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聰
摘 要:無領導小組討論法能夠測評被測者團隊親和力、溝通說服力、時間觀念、勇敢果斷性、開拓創新力及自我角色定位能力等領導者特質。諸如團隊思想教育等工作,溝通說服等領導素質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領導選拔的過程中,往往用到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方式考核候選人是否具備領導力相關素質。無領導小組討論法還能夠作用在人才海選的初級階段,本文旨在討論它對領導力勝任素質的測評。
關鍵詞:無領導小組;領導素質;測評;面試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2.034
1 無領導小組討論法
無領導小組討論法簡稱LDG,是指將一般由6-10名候選人(雙數為宜)集中起來組成被試組,并讓他們對某一問題發表看法。事前并不指定討論會的主持人,以達到無領導的小組。參與者可以在討論過程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評價者會對他/她們在討論過程中的語言和肢體行為進行觀察,并對每人給予評價的一種測評方法。無領導小組討論方法不同于傳統的結構化面試和半結構化面試。廣泛應用于國外的人員招聘中。近年,無領導小組討論法在開始應用在國內大型企業的人員招聘與選拔中。我國公務員非筆試階段也會采取此方法進行人員素質與特性的識別。無領導小組討論最突出的特點是在假象的主題中引起被試者在團隊中表達出自己的看法,以此考查被試者的團隊協作能力與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這是工作業績和筆試等測評方法無法顯現出來的內在能力。
在無領導小組討論中,有擬定整個面試的正常流程。但在具體的成員討論過程中,不會明確指定由某一成員擔任討論組的組長或領導,不會指定發言順序,也沒有事先規劃好的討論步驟。而是讓所有的成員在沒有接收明確分工的前提下,自行安排組織討論。評價者不能干預和引導討論進行,只能在一旁觀察每個考生。通過他們的表現,給每個被試者打分,以此對考生的性格特質和相關能力水平給予評價。這就是“無領導小組討論”名稱的由來。
2 領導力的基本要素
領導素質是指領導在進行領導他人的過程中必須具備能力和條件。領導素質既包括領導者實施領導的先天特性,也有領導者在后天通過專門學習,以及在工作、生活中積累的思想品德、知識才能、個性心理以及所形成的觀念、思想、作風、風度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進步的速度加快,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力發展將更加迅速,因此,領導者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領導水平、領導能力和領導藝術,提高自己的領導素質才能科學有效地實施領導。
領導者應具備何種領導素質,是在長期的實際領導工作中總結出來的。領導者的影響力由權力因素和非權力因素即領導者的個人魅力綜合而成。領導素質就是領導者展現個人魅力的基礎。領導素質應該能夠促進領導在管理活動中合理、科學的帶領團隊完成目標。領導者素質離不開團隊與組織。一般來說,領導者的能力素質包括以下方面:
(1)團隊親和力。被試者是否愿意融入團隊并幫助它人。他們是否具有親社會行為,即任何以利于它人為目標所采取的行動。
(2)溝通影響。被試者是否具有溝通意識及溝通能力,愿意通過交流引導他人的行為。在交流過程中是否具有說服他人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
(3)時間觀念。被試者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不會把時間看作一項有限的資源,能否知道時間具有一維性,是否關注它的流失。
(4)冒險性。被試者在采取決定時,即使可能遭遇失敗或決定不當的風險,是否仍然能勇敢果斷協調者下決定的行為。
(5)開拓創新能力。被試者是否具有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以改革為出發點,對舊事物的揚棄。去掉舊事物中涵蓋的消極因素,同時保留符合新時代需要的積極因素。他們能否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
(6)自我角色定位能力。一支成功的團隊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八種角色。它們分別是:智多星、外交家、審議員、鞭策者、凝聚者、執行者、完成者、專業師。被試者能否根據自己與團隊成員的能力素質及性格特質,清晰的知道自己在當時所處團隊中應擔當何種的角色,更有利于完成團隊任務。
3 領導素質的測評
3.1 “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具體步驟
實施無領導小組討論應具有下列七個步驟:
第一步,選擇合適的環境。本次選拔的組織人員應挑選一間足夠大并光線明亮的測試房間。可以考慮架設一臺攝像機,對于特別重要的領導選拔,為了提高選拔的科學與準確性,可以采取重復觀看錄像的方式。
第二步,安排相關人員入座。被試者應安分組入場。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測評方法不同于結構化面試、半結構化面試,它偏向考察被試者的團隊素質而非個人專業能力。特別是考察素質之一為溝通說服能力,為了鼓勵被試者積極的說服其他參與討論的成員,每組人員應安排雙數。這樣可以避免通過投票的方式得出討論答案。一組安排6-10名被試者比較合適,人太少容易導致一人擔當多名角色,人太多會降低測評效果。討論桌一般安排圓桌,不會有主次之分。測評人員坐在能觀察到每個人表情的位置為宜。同時不要離討論組太近,以免干擾到討論。
第三步,宣布題目與注意事項。評價者提前在座位上擺放號碼牌、題目(空白頁朝上)、A4紙1張、水性筆1支,用于討論中做記錄。待被試者入座后,主測評人員向被試者宣讀面試規則。題目應能夠考察領導力基本要素,大部分以兩難式和資源爭奪式為主。
第四步,發表觀點與討論。首先,給予5分鐘時間讓被試者讀題并思考。然后,依桌牌號由小到大順序發表各自觀點,每人1分鐘。發言結束后,正式進入無領導小組討論環節,時間為20分鐘;得出最終結論后,由小組公選出代表進行最后總結性發言。每組總的討論時間一般為45-60分鐘。
第五步,測評者提問。在討論結束后,如果測評者對被試者的觀察仍然無法得到全面客觀的評價。此階段可以由追加提問,由測評者對1、2個被試者進一步提問。主測評者根據此階段選拔人數,應優先對選拔人數末尾和后位的2人提出問題,便于確定他們的素質并給出最終評分。
第六步,測評者進行評分及輔助工作。整場無領導小組討論過程中,主測評者的任務是評分。他以觀察為主,并根據手中的素質考核單的評分標準為每位被試者打分并在紙質考核單上簽字,不能參與討論或給予任何形式的指導。僅可在最后環節追加提問。副測評者的主要任務是輔助,過程中須觀察計時器并控制各環節時間進度;最后收回本場稿紙及題目,宣布被測評者退場。
第七步,匯總統計測評結果。工作人員(非測評者)在每場討論后收集被試者評分成績單并計算出最終結果。
3.2 “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注意事項
3.2.1 討論主題適合度
自由討論環節的討論題目,要與擬考核的要素有關。如果考核候選人的溝通說服能力,可以選擇兩難問題,讓組員在兩種相沖突,并具有同等利弊的答案中,通過討論選擇其一。在討論的過程中,考官可以通過觀察組員們在兩難問題中得出答案的過程,去判斷哪些組員的說服力明顯高于其他組員。由此得出哪位被試者更具有溝通說服能力。溝通說服力強的人更能勝任領導工作。
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題目是順利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基礎,題目的討論過程中需要讓各個被試者展現出他們是否具備領導素質,也即領導勝任力。首先,題目涉及的內容要適合被試者的知識背景。如果題目設計的知識領域與被試者完全無關或部分被試者對此完全陌生,則會造成測評不公平現象。其次,題目的答案多樣化。考官需要從被測評者的討論過程中去觀察并評價他們的各項素質。答案單一則過于容易達成一致意見,導致很難全面考察被測評者。最后,在編制題目時,一定要與擬定須要考核的領導素質緊密結合,管理不同的領域和部門須要不一樣的領導素質。現在無領導小組討論的主題主要有5大類,分別是:兩難式問題、開放式問題、多項選擇問題、操作性問題及資源爭奪式問題。
3.2.2 考官對測評方法掌握的熟練度
在測評的進行過程中,測評者的個人能力以及對無領導小組討論測評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公平性與權威性。無領導小組討論,相對于可以固定問題的結構化面試,它的測評結果更容易受到考官個人素質及對測評方法掌握成熟度的影響。在測評開始前,須要先對測評者的水平進行考察,了解對方對無領導小組討論法的熟悉程度和過往的實際經驗。
對測評則進行培訓是對無領導小組討論工作質量與結果的保障,影響著測評結果的信度和效度。有條件,可以對測評者進行進一步訓練,強化他對無領導小組討論流程的掌握和對下一場待測評領導素質的理解。考官培訓的重點在于:向考官介紹所要招聘崗位的勝任素質要求及勝任特征表現,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實施流程,評分表、平衡表使用的注意事項,如何進行觀察、記錄、評分,如何避免在無領導小組討論中常出現的評分誤差。
4 結論
綜上所述,以科學、合理的測評方式為基礎,可以全面、客觀地評價被試者的領導素質及現有干部的崗位勝任能力。無領導小組討論法能把被試者放在團隊中進行測評,彌補了以往一對一、多對一的面試方法。被試者不再是一個人處于面試環境中,他獲得了與其他團隊成員互動展現領導素質的機會。在此過程中,被試者能夠展現對組織凝聚力與團隊思想教育相關的,諸如溝通影響、親和力等領導素質。運用無領導小組討論測評方法考核高級管理人員,對領導素質測評及領導崗位勝任力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國勝,曾珍香.無領導小組討論技術在中小學校長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9,(11).
[2]艾略特·阿倫森著.侯玉波等譯.社會心理學[J].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3]哈羅德·孔茨,海因茨·韋里克.管理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496.
[4]鮑糧庫.無領導小組討論在招聘中的有效應用[J].HRMANAGR,2006,(6).
[5]張仁賢.無領導小組討論在引進高層次人才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