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鋒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
編輯處于出版產業中的核心地位,是連接作者和讀者的中介。一本好書的誕生,需要優秀的作者,更需要具有敏銳眼光的編輯。甚至有時候,編輯能決定一本書的命運。在紙媒時代,編輯大多只需要做好案頭工作就足可安身立命;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后,編輯面臨著鋪天蓋地的信息和日趨激烈的競爭。
如今的圖書市場,分化愈發精細,教育、小說、青春文學、文藝、經營、勵志、童書……全國有580多家出版社,平均每年出版新書17萬種,加上再版書,每年大約有30多萬種。在如此龐大的數據面前,少兒圖書編輯如何才能沖出重圍,獨當一面,開創出能夠占據市場的產品?提高編輯自身的素養是關鍵。
(1)角色的變更。編輯最初的工作主要在案頭,案頭功夫過硬,精品圖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早期,編輯這個身份一般就由功底深的作家兼任,出版社史上比較有影響的作家兼編輯身份的有魯迅、胡適、臧克家等。進入數字化時代后,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版業也不例外。編輯除了負責策劃、組稿、編校稿件外,還要做好后期的印制、營銷等工作,需要完成產品從生產到推廣的一整套流程。編輯身份由文字爬手漸漸轉換成產品經理。身份的轉換要求編輯重新進行自我認知。
(2)心理壓力倍增。產品經理幾乎是出版經營的“全能王”,上到策劃,下至推廣,需要完成的工作環節非常多,工作量非常大,且任何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馬虎,否則就會前功盡棄。這對編輯的素養造成巨大的挑戰,編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3)難出雙效精品。龐大的出版市場不缺書,缺的是精品圖書。而對于一個出版社來說,一個圖書產品光是能收到較好的社會效益并不夠,因為出版社需要生存,需要資金運轉,只有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效”圖書才能保證出版社經營的良性運轉。編輯既需要高瞻遠矚,又需要事無巨細,面臨著高能挑戰。
(4)“后浪”來襲。隨著編輯專業在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立,加入編輯隊伍的高學歷畢業生也越來越多。相較于“半道出家”的“老編輯”,一些新編輯呈現出編輯專業知識扎實、思維活躍、成長迅速的特點。在編輯體量增大、人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編輯面臨如何突圍的困境。
(5)少兒圖書的閱讀對象是少年兒童。兒童的認知思維依次經歷“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形式運算”這四個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已經接近成人的思維方式,此后無第五階段。因此,少兒的思維經歷的層次是最復雜的,每個層面上的讀者群體都要進行深挖,編輯面對著少兒圖書編輯的專業化問題。
美麗的花兒應該感謝給它們輸送營養的根莖,也應該感謝為它們澆水、施肥的園丁。編輯工作雖是為他人作嫁衣,但它“是一種高級創作”,一本好書的誕生,不僅需要編輯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還需要較好的策劃能力、統籌能力、研究能力、學習能力、社交能力、決斷力……圍繞新時代出版業的發展對編輯的這些能力要求,筆者認為少兒圖書編輯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廣泛閱讀。文字功底本身就是編輯的看家功夫,即使是非中文專業出身的編輯,從事了編輯行業,也需要不斷練習文字功夫。不論是編輯寫作還是處理文稿,都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書到用時方恨少”,作為靠知識謀生的編輯來說尤為如此,僅僅依靠曾經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來支撐編輯這個職業是遠遠不夠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編輯只有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庫,才能策劃出有創意的優質選題。而閱讀是擴充知識庫的最便利的方式。或許是由于出版節奏的原因,編輯苦于完成工作量而總是忽略自身的提高,做書給讀者看,自己卻很少花時間去閱讀,這是當下浮躁之風下的一大怪象。“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閱讀是一種習慣,對于編輯而言,閱讀應該像一日三餐那樣自然。
編輯的閱讀除了關注個人興趣,還應該經常閱讀編輯出版的類的相關書刊,如書《選題論》《圖書營銷攻略》《圖書編校手冊》《編輯寫作》等,報刊如《出版人》《編輯之友》《中華讀書報》等。當然,文化類的書也需要廣泛涉獵。少兒圖書編輯應根據各自所在的細分領域,大量閱讀市面上優質的童書和少兒期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外,《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也應擺上童書編輯的讀書架,因為它們是征服讀者的制勝法寶。
(2)改變思維模式,發揮創造性思維。市面上的童書千千萬萬,琳瑯滿目。然而,總有那么一些書能夠入得讀者的眼,鉆得進讀者的心。這些書有何高深之處?它們肯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與眾不同。有些書從形態上就已經勝出,或是開本或是封面設計或是書名或是空間形態,只一樣能夠鶴立雞群,就搶占到了第一讀者。比如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推出的《西游記》立體書。這套書首次將古典名著《西游記》中的經典故事做成了跳立書,做工精細,給小讀者帶來了強烈的故事情節上的直觀感受,是不可多得的名著啟蒙書。如果光是形式與眾不同,內容不過關,書是走不遠的。只有經過精心打磨、文質兼美的圖書,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而做精品童書,離不開編輯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活動的最高形式,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成功的選題策劃、組稿、編輯設計、營銷推廣都需要創造性思維的支持。如何發揮編輯的創造性思維?
① 善于利用聯想思維。聯想是創造性思維的形式之一,是將一種事物與另一種事物聯系在一起的思維。比如在選題策劃時,可以由一個成功的選題推出另外一個選題。以風靡全國校園的“大中華尋寶記”系列漫畫為例,它就是受最初的韓國“世界尋寶記”的啟發而誕生的成功選題。
② 善于利用發散思維。發散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形式之一。也稱“擴散思維”“開放思維”“分散思維”,它指的是由一個點向任何空間散發出去,每一條散發出去的軌跡都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出版活動中,系列圖書就是發散思維的一個表現。仍然以“大中華尋寶記”為例。“大中華尋寶記”在最初出版的幾個城市的尋寶記取得成功后,便陸陸續續推出其他熱門城市的尋寶記,以系列出版的方式給讀者帶來很多的期待。
③ 善于利用逆向思維。逆向思維與思維定式是相對的概念。有時候換個方向思考問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比如圖書出版的形式。圖書出版一般有固定的形式,比如童書一般是彩色印刷,字號較大;學術圖書大多是純粹的文字闡述;科普書一般是專業圖文的解析……市場上有一本叫《這不是書》的紙板書十分熱銷。首先,書的名字很搶眼,明明是書,怎么書名卻說不是書?其次,到底什么書不是書?打開一看,確實不像書,全都是圖,但不是普通的圖,而是帶空間創意的圖,打開書是滿滿的空間感。垂直打開電腦頁,它就是一臺筆記本電腦;垂直打開鋼琴頁,它就是一架鋼琴了;打開蝴蝶頁,擺擺兩側書頁,它就是一只飛舞的美麗蝴蝶了。最后,一個男孩坐在屋子里看書,那本書的書名居然是《這是書》。它的確是一本與眾不同又給人帶來別樣體驗的書。這里利用的就是逆向思維。
④ 善于利用形象思維。這對童書編輯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形象思維也是兒童的重要思維方式。市面上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設計有形式多樣的圖書,比如拉拉書、翻翻書、玩偶書、跳立書、3D立體書等,這些都是從兒童的形象思維出發設計的好玩的書。編輯要蹲下身來把自己當成兒童,感受兒童的需要。
(3)提升搜集信息的能力。我們身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篩選、搜集有用信息是編輯一項必備的技能。編輯可以專門學習爬信息的網絡課程,也可以向經驗豐富的相關人員請教。只有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搜集能力,政策形勢、圖書市場數據、作者資源、活動資源等就盡在掌握之中。
(4)學習圖書推廣新技能。以上已經提及,如今的圖書編輯,早已不是案頭文字爬手,而是產品經理,負責圖書的全線生產過程。同以往編輯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編輯要對自己的書進行營銷。因此,編輯需要學習許多新的技能。比如主持技能、直播技能、營銷號維護技能等等。這些技能,編輯可以系統地利用各種方式進行自學。這些新技能,有助于編輯在出版舞臺中游刃有余地綻放光彩。
(5)廣建人脈。一套精品書的問世需要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和支持。從策劃到組稿,到編校,到印制,到營銷,圖書生產過程中,會遇到重重困難,如果編輯擁有廣泛的人脈,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比如組稿,如果編輯手頭作者資源充裕,就能組到最好的稿子,這樣才容易出精品。
(6)建立作者資源庫。這雖然是廣建人脈中的一方面,但是有必要拿出來單獨討論,因為作者是選題的實現者,再好的選題沒有好的作者來完成,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個優秀的出版社,一定會有許多優質的作者資源或者尋找作者資源的途徑,具體就落實到編輯的身上。可以說,作者資源的多少是衡量一個編輯是否優秀的標準。那如何建立作者資源庫呢?
① 維護好老作者、品牌作者。老字號商鋪之所以恒久,是因為有自己的特色產品。出版產業也一樣,只有拿出拳頭產品,才能有機會在群雄逐鹿中勝出。而拳頭產品的產出者一般是跟出版社有長期合作關系的老作者,這些作者是出版社重點維護的對象,因為他們是出版社的名片。如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曉玲叮當就與二十一世紀出版社保持著長期的合作關系,她的所有作品都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一半是情結,一半是信任。這是緣于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從不怠慢自己的作者。
② 培養有潛力的新作者。有些新作者發表的作品雖然還很少,但是作品精良,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則編輯應加以扶持和培養,為作者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一手培養出來的優秀作者,日后才能穩定在作者資源庫里,為出版社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內容。
③ 利用各種平臺建立作者資源庫。優秀的編輯應該是一個活動家,活動在各種文化活動平臺上,比如兒童閱讀推廣平臺、兒童文學研究論壇、作家協會等。這是比較直接的建立作者資源庫的方式。另外,可以通過關注各類報刊或網絡資源,發現新的富有潛力的作者。少兒圖書編輯可以關注優秀少兒雜志的刊文,比如《兒童文學》《十月少年文學》《少年文藝》《環球少年地理》《我們愛科學》等,這些專業少兒報刊聚集著一大批優秀的童書作者,是挖掘圖書作者的一方寶地。利用網絡資源發現優質的作者資源是時代賦予編輯的一大法寶。編輯可以通過公眾號、微信微博時刻關注作者的興趣愛好、寫作方向及動態,以便遇到恰當的選題時,可以及時找到合適的作者。
(7)經營好小讀者。書的最終歸宿是讀者,讀者是書的買單者,經營好讀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劉光裕先生說:“為讀者服務是編輯的最終目的,編輯聽命于讀者的需要,讀者的信任取決于讀物的質量。”經營好的讀者的關鍵是為讀者提供附加服務。提供故事音頻、提供互動平臺、提供趣味活動等,都是增加讀者黏性的方式。
(8)提升自身的文字功底。無論是寫作功底還是文字處理功底,都是編輯的必備技能。編輯雖不同于作家,但編輯應勤寫、善寫,不輟筆耕,要有創作意識、發表意識。良好的寫作功底可以幫助編輯在與作者進行交流時,可以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可以輔助作者更好地進行創作,百益而無一害。編校技能也是編輯的必須掌握的出版業務技能,因為它關系到圖書是否合格的問題。一本優秀的出版物如果因為編校問題而錯過大獎,那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中國已經邁上全新的發展臺階,中國的出版業也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編輯作為出版人,有義務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精神食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編輯只有不斷提升個人的素養,才能在滾滾洪流中站穩腳跟,突破千軍萬馬之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