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類型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新效率、創新機制方面具有巨大優勢,但卻難以從銀行等傳統渠道獲得融資,也難以通過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獲得融資[1]。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印發《指導意見》來鼓勵和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投貸聯動試點[2]。截至目前,雖然我國投貸聯動試點已經開展了五年,但仍處于基礎性發展階段,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北京銀行在2009年就在投貸聯動模式上進行了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科技金融優勢,并在2010年開始投入實踐,2016年成為首批開展投貸聯動試點業務的銀行之一。目前,北京銀行投貸聯動股權投資基金模式以三種模式服務科創企業[3],一是“銀行+子公司”模式。北京銀行通過設立中加基金投資子公司對科創企業進行股權投資[4],同時通過特色支行為科創企業提供貸款、財務顧問等金融服務。二是“選擇貸款權”模式。北京銀行與200余家合作機構簽訂認股權選擇協議同時對科創企業提供認股權貸款。從而獲得本息或者股權收益。三是“銀行+其他機構”模式,北京銀行與其他機構共同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平臺,通過平臺向科創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同時由北京銀行對被投資企業提供經營管理服務,進而實現投貸聯動。
北京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業務試點已近四年的時間,北京銀行投貸聯動業務已經有了一定規模,在城商銀行中一直能夠處于領先地位。根據北京銀行年報中披露的信息,北京銀行2020年第一季度資產總額2.79萬億,比2016年增長31.60%。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北京銀行近四年來不良貸款利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其撥備覆蓋率近兩年均穩定在250%左右,可見北京銀行在開展投貸聯動股權投資業務在取得重要進展的同時,有風險有加大的趨勢,但整體仍然可控。
北京銀行投貸聯動業務客戶涵蓋環保生態、科技技術等多個領域。2019年北京銀行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公司貸款余額351.8億元,較上年增幅32.8%,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速。科技金融貸款達1544億,共支持科創板申請企業48家,累計授信85億元,發展特色支50家,中關村小巨人創客中心會員增至1.9萬,較2016年增長239.29%,其子公司中加基金注冊資本增至46500萬元,較2016年增長55%。在產品方面,北京銀行針對企業不同發展周期提供差異化產品,推出投貸通、智權貸、前沿科技貸、研發貸等至少50多種“小巨人”類別的產品體系[5]。投貸聯動業務累計落地近200筆、業務規模超23億元。
從北京銀行投貸聯動股權投資基金模式發展的現狀來看,北京銀行投貸聯動業務主要存在四個問題。
目前,北京銀行投貸聯動業務方向主要集中在文化金融、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三個方面,在具體客戶的篩選上,北京銀行主要依靠政府及其他合作機構推薦結合信貸評審的方式,缺乏獨立的團隊和風險投資機構。
北京銀行投貸聯動業務已經經歷了十年之久,目前北京銀行雖然針對科創企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研發了50多種產品。但由于《商業銀行法》對于商業銀行產品定價的限制,使得北京銀行不能很好地針對企業不同特點進行差異化服務。

表1 北京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發展狀況表
首先,北京銀行與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理念不同,處理風險的方式也不同,與風投機構合作篩選企業毫無疑問增加了風險;其次,北京銀行投資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與總行存在利益沖突,難以平衡,同時股權的運作過程也存在眾多風險。最后,科創型企業一般具有規模小、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的特點,且伴隨成長周期,因此其信息披露狀況不盡完善,銀行難以把握對風險的評估。
VC/PE(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為保障企業未來的發展,有足夠的動力欺騙銀行。因此,商業銀行發展投貸聯動業務對于人才的需求既涉及到信貸專業人才又涉及到股權投資人才以及科技金融類人才,尤其是對復合型人才需求更強烈。根據北京銀行各年年報可以看出,北京銀行近年來本科與研究生學歷占比均呈上升趨勢,大專及以下學歷占比呈下降趨勢,但截至2019年末,研究生員工占比仍不足20%,而復合背景人才更少。
未來北京銀行一是要拓展業務規模,二是精確客戶定位,有針對性的提供差異化產品及服務。首先,北京銀行應積極通過多渠道拓展客戶市場,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科創企業數據庫、供應鏈企業信息平臺等;其次,深入分析企業特點、所處環境行業與融資需求等,結合銀行的授信能力,進而推出適合企業的精確化產品或服務[6],創新個性化投貸聯動產品。
首先,北京銀行應著力建設一批人才隊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隊伍,并定時組織其進行培訓,使其具備能獨立篩選客戶,開展業務、企業戰略選擇和風險識別與評估能力;其次,完善員工的激勵機制,建立健全員工的晉升機制,提高員工的薪資水平和福利待遇。最后,應挑選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充分協調各部門、業務之間的矛盾,增加團隊的凝聚力,提升團隊的專業能力與辦事效率。
首先,北京銀行應深化對現有知識產權質押產品的實施,逐步建立起內部資產評估體系,建立資產評估信息數據庫,同時加強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的合作[7]。其次,北京銀行應提高貸款審批效率,推動科創企業、客戶經理、審貸投聯動作業的實施,同時考慮建設綜合化金融服務等多元化、一站式金融服務與科技企業項目“專人專批”、“專項專批”制度。再次,不斷深化將供應鏈產品與企業發展不同生命周期考慮到投貸聯動業務中的理念,緊緊抓住區塊鏈等可信的技術工具,實現全產業鏈的數據化憑證共享,并從中管理現有客戶,發現新客戶,不斷升級現有產品的功能。最后,北京銀行應加大投貸聯動生態圈的打造力度,不斷尋求多方式的投貸聯動合作模式,打造“企+貸+債+股+代+租+顧+保+信托+評估機構+事務所”的多功能生態圈。
北京銀行應逐步加強對企業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防范問題。首先,北京銀行應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打造投貸聯動共享平臺,為企業動態信息交流合作、數字化治理提供了平臺,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發生。其次,培養銀行風險控制核心團隊,能夠迅速識別對于企業、銀行與第三方機構存在的風險隱患。同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大數據信息對供應鏈與企業生命周期節點數據進行動態采集,根據不同企業與企業發展周期特點不斷改進風險控制評價指標、模型及增信措施[8],實現銀行對風險的動態識別與管理能力。再次,不斷尋求多方機構合作,加強與合作機構之間信息交流與資源融合,分散銀行承擔的風險。最后,銀行應該加強對股權退出各個環節的風險防控。充分了解企業的行業特點、企業的發展周期、經營狀況等因素,合理選擇企業退出方式及時機進而獲得股權收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