,當然花期也是不一樣的,不能要求他們同時盛開。所以,孩子們在開始或結束一個游戲的適應時間也是不一樣的。這時候,也許我們應該默默地對自己說一句:孩子,你慢慢來,不著急。游戲中的孩子,正是我們最應該去等待的。面對一個全新的游戲,等待孩子去接受、等待孩子去熟悉、等待孩子去發現。我們要學會等待,等待孩子在游戲中的進步,等待他們從游戲中獲得的蛻變。
用一顆專心找尋出最合適孩子的游戲。怎樣讓孩子在游戲中收獲更多,需要教師不停地去準備、去鉆研、去討論、去修改、去實踐。用一顆專心找尋出適合孩子們的游戲方式,用一顆專心不斷地調整游戲的細節,用一顆專心不停地去修改其中不合時宜的部分。一個個好的游戲并不是從天而來,也不是生搬硬套,需要老師們的反復推敲、專心打磨。
用一顆匠心為孩子營造最好的游戲環境。要想讓孩子沉浸入游戲中,就必須給他們一個安定和諧的外部環境。人們通常認識到孩子在學習時不能被打擾,卻很少去關心是否有人打擾了孩子的游戲。班級事務繁瑣,教師除了要關注孩子游戲情況,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兼顧。一個班就像一個“家”,只有家中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團結互助,才能為孩子創設出一個最接近完滿的環境。
這一顆顆的心慢慢融合、漸漸匯聚,形成了一顆叫“初心”的東西。這顆初心告訴我,孩子喜歡游戲,孩子需要游戲。付出往往是辛苦的,獲得經常是幸福的。在孩子的游戲中,我們往往需要付出很多;在孩子的游戲中,我們自身往往獲得不了什么;在孩子的游戲中,好像我們的幸福感不是那么強烈。可是,在這一個個游戲中,在這一刻刻游戲的時光中,在一個個玩具背后,在一個個玩伴背后,這些孩子在游戲中知道:哦,原來這個社會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一群叫老師的人愿意手捧初心與我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