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云 姚金玲 青島恒星科技學院傳媒學院
不論是《PRODUCE》系列,還是國內《偶像練習生》,其整體規則是差不多的,選擇一百多名偶像練習生進行層層考驗,最終選擇綜合排名靠前的練習生組成限定組合。過程性測試主要考察練習生的演唱、舞蹈與說唱能力,以現場表演的形式通過導師評價與粉絲投票來決定出道人員。新穎的規則成功在國內引起巨大熱潮,而且在短時間內造星無數。競技類偶像選秀的火爆讓不少投資方開始將重點轉向偶像選秀類節目的制作。
不外乎說《偶像練習生》是我國選秀類綜藝的開篇之作,但是此后的選秀節目并沒有掀起新的浪潮。雖然業界和觀眾有評論我國綜藝選秀類節目有新的發展,但其還徘徊在淺層,對于偶像業務實力要求與節目流程設計的遠非嚴密,節目被屢屢爆出投票機制出現漏洞、偶像失格等問題不禁讓人唏噓。
自從《偶像練習生》爆火之后便涌現出一大批選秀綜藝,但這些節目的核心內容并沒有發生改變。韓國《PRODUCE 101》系列大爆后我國便立刻引進,并于2018年推出的《偶像練習生》成功引起全民熱議,自此以后我國開啟選秀節目熱潮,中國相繼出現《創造營》《以團之名》等偶像選秀節目。2019年第一季度播出的選秀節目已有3檔,其中《青春有你》(即《偶像練習生》第二季)在整體賽制規則上和《偶像練習生》差異并不大,但終究沒能與第一季媲美。前者在較大程度上是因為新鮮而被觀眾接受,相對于后者而言,類似的比賽規則使得觀眾更多的是帶著評判和比較的心理去審視它,當節目喪失新鮮感后,容易造成審美疲勞。觀眾和粉絲的期待也愈來愈難被滿足,后者要想達到與前者一樣的高度甚至超越,都十分困難。
受到日韓練習生發展影響,我國的主流審美向日韓靠近,以白幼瘦為主流的審美觀點開始深入觀眾與粉絲的思想理念,使得原本多元化的審美觀念日趨單一。不論是舞臺上男“愛豆”過度的表情管理,還是女“愛豆”病態的體重管理,使其喪失自然、本真的面貌。首先,偶像這一群體宛如工業流水線下生產的“美麗商品”,引起大眾對于當下男星逐漸“女性化”的激烈討論,使得我國青少年的正確價值觀的建立與養成受較大影響。練習生綜藝類節目的受眾群體大部分為在校學生,年齡層次較低,他們的價值觀念未成型穩定。如網上集資打投等節目形式已影響到低齡受眾群體的學習與生活,過度青睞外形,忽略本質提升,導致其紕繆的價值觀形成。其次,我國偶像團體發展的時間不久,部分練習生未經過專業的系統練習,以至于專業不過關。反觀日韓偶像團體發展正走向成熟,如日本的杰尼斯或韓國三大娛樂公司從選拔到練習到包裝再到出道后的管理,已然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產鏈條”。我國偶像娛樂需借鑒他們的發展經驗,結合我國國家文化、地域文化歷史背景、思想意識等情境,真正找到適合中國偶像練習生綜藝節目的風格,為中國本土樹立正確的藝人發展觀。
競技是偶像養成類節目的重點。但是節目制作方為了起到吸引眼球、博取關注的效果,便通過剪輯手法放大摩擦和矛盾點,在一定程度上為節目帶來高關注度與討論度。例如《青春有你》第二季從開播到結束頻頻登上熱搜,以此來獲得高討論度。此外,節目通過粉絲投票的方式來決定晉級人員,看似是由粉絲決定出道人員,但是制作方會通過把剪輯的方式把重點放在幾位練習生身上,從而使制作方內定的練習生輕而易舉地獲得極高的熱度并成功出道,這樣一來剪輯的引導性就使得比賽喪失了原來的公平性。
有網友指出我國選秀節目出道的成員需參加節目才能獲得關注度,節目結束后熱度消退,由此反映我國選秀節目的另一個弊端——急于求成,我國選秀節目數量繁多,水平參差不齊,不僅流失大量優質練習生,也給人們造成審美疲勞,收視率逐漸降低。偶像養成體現練習生長期過程,不僅需要娛樂公司培養,更需要被培養者個人的堅持與努力。韓國能夠培育出源源不斷的偶像團體,且具有國際影響力,一部分是源于練習生長期的堅守和訓練,另一部分與娛樂公司的培養與宣傳有關。在韓國的造星模式中,十分看重偶像的業務實力,他們的練習時長一般不少于兩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偶像的業務能力。我國的娛樂市場要發展偶像團體,還需打磨。如在韓國一周會提供五個打歌節目,回歸團體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另外還有各類榜單可以反映此次回歸成績,每年舉行多種形式的頒獎節目,以此鼓勵和肯定偶像團體的成績。上述偶像團隊活動在我國較少,影像偶像團體的曝光度下降導致其商業價值下降,競爭力下降市場縮水,所以偶像團體在我國并不吃香,同時成了中國練習生大量遠赴韓國練習的原因。
選秀類節目的價值體現在為我國娛樂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需不斷創新,加入新想法,體現我國綜藝類節目風格。同時要在賽制上做出相應改變,要使得真正有實力的人被看見。這樣便不會使得節目越往后關注度越少。如《上線吧!華彩少年》中的選手“翎”是AI制作,將偶像選秀與AI智能結合,讓人耳目一新,其實虛擬偶像并不陌生;又如早期的洛天依、英雄聯盟推出的女團K/DA;韓國SM推出的真人與虛擬結合的女團AESPA,都有虛擬偶像的存在,愈來愈多的團體開始與智能AI相結合,這也標志著偶像的發展進入了新時期。其中我國騰訊推出的《創造營》在選手選擇上做出創新,采用了國際選手與國內選手相結合,這使得觀眾的選擇更多,也讓觀眾了解到國內選手與國際選手的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我國練習生水平的提升,而且也為團體走向國際奠定了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曾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要想制作出一個真正符合我國國人審美胃口的選秀節目,就要加入我國的特有文化。在央視播出的選秀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中以“立華彩之風骨,強中國之少年。”為宣傳口號,立足于我國實際并不是一味模仿日韓,使得節目還沒有播放就引起了廣泛討論。《上線吧!華彩少年》還在賽制上做出了改變。面對偶像藝人的門檻逐漸降低的現象,作為大眾的我們應該發揮監督作用。對于劣質藝人應該堅決抵制,不僅如此,對藝人的薪酬問題上重拳出擊,杜絕天價片酬的出現。不能因為是公眾人物而降低標準,作為公眾人物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做出違法的事情。針對網上不良粉絲文化等問題要不斷加大監管力度,深入開展專項整治督促網站平臺規范和引導粉絲群體理智追星。
選秀節目在剪輯上大多都有惡意性,或是把剪輯重點放在一些選手上,又或是惡意擴大一些矛盾,其目的都是增加節目熱度。首先制作方應該摒棄這種錯誤的營銷策略,要注重節目本身的制作,不拘泥于眼前的營銷熱度。所以,不論是何種形式的剪輯,都要以節目本身內容為主,要在尊重選手的基礎上適當剪輯,制作方應該發現有實力有夢想肯努力奮斗的人。其次在投票時要做到公開透明,尊重練習生的訓練成果與觀眾的投票結果,切不可為了利益而在背后暗箱操作,任意決定一個練習生的淘汰與晉級。
偶像養成類節目成功的基礎在于人才的儲備。目前國內由于缺乏對練習生的培養與儲備機制,節目中的練習生專業素養參差不齊,使得一些練習生空有一副皮囊而毫無唱跳能力卻照樣出道。我國的偶像團體制作還處在初期階段,要向韓國、日本學習。首先,各個經紀公司要建立起從選拔到練習再到包裝的完整體系,提高練習生的能力。而且,我國練習生練習時間都過于短暫,而在韓國要至少練習四年以上才有出道的希望。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偶像的質量。其次,要想得到高質量的練習生資源,就需要在練習時找到其定位,找到目標才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
一檔優秀的偶像團體的打造是極其耗費精力的事情,需經歷“磨礪”,需始終注重質量而不是在短時期的經濟收益,在短時期內獲得收益是大部分經紀公司所希望的。但是,這只能是曇花一現,在長久看來是不可取的,所以長久的利益效益才是重要的。
自2018年以來,我國娛樂方面開始高速發展,一方面是得益于我國的相關政策,另一方面是我國開始真正地結合國情全面發展。要正確認識我國偶像的發展現狀,避免刻意的模仿,只有不斷突破自我,擁有獨特性與創新性才能創造出優秀的綜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