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丹丹
(黑龍江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11)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與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有著良好的契合度,二者的結合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最大化,對于提高學習動機、優化學習資源、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
混合課堂一改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師可通過線上資源來進行教學內容的編輯與錄制,學生也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提前對課程進行預習和了解,課程則成為了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實操與互動的場所。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種理念可通過混合課堂形式很好地實現,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習變得更加主動。
混合課程給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優質教學資源的機會。課程結合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線下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資源選取,對其進行適當修改、補充,再利用網絡共享的方式,將資源利用最優化。
成果導向教育重視學習成果的評價體系建設,在評量方式、評量主體和評量形式上,采用了多元評量的方式。混合課堂模式植入到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中,在更大程度上豐富了課程的評量方式,并通過線上平臺,讓學生每學一個階段都有一次階段性成果的檢驗,用更加集中的考試頻度讓學生的每一學習歷程都有學習評估和反饋標準。
線上課程內容提供了學生預習清單與預習資源,學生對基礎知識點及相關概念理解之后帶著問題進行線下學習,這時學生對學習內容已有了自己的思考。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討論,并及時答疑。例如:在效果圖后期處理課程中,學生通過預習,得知圖層蒙版的作用后,便可在實際操作中進行簡單的練習,通過練習找到自身問題所在。學生這時便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來進入到下面的課程發展階段,帶著問題學習。
教師在安排具體教學環節過程中,可利用混合課堂的形式,將講解和演示環節在線上進行,學生通過線上精講能夠迅速吸收知識重點,同時通過視頻演示將理論性的概念內化為實際應用。在接下來的實操環節中,學生可以根據吸收的成果進行創造性的應用。在效果圖后期處理課程中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學生跟教師一起進行任務實操演示時,由于個體接受能力存在差異,速度參差不齊,影響了課堂效率;如果教師獨自演示完成一些繁復的步驟和命令,學生又一時難以全部掌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線上慕課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視頻學習掌握任務制作基本要領,對于一些復雜的步驟,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暫停視頻進行實操等方式,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任務制作和學習。這種學習情境使得同一教學內容能夠面向不同學生個體,符合成果導向教學要求。
對學習成果的綜合性評價以及課后對于知識的檢驗是成果導向教育模式的重要環節,也是考量導向課堂是否完整的標志。在這兩個環節上,可以借助于混合課堂形式,讓學生利用線上平臺完成作業及評價環節。這樣不僅可以節約課堂時間,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利用線上資源更好地完成作業,同時相互查看并評價其他同學的作品,起到了學習、交流、借鑒的作用。例如:在效果圖后期處理課程中,學生利用線上平臺資源完成室內效果圖配景訓練后,將作業發布到平臺,學生之間查看作品后互評,最后教師再進行復評。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沒有教師的直接介入和評價,學生從自身興趣出發,按照自己意愿完成作品,獲得同學的認同性評價后,收獲了成績、自信和滿足感。
線上教學活動在成果導向課堂活動中的支撐點在哪里?這是關鍵性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線上教學能夠給學生提供資源、理論講解以及教學演示。這種學習方式不是基于教師經驗的學習,更多的是客觀性的知識吸收,而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行動性和教學引導性優勢恰恰與之互補,可以通過線上理論的反復學習特性來減少課堂上的基礎學習時間,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用在實操、討論等互動性與溝通性強的教學環節。
課程的線上與線下學習比例如何分配取決于課程本身的性質。在混合課程中,信息化資源是不可或缺的,其在課程中能夠占有一定比重,并能夠主導部分教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混合課程中的教學內容能夠替代傳統課堂的授課形式,而且在資源共享及學習的靈活性方面高于傳統課堂。
一般情況下,線上資源豐富、軟件類、理論性強的課程在進行線上教學時更加便捷;實操性強的課程在實訓室中進行現場演示與實驗則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吸收。若將二者結合,能夠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線資源建設并非靠量的積累,而是需要結合整體課程的編排,根據課程所需,針對關鍵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提供最優資源。在效果圖后期處理課程中,教師以錄制屏幕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了一系列軟件操作的基本技巧,并結合具體案例對各工具進行了應用場景的介紹,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演示過程和案例的最終成果,這對學生起到了一定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線上課程作為先導,讓學生理解基本的課程內容,再經由線下課堂教學進行查缺補漏,通過精心設計的一系列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將線上知識融會貫通到具體的實踐環節中。在效果圖后期處理課程中,將軟件操作列入線上學習,在線下教學活動中進行項目教學,將工具結合具體案例進行綜合運用,完成項目教學任務。
評價體系的建立需要結合線上與線下的特點。在效果圖后期處理課程中,線上采用了單元小測、期中測評及期末測試三個環節,測試方式為紙筆測驗,考核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線下采用口語評量、實操評量及書面報告的形式,考核學生課堂討論參與度、實操作品質量等方面的內容。在評量主體方面,要采取自評、互評及師評的多元評量方式,更加全面、客觀、公正的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反饋。
目前,教師在建立混合課程的過程中,多是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以摸索的狀態進行探索和嘗試。教師要將線上與線下進行合理結合,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混合課程培訓體系。
要本著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和持續改進三大核心理念來進行混合課程教學實施的規劃和編排,有的放矢的將線上、線下課堂合理結合,讓課程沿著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來有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