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佳 王麗玲 承德廣播電視臺
眾所周知,短視頻由于拍攝周期很短并且具備著自由收發和短小精煉等特點,其已然成了現代社會中一種全新的信息傳遞方式。通過數次調查和研究不難看出,2020年國內網絡視聽用戶數量多達9億人,短視頻成了即時通信中的重要“一員”,短視頻用戶數量達到8.18億人。當前時期,短視頻數量暴增,火山、快手、抖音等短視頻軟件層出不窮,很多傳統媒體也相繼開始創建短視頻模塊,并致力于手機視頻軟件開發,希望借助短視頻來博得關注。
短視頻快速發展過程中,新聞短視頻高效發展并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新聞短視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多種媒體元素交織、融合,給觀眾帶來了絕佳的觀看體驗,這必將有助于新聞信息的快速傳播,還能夠提升受眾滿意度。短視頻的大量出現,新聞短視頻競爭愈演愈烈,此時便對新聞短視頻拍攝和剪輯技術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因為新聞短視頻基本上都是通過手機和專業攝像設備進行拍攝的,拍攝者和剪輯者的業務知識、能力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此時探討新聞短視頻拍攝和剪輯技巧,對于提升新聞短視頻質量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新聞短視頻是一類繼文字、圖片、音頻報道等形式之后所出現的一種全新的新聞表達模式。新聞短視頻長度是按秒計算的,其時間通常都會小于5分鐘,通過使用智能終端設備和手機以及專業攝像設備等去拍攝素材、編輯素材,之后在移動社交網絡中完成實時分享和互動。新聞短視頻和傳統新聞視頻相比,前者擁有著如下特點:
第一,拍攝速度和編輯速度以及傳播速度快。新聞短視頻,無論拍攝和制作,主要依靠的是移動終端設備及相應的軟件。因為新聞有著時效性特點和準確性特點以及公開性特點,這就代表著新聞短視頻制作的時間短且流程簡單,從選材到拍攝,再到最后的編輯制作及新聞發布,只需短短幾分鐘便可完成。以快手APP為例,快手短視頻時常分為15s和30s,通常都不會大于1分鐘,時間很短。新聞發布者通過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去錄制視頻,視頻錄制完成后在一番簡單剪輯后便可上線。新聞短視頻減短、方便、快捷,新聞媒體可在第一時間將重大新聞發布出去,這會大幅度的提升新聞傳播時效性。
第二,以智能終端設備為傳播載體。將新聞短視頻和圖文、聲像等媒介形式進行對比后不難發現,新聞短視頻擁有著多種媒介屬性,可對新聞現場進行直接還原,并且還可通過創設真實的新聞場景去引發觀眾共鳴,這是其他新聞媒介不可匹敵的優勢。短視頻是隨著智能手機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形式,依托多樣化智能終端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新聞短視頻的拍攝、制作、剪輯及上傳,進而達到實時傳遞新聞訊息的目標。
第三,時間短。按照新媒體用戶的觀看習慣,絕大多數是人觀看視頻的時間基本上都在5分鐘以內。進行新聞短視頻編輯和制作時,制作人員要掌握用戶特點,之后在此基礎上制作出滿足用戶觀看需求的視頻。很多短視頻有的是1分鐘,有的則是半分鐘,這些短視頻以隨手拍和即興拍為主,所以視頻拍攝和編輯以及傳播的速度都很快。
顧名思義,新聞短視頻的主體自然是新聞。在進行新聞短視頻拍時,應根據新聞拍攝要求、剪輯要求等去選擇不同景別。新聞短視頻拍攝時,涵蓋了全景、中景、近景、遠景等多項內容,所拍攝的景別不同,觀眾所感受到的景別縱深自然也就不同,新聞可看性便會得以提升,新聞主體關系也會愈加清晰明了。在拍攝新聞短視頻時,拍攝者不僅要使用不同的景別,而且要使用不同視角去呈現新聞主題,使用不同聚焦來詮釋人物主次關系,讓觀眾觀看畫面即可知道人物關系。通常來說,焦距越短的話,視角就會變得越廣,廣角鏡頭拍攝手法十分常用,這樣所拍攝的畫面,縱深感更強,能夠震撼人心;焦距越長的話,視角就會變得越窄,在動植物等鏡頭拍攝時較為常用,拍攝畫面在整個畫面中占據著很大比例,通過背景虛化的方式來突出主體。
需要注意的是,焦距越長的話,景深就會越小,反之亦然。因為新聞通常都具備著突發性特點,新聞記者在現場進行拍攝時,首先會用到的便是廣角鏡頭,由此去表現新聞現場的整體環境,讓觀眾第一時間知道新聞地點在哪。以中景、遠景去表達新聞主體之間的關系,之后在此基礎上要用近景和特寫等方式去詮釋細節。譬如在進行人物拍攝時,要切近景去表現人物內心情感和心理活動,采訪期間若出現采訪對象情緒激動、緊張難過時,記者務必要抓拍到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如此才能讓新聞更具感染力。其次在拍攝新聞短視頻時,記者應該理清畫面主次關系,對畫面結構進行精細化布局,從而讓主題明確、主次關系分明。
目前常用的攝影構圖方法既有九宮格構圖法,也有對角線構圖法,還有三分構圖法等;所謂九宮格構圖,指的就是將畫面劃分為九個部分和四個交叉點,根據大眾審美習慣,通常將畫面放置在四個交叉點上,如此便可讓畫面具有空間感,此時畫面的視野也會變得十分的開闊;所謂對角線構圖法,指的就是將畫面主體置于對角線上,從而讓整個畫面更具立體感和空間感,其多用于美食、建筑景觀的拍攝;所謂三分構圖法,指的就是對畫面從橫向到縱向將其劃分為三個部分,線條交叉位置屬于趣味中心。根據大眾審美習慣,當人們看到一幅畫面時,最先映入眼簾的必定是趣味中心,所以我們在進行拍攝新聞短視頻時,務必要將主題放置在趣味中心的位置,如此才能博人眼球。拍攝期間,記者一定要根據拍攝主體去妥善選擇構圖模式,如此才能讓整個畫面更具沖擊力,進而獲得觀眾好評。
新聞短視頻畫面色彩的有效搭配至關重要,因為協調的色彩搭配可以完善整體的短視頻畫面結構。進行構圖時,要靈活使用色塊去提升視覺效果,譬如大面積的晦暗環境中設置一塊小的明亮色彩,讓它從這個環境跳出來,進而吸引觀眾視線,使之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此時要以“紅、黃、橙”等暖色調為主,因為暖色調屬于“前進色”。
據了解,所應用的光線不同,那么光線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也是不同的,在進行新聞短視頻拍攝時,要按照光源位置將光劃分為正面光、前側光、測光、側逆光、逆光等幾種形式。雖然說新聞短視頻的制作中,光線選擇至關重要,但關鍵點還是要真實的還原新聞遠景、原貌,并不是讓觀眾感到過多的人工修飾痕跡。在進行短視頻拍攝時,常會遇到補光的情況,外置補光盡管可以照亮整個拍攝場景,但新聞現場的真實感卻會被削弱。人為補光和客觀現場之間存在明顯差異,此時畫面色彩極易出現偏差,畫面真實感亦會備受影響。在必須要使用人工光源時,各光線邏輯關系務必要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畫面的真實感。
新聞短視頻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通常都不會超過5分鐘,基本都是半分鐘、一分鐘、一分半鐘、兩分鐘,此時便要求短視頻內容要直奔出題,畫面層次關系要一目了然。在進行新聞短視頻拍攝時,記者要學會使用長鏡頭語言,按照新聞主體,掌握畫面動靜關系,主體和整體要相互協調。記者要靈活使用移動鏡頭,通過使用推、拉、搖、移等方式,讓觀眾能夠掌握現場環境情況。通過推拉鏡頭的使用,讓觀眾感知畫面景別之變化,之后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的搖鏡頭,而后就是要保持攝像機設備的勻速移動,讓畫面能夠連續,讓觀眾進一步的了解新聞信息。除此之外,還可和固定鏡頭相結合,用三腳架將攝像機固定住,這樣所拍出來畫面效果就會愈加穩定、清晰。
公開性和公正性以及真實性,這些都是新聞的主要特點。進行新聞短視頻編輯時,編導和后期制作人員以及記者等,都要立足于新聞特點,創造新聞特有的風格。所謂剪輯風格,指的就是進行新聞視頻剪輯時所形成的一種剪輯藝術,在不同新聞題材中,其剪輯風格迥異。
時政新聞報道的大都是國內外重大新聞,剪輯過程中要突出新聞的客觀性與權威性,需要在有限時間內傳遞更多信息,此時對剪輯有著嚴格要求。娛樂新聞以報道娛樂圈最新資訊為主,此時在進行該類短視頻剪輯時,要偏向于輕松、歡快的風格,要能夠滿足大眾娛樂需求。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要按照新聞欄目的定位,針對性地去選擇敘事方式、敘事色彩,如此才能讓新聞欄目更具辨識度,進而提升受眾滿意度。
同期聲屬于新聞節目中常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會大幅度的增強新聞真實感,可同新聞畫面之間進行融合,使新聞更具說服力。在進行短視頻制作時,通過增添同期聲的方式可以收獲出乎意料的效果。作為新聞短視頻制作人員,一定要學會使用背景音樂去襯托氣氛、表達情感,特別是在報道和人物有關的新聞時,剪輯人員需按照人物情感變化匹配相應的背景音樂,進而引發觀眾共鳴。
新聞短視頻的篇幅有限,所以不能將很多新聞信息在有限的新聞畫面中呈現出來,所以新聞短視頻的后期編輯工作中,工作人員要附帶字幕去加以說明。提示字幕可對短視頻畫面起到輔助作用,會讓整個新聞信息變得更為完整,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新聞節目的整體形象。制作人員可在視頻下方注明新聞欄目形象,讓觀眾一眼便知平臺特色,進而成為新聞短視頻的忠實“粉絲”。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帶動了新聞短視頻行業領域的發展,在各類社交媒體平臺中出現了很多新聞短視頻欄目,業界競爭十分激烈。作為新時期的新聞從業人員,務必要掌握融媒體時代發展走向,立足于新聞短視頻發展需求,循序漸進的加強本體編輯能力,加強拍攝技術和剪輯技巧的應用,如此才能不斷提升新聞短視頻質量,更好更優的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