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20年初疫情的沖擊,中小企業面臨著資金短缺所帶來的嚴峻困境,近期由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聯合科研機構,對全國995家中小企業進行了受疫情影響的調查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將下降31.08%以上,大部分中小企業的銀行存款余額只能維持不到3個月的正常經營,有50.45%的中小企業希望政府出臺幫扶政策,補貼中小企業在社會保險、租金、員工薪資等方面的支出。
針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全國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各種幫扶政策。天津市政府及時出臺了惠企21條,制定了減免房租、延緩繳納社會保險費、延緩繳納稅金、免征疫情期間的增值稅,降低企業所得稅等穩企幫扶政策。然而,中小企業主紛紛呼吁,這些政策并不能很快解決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由于沒有復工復產,無法支付員工的工資,這項支出需要很大的資金。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大多是經營運行中的現金流短缺,經營前景有諸多不確定性,為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資金難題,天津市政府要及時出臺相關政策,積極實施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式,為中小企業復產復工提供資金的支持和保障,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將成為重要的抗疫穩產舉措。
同樣是受疫情的沖擊,不同行業受到影響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較大。而一些“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強,復工復產的速度也比較快,到目前為止,全國2萬家“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復產復工率達到53.6%,24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復工率達到91.4%,這充分說明中小企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應對疫情實現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運用知識產權質押的融資方式,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現金流不足的問題,助力中小企業持續經營下去,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走上“專精特新”的道路,實現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天津市的科技信息產業步入高速發展期,主營業務收入連續3年增速20%以上,高于全國5個百分點,根據國家工信部《2019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天津的產業結構優化指數居于全國首位,形成了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大數據、軟件等特色產業,產業云化轉型進程逐步加快。進一步挖掘天津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潛能,首先,引導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增強創新能力,培育專業化程度高,自主研發能力強的中小企業,讓更多的傳統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的單項冠軍。其次,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上水平,推動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上云,通過協同制造平臺整合制造能力,實現技術、產能、訂單共享。最后,疫情期間,積極倡導網上辦公,遠程協作、數字化管理等模式,幫助傳統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融通創新。
疫情當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凸顯出它的優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指企業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作為質押物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旨在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因缺少固定資產擔保而帶來的資金緊張難題。
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資產的質押相對于傳統的企業固定資產質押的優勢在于:一方面,企業向銀行貸款,通過質押企業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來擔保,相比質押企業的固定資產更能夠掌控企業的經濟命脈,從而降低銀行的金融風險。另一方面,缺少固定資產抵押物的中小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能夠為持續高效的開展工作提供資金支持,解決資金緊張問題,同時也鞭策企業努力工作恢復生產。
隨著我國科技創新的崛起,知識產權在企業核心資產中的比例逐步提高。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的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40.1萬件,共授權發明專利45.3萬件;商標申請量783.7萬件,注冊商標共計640.6萬件。許多科技創新型以及傳統生產型的中小企業,都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允許企業以擁有的知識產權類無形資產作為質押物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解決了中小企業因缺少固定資產擔保帶來的融資難問題。隨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體系不斷完善,產品不斷創新,融資規模持續增長,融資金額逐年攀升,2019年利用專利權融資總額同比增長24.8%,商標權融資總額同比增長20.9%,實現了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但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著不足,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面臨著價值評估難、處置變現不易兩方面的問題。為解決實際工作的問題,運用知識產權融資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困境提出以下幾項措施:
1.政府協助開通“綠色辦理通道”,加大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需求的摸查和協調力度,建立金融機構監管部門與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版權管理部門的有關知識產權融資的協同工作機制,強化信息資源數據共享,共同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快速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鼓勵金融機構和支持中小企業運用知識產權進行質押融資,緩解目前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困難。
2.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需要財政資金的大力扶持,建議提供多種形式的財政支持:加大知識產權專利評估費的補貼政策、及時推出貸款貼息、建立風險補償資金等財政政策。政策的支持不僅能夠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也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風險。
3.加大對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中小企業運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需求的支持,在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搭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平臺,利用中小企業自身的無形資產快速轉化為現金流,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為復工復產提供資金的支持和保障。
4.建議知識產權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聯合制定疫情防控專項計劃,為天津的疫情防控企業服務,助力中小企業開展抗疫情相關產品研發。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探索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物的可行性,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知識產權質押的“首貸”,制定新增授信方案,根據中小企業訂單、生產、及資金需求,快速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境。
5.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體系,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機構要根據行業發展前景、中小企業專利技術質量、技術領先程度、技術實施轉化效率等因素,通過考察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和技術角度兩方面,進行判定企業知識產權融資資質。開發信貸評級產品,根據中小企業的專利數量、結構和技術含量等指標數據,綜合財務情況對中小企業進行授信,降低初創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
6.完善金融機構知識產權內部評估體系,加強內部風險評估、資產評估的能力,探索以協商估值、壞賬分攤等模式,解決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難的問題,積極培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業人才,自主評估商標權、專利權的價值,對質押品實行動態管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急問題,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管理。
7.為解決知識產權處置變現難的問題,首先要從源頭上把控好風險,應當對企業無形資產質押物進行網上、實地調查,辦理質押物的登記,加強對質押物的動態管理,定期分析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避免可能產生的融資風險。一旦發生融資風險,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質押物處置的有效途徑,金融機構獲得的知識產權質押物,減免維持期間的費用。
8.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運營、交易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知識產權監管部門要對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質押物實行動態管理,與金融機構共同探索知識產權質押物處置、流轉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風險分擔和損失補償機制。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版權管理部門質押物的登記、公示信息,實現知識產權質押物資源共享。
疫情的發生,帶給我們許多思考,未來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做小做精做輕,中小企業將會減少固定資產,減少用工開支,減少辦公用房的租金,以抵抗疫情等不可抗拒突發事件帶來的沖擊。而中小企業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不會受到不可抗力的影響,知識產權將逐漸成為中小企業的核心資產,越來越會受到重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式也將會成為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和持續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