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中國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高中思政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是思想政治學科最根本的任務”。自相關文件下發(fā)以來,部分教師能夠將這些人才培養(yǎng)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但目前高中的思政教學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為了使青年一代能夠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教師必須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巧用各類教學法促進學生主動融入課堂、進行深度學習。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思政;教學策略;應用研究
一、 引言
思政是高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相對完整的社會認知。思政學習不僅是為使學生能夠了解并掌握相關的學科原理,還為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并貫徹落實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去,有意識地將促進社會發(fā)展作為自己的一份責任。為了幫助廣大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文章將立足于當前高中思政的教學現(xiàn)狀,從思政教學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出發(fā),就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高中思政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二、 高中思政教學現(xiàn)狀
在部分學生的認知里雖然思政是一門必須掌握的學科,但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要記憶背誦、深度理解的內容較多,難免覺得枯燥乏味。這樣的教學課堂使這些學生上課走神成為常態(tài),難有高效的效率和優(yōu)秀的質量。現(xiàn)階段的思政教學還面臨著以下幾點問題:第一,教學模式相對傳統(tǒng)。高中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但因為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過分關注學生的分數情況,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這與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內容是背道而馳的。這不僅不能夠使學生獲得思維能力上的提升,而且也十分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抵觸學習、厭惡學習的心理。第二,教師沒能夠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從而不能夠很好地實現(xiàn)“因材施教”。一些教師只為了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而去教學,忽略了不同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從而總是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全體學生。這導致理解能力較差、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在思政學習的過程中十分吃力,甚至常常因為趕不上其他同學而感到沮喪,從而失去學習信心、自暴自棄。而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本已爛熟于心的內容,導致了沒有時間去進行探究性的學習。第三,沒有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fā)展的促進者。但現(xiàn)階段更多的情況依舊是“填鴨式”教學、“滿堂灌”等。這樣機械式的教學形式不僅很難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而且很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思政學習的意義。
三、 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策略探討
(一)讓學生按照要求完成預習工作
1. 了解課時新概念
在預習時,教師需要讓學生首先掌握最基本的一些名詞概念,可以讓學生理解這些概念以后,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將其概述一遍。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解釋概念。如“資源配置”指的是對相對稀缺的資源在各種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較做出的選擇,學生就可以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例子。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都是資源合理配置的一種表現(xiàn)。此外,教師在學生預習前還需要提出相關的注意事項。如嘗試自行辨別一些相似的詞匯,以“權利”和“權力”為例,二者在行使主體、處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2. 抓住關鍵詞查找相關資料
教師在要求學生預習時要注意不僅是將預習局限在課本之內,因為相對而言課本中的知識只是鳳毛麟角,要想深度學習,除了課本上所要求的內容,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深度挖掘教材,自行查閱相關材料,拓展知識面、豐富知識儲配。學生還應適當地進行內容摘錄,以幫助理解相關知識。如在講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學生就可以去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一些事例,了解該思想的產生背景以及意義。這樣在上課時,學生理解起相關知識能夠更加輕松,從根本上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國發(fā)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獨立思考提出問題
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不能只是“走馬觀花式”地翻翻課本,因為這樣的預習方式不僅不能夠讓學生對新知識形成初步認知,還會導致投入的時間毫無意義。學生需要先大致瀏覽課本內容,然后對一些核心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并標注出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課前將這些問題統(tǒng)一收上來,進行統(tǒng)計歸納,就眾多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自身總結學生易錯的知識在課堂上進行統(tǒng)一講解。少數學生有的問題則利用課余時間向這些學生講解,保證課堂的高效性,也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夠最大程度上掌握相關知識。
(二)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1. 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能夠將枯燥的知識靈活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還能夠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情境中充分運用所學過的思政知識,以此提升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如在文化傳承和文化創(chuàng)新的相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上臺來演一出小短劇。甲同學說:“過春節(jié)多土啊,要過就過圣誕節(jié),那才洋氣呢!”然后讓乙同學來判斷甲同學所說的話,并給出理由。然后,教師再邀請其他學生來補充乙同學的所說的內容,指出其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這樣的情境構建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導學生主動融入課堂中來,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
2. 設置問題
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設置一定的問題來引導課堂的教學進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階梯式提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以《社會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該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導入教學時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能夠簡單闡述一下社會制度的含義嗎?”通過預習,學生能夠輕易得出這道題的答案,再由教師進行基本的講解以后,教師可以再次提出問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探索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呢?”絕大多數學生熟悉課本后同樣能夠較為輕松地得出答案。在這節(jié)課的尾聲,教師可以在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基礎之上,提出問題:“社會主義的探索在未來可能會是什么樣的呢?”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結合現(xiàn)代中國的發(fā)展趨勢,就未來的形式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展觀和大局觀。
3. 開展情感教育
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是政治教育不可推辭的重要職責,因此,開展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將政治認同融入日常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擔起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責任。高中思政新課標強調,教師需要在提升學生思想情感的基礎上加強基礎教育。良好的情感體驗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還能夠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情感表達,為自身的人格健全和品質提升提供充足優(yōu)質的養(yǎng)料。如在《偉大的改革開放》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有關的圖片,還可以播放一些當時的珍貴視頻或者影視資料,讓學生深刻了解改革開放的歷程、其中的困難以及在這段歷史中為國家無私奉獻的偉人事跡。這樣的情感教育能夠讓學生了解過往,明白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并在這樣的影響下思考自己未來需要為祖國的發(fā)展做些什么,而這些都是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思政知識的重要手段。
4. 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十分重要,但加強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是新課改中為了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所格外強調的內容。合作的過程能夠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課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學生則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教師要挑選組長,并要求其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保證交流的有序性。在交流結束后負責和歸納匯總的工作,這樣能夠使課堂更加高效。二是教師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巡查,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當中,這樣才能夠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深度地思考和學習。三是教師引導課堂,觀察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點撥,并在防止學生耗費大量時間進行無用功學習的前提下給予學生適當的“試錯”空間,這樣學生才能夠明白自身所存在的問題。
(三)加強學生的課后復習鞏固
1. 指導制作思維導圖
高中思政的課時內容相對較多,這就導致了學生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梳理和復習,就會很快地遺忘掉課堂內容。這樣的學習方式只能將對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且很難深入掌握這些知識的內涵。因此,教師需要要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理清課堂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點“吃透”,構建一個相對清晰的知識框架,再進行反復的鞏固、復習以及補充,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從真正意義上掌握這些內容。在學生制作思維導圖時,教師應當要求學生不能只是純粹地抄課本,而是要抓住關鍵詞,進行適當的標注。在畫圖結束以后,還應當在腦海中過一遍知識點,如有遺忘則回到書中再次進行記憶。
2. 制作錯題集錦
除了上文中所提及的畫思維導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制作錯題集錦。一些主觀題很難將答案寫完整,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未提及的答案多抄幾遍,并理解性的記憶下來。在之后學習的過程中依舊不忘時刻復習,提醒自己以后在做類似題目時需要注意這些內容。而一些學生在做題中十分粗心,在筆者這些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存在著許多如,知道答案是A卻選了B等學生做題粗心大意的情況。因此,教師同樣需要讓學生將這些題目摘抄到錯題本中,并讓學生表明做錯的原因,幫助學生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順利。
3. 串聯(lián)前后知識點
串聯(lián)前后知識點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手段。教師每次教學前或者教學過程中都需要適當地串聯(lián)之前所學的內容,再結合現(xiàn)階段的教學內容對其進行再次解讀。有些學生就能夠從這次的解讀中獲得一個更為深刻的認知。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和記憶、促進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還能夠幫助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輕易鎖定題目中所涉及的知識點。以《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這節(jié)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談及世界發(fā)展的規(guī)律時,可以緊密關聯(lián)上節(jié)課的內容,事物聯(lián)系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系:人們能夠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并建立新的具體的聯(lián)系。事物的發(fā)展是包括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的,而事物的相互作用又是導致事物運動、變化、發(fā)展的原因。教師通過這樣的講解幫助學生理清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幫助學生清楚認識唯物辯證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論。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是奮斗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秉持著“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除了上文中所提及的相關策略,教師還需要將“家國情懷”植根在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能力,對各類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深度把握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狀以及未來趨勢,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為國家輸送優(yōu)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闖.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25-26.
[2]趙紅艷.利用微課提升高中政治教學效率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8:135.
[3]陸成偉,陳永中.促進深度學習的政治課堂教學策略[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143-145.
[4]余貴彩.基于生活化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探討[J].東西南北:教育,2020:65.
[5]張國江.高中政治智慧教學策略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94.
作者簡介:
王昕彤,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