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華,胡 敏
(廣東理工學院 體育系,廣東 肇慶 526100)
社會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文化發展應對接“一帶一路”文化先行建設思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我國整體對外交流合作活躍度逐漸加強,廣東省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省份,整體經濟和文化的交流程度在不斷加深,對社會體育運動愈發重視。社會體育活動屬于整體性產業,廣東省社會體育發展緊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進行改革,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社會體育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社會體育事業對廣東省開展國際體育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從整體上來看,廣東省社會體育發展水平和其他體育強省相比仍然存在著一定差距。本研究針對廣東省社會體育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充分了解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社會體育的發展主體是有組織性的,可舉辦社會體育項目來增進與沿線國家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體育賽事融合了人口流動、信息交流、文化傳播的共同效應,成為了各國間交流的重要紐帶。社會體育文化事業舉辦的核心和宗旨除了增強公民的身體素質之外,對體育項目的多樣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強與沿線國家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提升我國社會體育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2.2.1 社會體育文化建設對國家的意義
社會體育是群眾體育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執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重要內容,是實現體育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行之有效的途徑。
2.2.2 社會體育文化建設對社區居民的意義
人們對精神文明建設及加強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社會體育就是一種非常好的集體性活動形式,可通過體育活動促進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并以團隊形式來開展體育項目,充分提升群體凝聚力,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使群眾體育活動能夠更加協調有效地開展,有效促進社區和諧。
廣東省社會體育發展面臨著新常態下的深度調整和轉型攻堅,與發展目標有一些不適應,如社會體育文化項目的開展不夠多元化,全民健身意識加強的期望值沒有達到社會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要求,活動場地受到制約,公共體育場館設施不完善,全省場館設施開放仍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制約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的機制性障礙依然存在,體育社會組織尚不能完全承接政府職能轉移。體教結合工作機制性障礙依然存在,整合體教資源和促進青少年體育協調發展的機制支撐不足,產業政策亟需進一步完善和細化。
學生忙于功課,上班族忙于工作,無暇顧及所在社區的體育文化項目活動,降低了社區居民的體育參與意識,對社區體育文化缺乏重視。
對廣東省體育賽事舉辦場地進行實地調研與考察,發現缺乏現代化體育場館來承辦賽事,設施陳舊等現象十分明顯,需要修繕或更新換代。安全的設施和場地是舉辦體育賽事的重要前提,雖然國家對于廣東省體育相關賽事場館建設的支持力度較大,但仍有很多場地不符合舉辦賽事的標準,缺乏合理布局,場館功能單一,信息化水平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沿線各國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并沒有使社會體育的建設產生太大改變,體育項目相對單一。
社會體育事業為廣東省實現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指明了方向,對加強國際體育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體育文化的國際化傳播需要多元化渠道,不同的渠道有著不同的特色和優勢。
增強社會體育文化意識的關鍵在于全民體育文化知識的普及,要從全局上對社會體育個體和組織行為進行管理和領導,健全各項制度,使社會體育文化活動有一個常態化運作機制。社區居委會要明確責任,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社區體育工作制度,增強執行力度,保證街道社區體育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可通過社區專欄、宣傳櫥窗、廣播等形式來提高社區居民的體育文化意識,還可以組建太極拳隊、舞蹈隊、乒乓球隊,等等,使居民的體育活動形式更加豐富。
社區管理人員要以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原則來構建社會體育文化服務體系,精心指導和組織群眾性體育文化活動,使老人、孩子、上班族在工作學習之余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社區體育文化項目當中。創新是發展社區體育項目活動的抓手,也是提高社區體育活動水平的重要標志。社區體育文化項目的創新要從不同角色居民著手,要針對兒童、學生、中年、老年這些不同角色研究制定出各具特色的體育文化項目,從不同角度增加社區居民對體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加強項目創新,在參與過程中充分發揮各個角色的優勢。要針對不同節日策劃不同的活動項目,使活動、節日、人員充分融匯到一起,提升社區居民的體育文化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