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態堤防內容及設計原則,其次闡述了水利工程開展生態堤防設計工作的主要方式,通過相關分析希望進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設質量,保障生態環境,僅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堤防;設計原則;水利工程;生態環境
1生態堤防概述
生態堤防主要就是將原有堤防設計方案作為基礎條件,合理增加要求,之后生產的產物就是生態堤防。水利工程修筑生態堤防的主要目的,及時修復和加固河岸因為長期使用出現的受損問題。在使堤防整體結構變得更加緊湊牢固之后,能夠顯著提升防洪抗澇能力。一般狀況下設計的生態堤防,具有有三種形式。
一是自然原型護岸河堤:這種類型的水利設施,通常都應用在規模比較大的河段,同時也可以在周圍種植一些具有喜水特征的植物,以此來保護河堤的內部結構,即便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但是真實的抗洪防澇能力卻比較低。二是自然型護岸河堤:水利工程在建設此種類型的河堤期間,會將植被和木材等多種材料混合在一起,最終目的就是保證具備抗洪護底作用,其通常被應用在地勢比較復雜,并且受損程度較大的區域。三是人工自然型護岸河堤:水利工程會在腹地比較小的河段中,建設這種類型的河堤,主要就是將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等材料,作為主體建設相應設施,最為顯著的優勢就是既具備較強的抗洪防澇能力,也具有顯著應用成效。
2生態堤防設計原則
傳統形式下的堤防在設計期間,存在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問題,導致這一堤防設計思路并不適用于生態堤防設計工作。基于此,水利工程在實際設計生態堤防期間,就要將具有綠色環保特征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核心依據,為了提升設計合理性與科學性,就要嚴格遵循以下三個方面的設計原則。
一是安全性原則。在建設生態堤防過程中,需要將“保障堤防質量”這項內容作為基礎條件,保證堤防建筑周圍的水域和居民生命安全,在有效減少對自然環境破壞程度同時,進一步提升堤防自身的抗洪防澇能力。二是整體性原則。從某一個角度對生態堤防設計工作進行研究,可知其是河流生態系統的產物,并且也是保障河岸安全的一種重要建筑設施。為了保證生態堤防設計有效性,就要在落實設計工作時,嚴格遵循整體性原則,如充分考慮合理堤岸的整體性,同時也要突顯出相應特色。三是自然原則。水利工程在建設地方期間,既要保證周圍生態環境完整性,也要全面結合堤防建設要求,高效利用現有的生態元素,甚至也要真正做到生化生態元素利用價值[1]。四是生態原則。建筑生態堤防的核心目標,就是通過采取生態措施高效治理河流,協調河流與人類之間的實際存在的矛盾,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最大程度上滿足人類與生物的需求,但是需要格外注意,在建設生態堤防期間不能破壞生物生存空間。五是親水原則。在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建設生態堤防之后,能夠為當地居民提供適宜居住、休閑娛樂的環境,在保證人們生命安全的基礎上,使人們近距離的接觸水面。
3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用生態堤防的設計要點
3.1合理設置堤線,科學選擇堤型
水利工程是我國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因素,在落實建設工作期間,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充分考慮地方結構特征,分析其對施工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之后再結合河道的整體形式,選出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的生態堤防設計方法。在自然狀態下,河流的整天形態和走向等,都會受到河流兩岸實際狀況的影響,所以在實際設計生態堤防期間,就要將設計重心放在“堤線設置”、“堤型選擇”這兩項工作中。
比如:在設置堤線時,將河流具體走向作為主要參考依據,不能在建設生態系統過程中被外力破壞。在選擇堤型時,一是要保證具備穩定性;二是要保護生態系統。對于各個生態堤防而言,具體的距離要處在合適范圍內,在顯著提升水利工程抵御能力的基礎上,科學調節防洪與生態保護這兩項工作之間的關系。
3.2完善河流斷面設計方案,提升生態堤防建筑效果
河流在自然狀態下,其斷面形狀具有不規則變化的特征,寬窄非常隨意,并且河流的淺灘和深灘不具備固定的位置。基于此,如果才能夠“河流斷面”這一角度出發,就會知道其變化特征具有多樣性。水利工程建設中開展生態地方設計工作時,需要全面結合河道斷面多樣性變化特征,構筑生態堤防,如設計和修筑堤防過程中,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在保證生態堤防建筑效果同時,幫助水利工程創造更多效益。
首先,充分考慮河流的主導功能。其次,充分考慮土地的利用狀況。最后,則是要全面結合具體狀況,充分利用計算機和力學等多個方面的現代化技術和方法,最大程度上保證河岸在發展過程中的具體需求。通過做好這些工作的方式,既能保證生態堤防具有圖一所示的多元化景觀、建造出適合動植物繁衍生長的空間,也能滿足親水原則在修建生態堤防這項工作中提出的要求。目前很多水利工程在建設生態堤防期間,都會以選用“復式斷面”為主,在滿足上述提出的各項要求之后,不僅能夠保證動植物生存和正常活動,也能提升生態堤防的抗洪防澇能力。
3.3做好岸坡保護工作,防止破壞堤防內部結構
水利工程設計和修建生態堤防時,需要注重開展河岸防護工作。主要就是因為生態堤防的內部結構,對于生態堤防的實用性具有決定性影響。基于此,為了防止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設掐緊,對生態堤防內部結構造成破壞,就要在建設岸坡時全面結合所在當地的整體條件,選擇出具有較強適應性的形式,這樣就能夠在不破壞河岸風貌的狀況下,高效落實生態堤防建設工作。通常都是將混凝土作為主體來建設生態堤防,因為以混凝土這種材料為主體的構建的結構,能夠為水中生物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間[2]。不僅如此,河岸的防護設施,自身也要具備較輕的出水能力。如果想要進一步河道暢通能力,就要在建設過程中做好就地取材這項工作。為了保證水利工程施工建設質量,也要不斷完善水利工程施工設施,在做好加固等安全保障工作之后,防止生態堤防內部結構在后續運行期間不會受到破壞。
3.4掌握生態堤防施工與管理要點,合理改善生態系統
水利工程基于生態堤防設計開展建設工作,會涉及到多個方面建設內容,具有流程復雜的特征,甚至在施工建設時還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生態堤防建設周期越長,越能說明其對周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越嚴重。一旦水利工程生態堤防修筑人員,忽視自身工作重要性,采取無法滿足標準建設要求方式,來保護生物繁衍地,就會破壞生態系統。在此種狀況下,急需解決的一項問題就是制定完善的生態堤防施工與管理方案,在逐步加大管理力度的基礎上,提升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水利工程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建設質量,就要結合建設要求,細致分析生態堤防施工與管理內容,以此達到改善生態系統的目的,如結合生態堤防建設需求,確定合理的施工時間,但是要避開生物繁衍階段施工,采取針對性防護促使,防止生態堤防施工工作對周圍動植物正常生長造成影響。保證最終設置的排水設施充分發揮應用價值,改善生態系統。做好生態堤防養護和管理工作,保證水利設施長期處于安全穩定運行狀態。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一些城市的水利工程生態堤防建設工作,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導致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在設計生態堤防期間,嚴格遵循整體性、安全性、自然、生態、親水原則,在保證生態系統向科學化方向發展的同時,提升生態堤防防洪抗澇能力。水利工程在建設生態堤防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資金和資源,通過合理設置堤線,科學選擇堤型;完善河流斷面設計方案;做好岸坡保護工作;合理改善生態系統等方式,滿足城市建設生態堤防要求,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現階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備受關注,水利工程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就要保證實際建設的生態堤防充分發揮功能,降低設計工作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偉紅. 生態堤防設計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探討[J]. 商品與質量,2021(3):312-313.
[2]安兆利,滕京濤. 水利工程中生態堤防設計的應用[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1(3):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