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是一種以新課標為依據,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微課以短視頻為主要展示手段,圍繞某一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節,設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極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彌補傳統課堂普遍存在的不足。探究如何開發和制作高中化學微課教學就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實用價值。筆者以人教版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為研究對象,根據課程理論、學習理論,詳細闡述了《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特點、學情特點、將該模塊知識微課化,對課堂教學形成輔助作用等。根據《化學反應原理》課程特點,筆者總結出了一堂優質微課從選題到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微課;化學反應原理
一、 化學反應原理在高中化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課改之后的教材中,化學反應原理的相關知識在必修與選修都有分布。選修四中部分化學反應原理內容則是針對化學知識儲備較好,有化學學習興趣的學生設立,知識點難度高、抽象。學生通過學習應具備利用相關知識解釋一些化學現象的能力。課標對本模塊也提出較高標準。
(一)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材內容分析
筆者結合上述教材分析總結出化學反應原理教材內容具備以下兩個特點:
1. 抽象程度高、理解難度大
該模塊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化學反應原理,其知識內容不像元素化學,可以聯系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瘜W反應原理由于其內容的抽象性、微觀性,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很難找到相應的實例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導致學生難以理解。要求學生要有較高的理解能力、邏輯思辨能力,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這對高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較高的難度。
2. 知識點繁多、邏輯清晰
在化學反應原理的選修模塊中,要求學生系統地學習電化學知識,熟練掌握原電池、電解池這兩個模型的工作原理及應用,對化學平衡也有更高的要求。學生要更加充分地體會化學平衡里“動”這一特點,體會“動態”平衡的這一過程,為后續學習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日后化學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即提供思考問題的正確方式和解決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
(二)高中生化學反應原理部分的學情分析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喬際平老師研究提出,在中國,相當比例的高中生的思維水平仍然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并不具備完善的形式運算能力。筆者認為,現階段部分高中生并不完全具備學習化學反應原理模塊內容的抽象思維能力。如果沒有足夠的感性材料來支撐學生學習此模塊內容,學生很難有效地學習化學反應原理相關的知識?;瘜W反應原理部分知識微課程化的優點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高中學生在理解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有較高難度?;瘜W反應原理的內容以實驗觀察、現象記錄、微觀原理、空間想象、總結推理、數學表達運算等方式呈現,高中學生并不擅長這種學習方式;第二,化學反應原理模塊的知識,本身具有抽象度的特點,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但是高中學生主要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很難輕松掌握這部分知識點。由于在傳統課堂中,因客觀因素限制,教師無法根據個別學生的不理解,重復講解來調整整個課堂教學的進度,這就有可能使學生因為某一個知識點沒有掌握而對后續學習造成障礙,從而放棄學習。
二、 微課在輔助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方面的優勢
(一)利用移動終端設備輔助課堂教學優勢
化學反應原理微課程化,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自主學習,可以有針對性輔助傳統課堂教學,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 直觀教學
化學反應原理微課,通過電子產品的模擬和演示功能,將抽象的微觀概念具象化,可以很大程度彌補高中學生在感性認知上存在的不足,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獲得學習化學的成就感,維持其學習化學的動力。
2. 利用新技術
將該模塊的知識點微課程化,可以使很多無法用教具呈現的教學內容通過模擬動畫等以小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有了具象連接,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該模塊知識點,也更容易將多個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形成知識體系。
(二)基于網絡的共享資源優勢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微課程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地點依靠網絡,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習模式。由于其特殊的學習方式,導致它相比較常規課堂有以下幾點優勢:
1. 開發共享的網絡教學資源。微課程是基于網絡的,開放式的,學生的選擇不受限制,學生可以選擇同一知識點的不同難度的微課程視頻來進行學習,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的“遨游在知識的海洋”。
2. 靈活多變的個性化學習方式?;诨ヂ摼W靈活的學習方式是微課的顯著特點。只要有網絡就可以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能等移動設備學習,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解決某一個特定的小的知識點,使學習更加高效。
3. 超強的交互能力。學生對新生事物天生有著超強的接受能力?;ヂ摼W5G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在線學習,觀看視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利用“彈幕”等手段和其他在線學習者進行交流分享,分享學習心得、交流學習成果。也可以與授課教師進行觀點交流,得到老師的在線指導,及時解決學生的疑惑。
三、 微課在輔助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方面的意義
(一)克服化學反應原理內容繁多與抽象的困難
筆者通過研讀教參及課程標準,結合上述對化學反應原理模塊內容特點的分析,總結出化學反應原理模塊具有知識點繁多、概念高抽象度的特點,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構建起來難度大。微課程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二)突出個性化教學,提高學習者積極性
將化學反應原理知識微課程化,可以作為輔助性的學習資料,輔助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微課程可以用于課前預習、學生自主學習、課后復習等。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微課程,增加學生個性化選擇的余地,讓每個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學習風格和特長,從而實現個性化學習。
(三)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源均衡化
化學反應原理知識微課程化,為教師現有的教學與教研方式提供了新的方法。利用電子設備備課、教學和對學生學習情況統計,使得教師教學更具針對性,長期而言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對學生而言,隨著多媒體設備的普及,即使學生所處偏遠地區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高效地縮短城市與鄉村之間教育資源的差距。
四、 化學微課選題策略
(一)“精細”選題
微課的精華在于其“微”。原則上要在短時間內透徹地講解一個知識點,時間基本控制在六分鐘左右。介于此原則,微課要求在具備其學科知識性的前提下還要能深入淺出的講解,力爭做到通俗易懂。選題時要緊扣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抓住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學習時易出現的疑點,考試時的熱點。
(二)“精準”選題
一門課程知識性“精準”是其第一要素。無論是從圖片的選擇、動畫的選擇,還是配音及文本描述的選擇,都不應有知識性錯誤或者概念上的模糊。此外,為了做到深入淺出,保證其趣味性和低起點,在微課的制作上應選擇合適的多媒體元素。如豐富趣味的圖形、動畫、有辨識度的音頻、視頻等,為枯燥的課本知識增添光彩,將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如原電池和電解池這一類電化學內容,單純從原理的氧化還原反應出發很難讓學生接受。若將動畫結合起來,將電池內部的工作原理具象化就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比直接用錄屏的方式制作成微課更加生動形象,也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在復雜的知識點里也能有愉快的學習體驗。
(三)“有效”選題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讓微課更好地服務于傳統課堂,選題時應盡量避免非重點、非熱點內容。有些知識點雖然是熱點,但由于其難度小,絕大部分學生可以做到通過閱讀教材一看就會,就沒有必要開發成微課程供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
1. 微課設計原則
筆者結合微課的含義、特點以及化學反應原理模塊的內容特點、學情特點,基本掌握了將化學反應原理部分內容開發成微課的一些支撐條件。筆者總結出在設計化學反應原理部分微課時應遵循的設計原則。
2. 以學生為中心
微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輔助資料,在設計微課之前要確定以學習者為中心。微課程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學習者的體驗及學習效果,微課程的設計者要與使用者相互統一。在設計微課程之前,要針對學習者的能力,確定設計的難易程度,要體現學習者的主體角色,充分調動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3. 以趣味為重點
微課程是輔助化學反應原理學習的一種學習資源,要把課程的趣味性作為重要的設計精神,貫穿于整個微課程的設計中。主要表現在,設計案例要有趣味性,學生活動要有趣味性,教師的語言表達要豐富,抑揚頓挫。防止出現內容呈現方式單一化的問題。
4. 以合理分解內容為核心
微課的“微”并不是將大知識點簡簡單單分解后的無邏輯的小知識點,而是系統化的,有銜接的知識點。應針對化學反應原理以電化學和平衡中的每一個知識概念或者學習過程來設計學習資料。在對化學反應原理內容進行分解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第一,學習者的前導概念,讓已掌握的知識充當后續課程學習的先導組織者;第二,對所講授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包括內容特點、教材中地位、難易程度等;第三,教學策略,教學目標。對學生活動設計等其他因素進行合理分析。
5. 以共享為目的
微課程是一種輔助資源,要以移動平臺為依托,在交互的基礎上教學知識。但最終要以共享為目的,優化教育資源,改善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這樣會才能充分體現微課的價值,將其價值最大化。為了達到共享的目的,開發者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第一,上傳平臺要開放,使任何學習者都可以進入平臺根據自己時間和地點安排學習,不應受到過多的限制;第二,微課程的設計需要半結構化,不僅上傳完整的微課程,還可以將課程的相關資源上傳。各位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完善優化,制作出適合自己課堂教學的微課;第三,共享的方式可以多樣化。
五、 研究結論
文章研究的內容是以人教版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為例,研究如何制作高中化學微課。結合現今教育發展趨勢、學生學習認知理論以及微課概念、查閱文獻,對國內外關于微課相關研究的梳理,總結出適合現在普通中學教師應用的微課開發與設計步驟。筆者結合《化學反應原理》課程特點,總結了一堂優質微課視頻應該具備從選題到設計的原則。隨著生活、學習節奏不斷加快,人們越來越多地選擇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各種形式賽教也都以微課作為第一輪篩選條件,“微”潮流會越來越得到關注。再加之科技發展,各類移動終端設備不斷升級,關于微課的制作會越來越簡單化、專業化、傳播更加便捷化。教師利用手機軟件制作成有自己風格的微課會更加方便。微課將促使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2]薛金星.考試說明全解.化學[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6.
[3]王朝銀.步步高:教師版·復習用書·化學[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馬俊蕾,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