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績效評價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比較短,在2005年財政部發布的有關績效評價管理實行辦法之后,預算績效評價才正式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之上。到今天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之后,我國的預算績效評價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備了相對成熟的評價標準與方法,能夠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但不可避免的是,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中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仍需要完善,在整個預算績效評價工作中仍然可能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解決,以便使行政事業單位進一步規范發展。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其進行績效評價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有效提高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水平和質量,以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的持續發展。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能夠客觀地展示出單位內部預算的執行效果以及相關工作的結果,為管理人員制定下一階段的工作目標以及預算支出提供依據。除此之外,績效評價體系還可以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工作的監督手段,能夠有效推進單位內部優化管理機制,實現管理目標。
績效評價是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意義主要在于能夠有效地把控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情況。對資金的把控中,績效評價不僅僅關注資金使用是否合規合法,還會更加注重資金的使用效率。在具體資金把控工作中,如果發現資金的使用情況與預算計劃存在誤差,可以及時進行更改和調整,保障單位內部資金利用率處在較高的水平。此外,績效評價所產生的最終結果能夠為單位制定財務預算以及調整財政政策提供依據,進一步促進單位資源優化,提高資金使用率。
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體系作用不僅僅在單位內部,還可以為上級部門提供真實客觀的依據,實現上級部門對事業單位工作的有效監控。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產生之后,上級部門可以有效地了解行政事業單位對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進而對單位內部員工的履職狀況進行評價,避免因為濫用職權所造成的公共資源浪費等情況。除此之外,預算績效評價還有利于推進政府等有關部門的結構優化,提高單位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質量以及水平,促進公共利益最大化。
雖然預算績效評價理論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但在其發展的十幾年間,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相關理論不斷被完善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政事業單位預算評價體系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根據有關調查顯示,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落實績效評價體系的相關政策以及具體執行力度不足。很多上級單位已經做好了具體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框架,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并沒有依據自身實際狀況來進行調整適配。在行政事業單位中,一些工作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與培訓,缺乏對績效評價體系的全面認識,不僅不能夠認識到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重要性,甚至可能認為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是阻礙單位預算資金使用的因素。
在整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中,設置績效目標是第一個步驟,但是在具體的工作中,由于預算編制時間不夠充分,工作人員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編制3至5年的工作目標,因此經常會出現過于隨意以及目標描述不詳細等缺乏實際內容的預算目標。在這樣的績效預算目標中,不能夠明確單位資金的具體用途,自然也不能夠實現資金所應發揮的效果。由于績效目標的不明確,在具體工作以及責任發生時無法落實到個人,導致預算執行受阻。
績效指標是預算績效評價的關鍵部分,但相對于其他部分來說,績效指標的設定具有專業性要求高、涉及范圍廣等特點,這是整個工作的難點。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指標設置中,通常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財務工作人員對具體業務不夠了解導致指標設置不合理,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中的預算績效評價工作通常由財務人員操作,缺乏專業的業務知識,造成指標操作性差。其次,在績效指標設置的工作中,相關業務人員參與度低,導致設置的指標相對簡單,不能夠達到應有的考核作用。總體來說,行政事業單位要想促進績效評價指標更加科學合理,僅依靠單位內部的財務部門是不足夠的。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最終目標是有效的應用績效評價結果。在目前的績效評價體系發展中,因為其發展歷程短暫,導致對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相關部門尚沒有出具能夠支撐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的有關政策,導致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時缺乏相關的制度保障,與事業單位內部預算以及其他環節的工作脫離,難以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第二,許多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績效評價之后,并沒有把評價結果及時公開,導致評價結果公信力受損。第三,具體的績效評價工作在出具評價結果之后就結束了,沒有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與深入的探討,不能夠從評價結果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行政事業單位如果想更好地促進單位進一步發揮職能實現發展,必須要提高對績效評價體系的認識。首先,在事業單位內部,領導人員要充分注重績效評價工作,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促進預算績效評價工作在單位內的有效展開。其次,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加強對預算績效評價工作的宣傳,保障單位內部員工全員參與,實現人人重績效的效果,促進行政部門與業務部門的有效融合,保障科學有效的預算目標設立。最后,事業單位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組織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員工對績效評價體系的認識,為預算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提供技術支撐。
1.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相關制度。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在我國的發展仍然處于初期,因此應當注重加快完善績效評價相關的制度建設。首先,應出臺有關政策來明確績效評價工作的內容范圍以及主體程序等內容,保障預算績效評價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行政事業單位應該保障預算績效評價工作與預算編制、執行及監督等環節掛鉤,避免出現脫離現象。
2.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目標。科學合理的績效目標是促進預算績效評價工作進行的重要環節。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制定合理的預算績效目標應當充分了解單位的具體性質,并對單位未來發展進行規劃,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注重預算目標的可操作與效益性。在預算目標的制定前期,有關人員要進行充分的考察與討論。
3.建構恰當的指標體系。在績效指標的選擇上,對其難易程度應該進行合理的把控,才能保證績效評價工作更加科學合理。如果績效評價指標難度較低,那么將很容易實現這一目標,其意義就會大打折扣。而如果績效評價指標難度較高,那么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難以實現,失去考核的原本意義。其次,對于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置,應當采取通俗易懂的方法。由于所涉及到的項目以及專業領域存在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非專業人員不能夠及時明確,在信息公開時,會產生一定的理解難度。在績效指標體系的建構中,還應當注意明確各環節的責任主體,保障出現問題時能夠順利找到責任人員。
在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評價工作中,其最終目的并不是進行績效評價,而是希望通過采取績效評價這種管理手段來獲取評價結果,通過應用評價結果促進單位發展。對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方法:第一,在單位內部出臺相應的管理方法,促進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的規范化。第二,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在績效評價之后,對有關評價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查找原因,同時將相關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保障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減少的資金浪費。第三,對于單位內的績效評價結果,應當進行全面的公開,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其應該接受社會的全面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透明度。
總體來說,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是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工作的重要部分,對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具有直接的影響,也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雖然在我國預算績效評價發展比較短暫,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工作仍然存在著相應的問題,但行政事業單位應該迎難而上,提高全員參與度,把預算績效評價工作貫穿到單位工作的每個環節之中。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應該主動加強與單位內其他部門的溝通協作,依據各部門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操作規范,促進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