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長春 中國食品安全報
網絡新聞傳播的出現不僅僅打破了傳統新聞發布在時間上的局限,同時使得新聞傳播的方式變得更加的豐富,并且信息的容量也得到了突破性增長。傳統新聞若想在新媒體環境中得以長遠的發展下去,就需要加強對網絡新聞編輯的研究,以此發現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更好的提升傳統新聞編輯理念,進而助推傳統新聞的發展。
真實性是新聞的重要價值之一,而若想體現新聞的真實性就需要保證新聞的客觀性。在編輯傳統新聞時,新聞的內容不可以摻入編輯人員的主觀情感。新聞的客觀性就是保證新聞與事實之間的相符度。如果新聞和事實之間存在不一致的情況,那么事實上也就無法體現新聞價值。在網絡全面普及的現如今,不管是新聞的傳播還是新聞的發布均變得更加的開放、自由,這也導致受眾很難準確、有效的判斷新聞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傳統新聞的客觀性標準很難準確的衡量網絡新聞的價值。
網絡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客觀性的突破,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網絡新聞對“新聞”的概念進行了很大的延伸,賦予了其很多的含義,其含義也變得更加的豐富。另一方面,網絡環境的顯著特點就是自由性和開放性,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匿名發布和傳播新聞信息,并且一些網絡新聞可能并不是僅由某一個單一的個體編輯和發布的,而是由多個新聞信息的關注者發布的。由此可見,網絡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編輯造成了較大沖擊。
新聞報道的新奇性就是指比較罕見、陌生的新聞內容,主要是指一些與人們生活、經驗相背離的事,網絡新聞媒體的出現,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編輯人員在編輯新聞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凸顯新聞的新奇性,這需要將新聞報道的內容和新奇特的觀念進行有機結合。互聯網的大范圍普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已經突破了空間上的局限,并且人們只要通過網絡就可以獲得各種新奇的信息,但是在網絡平臺中的傳播與交流,促使其變成了普通的新聞信息。所以說,網絡新聞傳播突破了傳統新聞內容的新奇性。
新聞影響力就是指新聞觀點的表達、素材的選擇對受眾產生的深度影響。網絡新聞的出現,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難度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其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喜好去獲取和了解各種新聞資訊,網絡新聞傳播致使新聞的影響力發生了很大轉變。
目前判斷新聞影響力大小的主要指標包括:第一,在一定時間內新聞內容的查閱量。第二,與新聞發布者展開有效交流的受眾量。第三,閱讀新聞內容的各受眾之間的互動情況。傳統新聞的影響力通常是單方向的,而網絡新聞的影響力一般是多樣性的,并且網絡新聞創作者不能夠控制其影響的方向。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網絡新聞編輯重點突出了新聞主題的個性化與廣泛性,這也是網絡新聞編輯與傳統新聞編輯在含義上存在的明顯差異。網絡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開放性,正因如此,對網絡新聞編輯控制力度要求也更高。從狹義的角度來看,網絡新聞對編輯的技術和專業性要求更高。
從傳播細節的角度,針對網絡新聞編輯與傳統新聞編輯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發現,在設計網絡新聞版面時,和傳統新聞相比,網絡新聞更加重視版面的設計。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站在整體的角度進行綜合分析,這樣不單單有助于版面的優化,同時還有助于網絡特性的突顯。而網絡新聞所面臨的受眾,其眼光相對來說更加的挑剔。因此,網絡新聞媒體需要不斷地改進版面,從而不斷的滿足受眾的需求。現如今,在編制網絡新聞時,還需要保證新聞內容的易讀性。新聞的內容需要盡可能的做到平實,以便在后期更好的比較信息的功能性。除此之外,網絡新聞的篇幅一般都不是很長,并且還需要盡可能地選擇使用比較短的語句,這樣更加有助于受眾準確的把握新聞中的重點內容。部分網絡新聞傳播的過程中為了擴大受眾群體,在新聞內容中增加了相應的圖片、視頻等內容。其不僅僅可以很好的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同時還可以增加網絡新聞傳播的活力。
從編輯的角度看,網絡新聞媒體和傳統新聞媒體在編輯方式上存在著一定差異。網絡新聞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傳統新聞的編輯方式。從以往的線性編輯逐步的轉變成了非線性編輯。其中線性編輯中所涉及的各種關系比較固定,存在不夠靈活的情況。網絡新聞傳播下,在編輯傳統新聞,即便是每一次很小的改變,也會對整個版面造成影響,因此在編輯時,一定要重新組合新聞信息內容。非線性編輯方式則有效的彌補了傳統線性編輯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此更好的超越純文本形式的語言表達。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媒體為新聞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徑,受眾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搜索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信息,充分調動了受眾的主觀能動性[1]。受眾不再需要花費金錢通過訂閱報紙去了解新聞信息,也不要等到報紙的送達,正因如此,傳統媒體的受眾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大量的流失。
對于不同的受眾來說,其想法和觀點也有所不同,對于同一問題,不同的受眾審視問題的視角也有所不同,但是每一名受眾都希望自己獲得的信息是多方位、立體化的。網絡媒體則恰好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將新聞信息的內容呈現出來,但是傳統媒體不一樣,其傳播新聞信息的方式相對來說較為單一,要么是報紙要么是電視、要么就是收音機等,其只能夠以文字、圖片、聲音等的方式呈現新聞內容。而網絡媒體則不一樣,其不單單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講解新聞內容,同時還可以對文字方式的新聞進行解說,新聞信息的還原度相對來說更高一些,所以網絡媒體的受眾更為廣泛。
網絡媒體的一個主要優勢就在于其信息的容量比較大,受眾不單單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查看當地最近發生的一些新聞信息,同時還可以查看過去、全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但是,網絡新聞的真實性一般都很難得到保障[2]。以此,傳統新聞編制一定要學會加工、處理網絡信息,以此為受眾提供更加豐富、真實、全面、準確的新聞信息。由此可見,網絡新聞傳播打破了傳統新聞傳播總量的局限性。
近些年,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媒體的出現,雖然不管是在信息的傳播速度上,還是在信息的容量上等均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傳統新聞編輯同樣發揮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相對來說,傳統新聞的傳播方式更加正規,并且具有較高的信譽度,可以將編輯人員自身的重要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并且還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收集、編輯信息,同時提高信息的質量[3]。網絡新聞傳播下,傳統新聞編輯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重要優勢,以此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在這一過程中,傳統新聞編輯可以在報道新聞事實后,進一步了解事件的發展,并對其進行跟蹤報道或者預測性報道或者專題報道,以此為廣大受眾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
傳統新聞編輯在制作新聞內容的過程中,通常傾向于宣傳和教育,新聞內容一般都比較嚴肅,受眾很難準確、深入的理解[4]。而進入到網絡媒體時代后,社會群眾對各種信息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這就需要傳統新聞編輯樹立起為廣大受眾服務的意識,只有這樣其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才能夠結合目標受眾的需求為其提供其所需求的新聞信息。
改革開放以后,傳統媒體行業漸漸的認識到新聞的重要價值,但是在新中國剛成立時,傳統媒體行業將新聞價值的宣傳放在了首要位置,正因如此導致我國傳統媒體行業進入了發展誤區。網絡媒體之所以可以快速的發展,備受群眾的響應,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滿足了社會群眾對信息的需求。并且還具有宣傳的價值,可以實現宣傳價值和新聞價值的兼顧。網絡新聞傳播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傳統新聞回歸到了本位上。
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的界限非常的顯著,并且各具特色。網絡新聞傳播相對來說比較開放、自由,在實際生活中,通過網絡媒體可以實現各種信息的快速、高效傳播,有效提高新聞傳播的及時性,并且還擴大了新聞信息的傳播容量,可以很好地滿足不同群眾的不同新聞資訊需求[5]。當然,網絡媒體也存在明顯的缺點,網絡新聞制作者不需要接受任何的監督就可以發布信息,因此很難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網絡媒體非法獲取利益,致使網絡媒體中存在有很多虛假信息,這很容易誤導受眾。而傳統新聞的發布則和網絡新聞的傳播有所不同,其需要接受多方的監督與管理,傳統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傳統新聞的權威性自然較高。傳統新聞編輯人員在制作新聞時,一定要注重維護新聞的權威性,這就需要平時多注意關注網絡媒體內容,一旦發現影響力較大和影響范圍較為廣泛的虛假信息,一定要及時做出糾正,以此防止虛假信息對受眾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除此之外,傳統新聞編輯還需要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充分發揮傳統新聞的引導作用。
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并非是兩個相互對立的個體,網絡媒體實質上是傳統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相互融合后得出的產物[6]。目前網絡媒體依然處于蓬勃發展階段,當網絡媒體發展的足夠成熟其便可以徹底的取代傳統媒體,以此更好的服務受眾。
網絡媒體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傳統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不斷融合的過程,因此,傳統新聞編輯一定要樹立起融合新媒體的意識[7]。第一,傳統新聞編輯應該積極的加強對網絡新聞傳播多元化特點的了解。在發布傳統新聞后,受眾是很難和新聞編輯者之間展開交流和互動的,并且受眾與受眾之間也很難展開有效交流,這就導致新聞信息的傳播為單向傳播,僅僅是編輯者向受眾方向的傳播。但是網絡新聞傳播,受眾則可以很好地與新聞制作者之間展開有效交流,同時受眾之間也可以展開有效交流,信息的傳播效率更高。第二,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傳播途徑上的相互融合,傳統新聞編輯實際上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新聞內容的傳播。因此,傳統新聞編輯應該結合網絡新聞傳播的特點,構建起屬于自身的管理體系,并利用網絡媒體實現新聞信息的傳播。第三,通過先進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為傳統新聞媒體提供新的生存土壤,傳統新聞編輯應該根據網絡新聞的傳播特點,對傳統新聞的制作流程進行調整,以此提高新聞信息的質量和傳播的效率,確保其與網絡媒體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不管是網絡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具有各自的優勢和缺點,雖然相對于網絡媒體來說,傳統新聞的傳播渠道比較單一,并且近些年傳統媒體的受眾大量流失,但是傳統新聞信息真實、可靠,具有較高的權威性。網絡媒體雖然具有較大的新聞信息容量,傳播新聞信息的速度也更快、更廣,但是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難以得到保障,這就很容易給社會大眾帶來錯誤的引導。因此,新時期傳統新聞編輯若想更好的實現自我發展,就需要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并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強化服務意識,將傳統媒體和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手段融合在一起,創新傳統新聞信息的內容和傳播途徑,盡可能的滿足廣大受眾不同的新聞信息需求,以此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從而更好的推動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