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平房區教師進修學校 郭烜鳴 馬麗紅
教研源自于教學,并服務于教學,教學和教研又都是在實施課程。課程不僅涉及知識、能力、素養,更體現了教學觀、教育觀、學生觀。語文教研員的身份促使我站在課程視域下深入思考:如何引領教師由原來關注教學轉到關注學科育人,由教師教轉到學生學上來。2016 年10 月,在仇淑麗和馬麗紅兩位校長的倡導下,哈爾濱市平房區教師進修學校引入了區域“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項目,我們申請并確立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實踐與研究》課題。在與教師不斷實踐探究的過程中,我們的學科教研活動逐漸變成對能力發展、問題解決和資源建設進行連續設計和實施的過程,實現“教研課程資源—教師教學資源—學生學習資源”的三級轉化。
課程應面向全體教師,聚焦學科內容本質和教學中的關鍵問題。我們以“語文主題學習”課程項目為牽動,引領區域教研,促進老師之間進行合作。我區分為東安、哈飛和東輕三個片區,每個片區基地校均承擔項目,同時進修學校按基層學校區域與所教年段成立了兩個名師工作室,由市語文學科帶頭人王海鴻和劉麗作為工作室主持人,我們作為工作室導師引領工作室進行區域課程項目研究,定期帶領全區教師開展活動。
受海量閱讀教學的啟發,我們首先將教材進行了統整。厚積而薄發,小學階段正是積累的好時候,所以我們想把教材的教學時間縮短,騰出時間來進行國文的背誦與積累、閱讀與思考、啟發與熏陶。我們從略讀課文入手,先把教材進行重組,看看哪些略讀課文是一類的,可以進行整組課文的教學。這一階段我們把教材做了減法,把教材的教學時間縮短,讓我們的課堂省時高效。接下來我們主要采取教研課的形式,大家一起來商議這種“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效性。我們大膽放手,從主體課文入手,把教材讀厚,依托教材有效拓展,在閱讀教學中做了加法。在整合教材選文內容及豐富的課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全盤規則單元整體備課和實施方案,制訂出科學細致的教學計劃,整合幾個版本的教材,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幾年來,我們采取聽課評課、研討交流的方式逐漸形成圍繞課程打造團隊,指導幫助教師探析策略。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用自己的教學實踐凝聚了一批批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播灑汗水、收獲喜悅。
我們在“語文主題學科”課程項目研究過程中,逐漸把“讓學生在課程中經歷真實的學習,收獲知識,提升技能”作為重點內容展開教研活動,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師解決教學活動中的困惑。主題閱讀是閱讀教學的創新,內容非常寬泛,一定要興趣為先。我們加大了研究教師團隊力量,研修內容從“核心課程”走向“核心課程+特色課程+習慣培養課程”,為老師解決了課堂中實踐操作的問題。
1.核心課程。
聚焦學生核心素養,聚焦學科關鍵問題,形成基本課型模式課程,即:預習達標——精讀悟法——略讀提高——自主閱讀——語文實踐等,搭建不同類型模式課框架。
2.特色課程。
⑴低年級開發了充滿童趣的“悅讀”課程。
⑵中年級進行了有指向性的“精讀”課程。
⑶高年級立足于培植能力的“導讀”課程。
3.習慣培養課程。
⑴培養學生傾聽與專注的習慣。
⑵讓學生養成提問的習慣。
⑶培養學生討論與分享的習慣。
學科教研基地建設的過程,就是教研員和教師團隊學習、研究、實踐、改進、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基于教學改進實踐的體驗、感悟,幫助教師建構起新的學科課程育人的理解,找到新的策略。如保國一校在區基礎模式的的基礎上開發出了“五型四讀”單元整體化教學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教師的理論素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參與科研的意識和能力增強,能夠積極圍繞研究課題開展研究工作?!爸黝}性”閱讀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在形式多樣的閱讀實踐中,學生的閱讀視野變得開闊,閱讀能力、綜合素養得到了提升。
每個基地,結合本校情況,聚焦真問題,每個團隊骨干教師帶領學校的“微團隊”開展“微項目”研究。每次教研活動,聚焦問題持續跟進,進行跨校際的交流和溝通,實現資源共享?!半p微”驅動,不但解決教師學科教育教學問題,而且也激發了教師創新發展的動力。四年時間,共有10 個教研團隊建成學科教研基地,覆蓋10 所學校,形成日常工作中的研究共同體。
現在我們已經開始著手對課程建設進行有效評價,著重關注幾個創新點:
創新點一:與新高考改革聯系,與我區“語文主題學習”實踐緊密結合。
創新點二:閱讀試題在命題內容和形式上發生了變化。
創新點三:將閱讀向習作延展,讀寫結合。主要目的是為教師們在今后“語文主題學習”教學實踐架設導向。
另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辨析與梳理文本的習慣。
幾年來,通過這項課程建設,教師由原來的資源使用者變成了課程的開發者,經常有教師高興地向我們反饋,升入初中的學生積累面廣,閱讀量大,語文主題學習”為初高中語文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使得我們的語文教學真正朝著“大語文”的路子邁進!
我們堅信,潛心地專注于課程的教師一定會越來越多,“語文主題學習”課程建設,我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