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
摘 要 隨著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視,生態建設成了目前關注的焦點,國有林場對維護生態環境質量的優勢也逐步體現,林場綠化不但可以凈化空氣,還可防止水土流失等,因此林業和草原部門應重視對國有林場綠化的管護工作。想要切實做到對國有林場綠化的有效管護,就要科學分析國有林場綠化中出現的問題,研究科學有效的管護措施,并且綜合管護現狀,提高管護水平,使森林資源在生態建設中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 國有林場;綠化管護;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35
國有林場的建設已經成為了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可以保護森林生態,還可改善生態環境。隨著21世紀的到來,國有林場原有的綠化管護技術與制度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發展趨勢。面對這樣的挑戰,國有林場必須要采取科學的綠化管護措施,將工作落實,保證林場樹木健康生長,確保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1 國有林場綠化管護中存在的問題
1.1 管護措施未落實到位
雖然目前國有林場對綠化管護工作越來越重視,但是因為自身的實際因素及各種管護環節工作落實不到位,國有林場綠化管護還存在很多問題。1)經常出現森林盜伐現象。目前,我國的林場面積相對都比較大,管護設施建設落后,使森林盜伐現象時有發生。此外,目前我國的國有林場大多處在比較偏僻的地區,當地人們缺乏森林管護意識,導致森林盜伐現象嚴重。2)我國國有林場火災發生的次數非常頻繁,原因是防火基礎建設薄弱,加上人們的防火意識欠缺,尤其是野外用火管理方面,極容易引發火災。3)大部分林場的管理基礎和方式比較落后。這些都是導致國有林場綠化管護措施不能落實的關鍵[1]。
1.2 相關人員素質較低
國有林場大部分建設在比較偏遠的地區,工作環境都比較艱苦,林場周邊的人們受教育程度較低,使林場在招聘管護人員的時候,通常無法設置太高的門檻,導致很多國有林場綠化管護人員不具備專業技能,素質不高;由于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管護人員通常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防護,沒有科學的根據,缺乏相應的責任感和森林防護技術。
1.3 資源配置不均,缺乏經營管理
國有林場雖然擁有大量的森林資源,但是大部分資源配置不均勻。1)森林資源中很大部分是純林,分布比較單一,缺少針闊混交林與喬灌混交林,導致林木生長緩慢,質量不高。2)在我國的東北、西北及華北地區,缺少天然林,大部分都是人工林。由于生態系統脆弱,通過人工營造大量的防護林提高地表植被覆蓋率和森林覆蓋率,天然林的面積比例小。3)我國國有林場的森林林齡比較低,大多數都是幼林、近熟林。加上缺乏經營資金,導致成熟林占比較低。4)在經營方面,國有林場的經營模式比較傳統,容易導致資源浪費問題;各林場的深加工技術落后,往往以初級農林產品作為主要的銷售形態,直接影響林場的經濟效益[2]。
2 國有林場綠化管護措施分析
2.1 完善國有林場綠化管護制度
想要提高我國國有林場綠化管護措施,就要完善管護制度。要與林場的負責人進行溝通,簽訂責任書,確定林場負責人管護的具體內容,并且由相關人員對其進行監管,有效保證負責人按照責任書中的要求進行國有林場綠化管護工作。國有林場綠化管護制度可大致分為以下3個方面。1)林場管護人員需要根據管護實際情況定期對林場進行巡視,并且做好記錄,聽從林場負責人的指揮,堅守崗位,并在月末對林場的巡視情況做出總結、進行匯報。2)發現盜伐情況要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記錄好詳細時間與情況,以便上級部門采取相應措施。3)相關人員要發揮自身能動性,提高責任感,認真學習管護專業知識,保證國有林場綠化管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2.2 提高國有林場綠化管護人員素質
為了使國有林場綠化管護更加到位,需提高管護人員的從業素質。1)對專業知識匱乏的工作人員,應加強對他們的技術能力培訓,提高管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內容包括林業技術、森林資源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等。通過專業技術和知識的學習,使管護人員采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管護,有效維護國有林場綠化資源,提高林場經營水平。2)國有林場應主動招賢納士,招聘技術型、管理型人才,引進高素質林業人員,對整個林場的人員結構進行調整,提高林場現有人員的綜合素質,從根本上提高國有林場綠化管護人員的整體素質。
2.3 增加國有林場資金投入
有關部門應重視國有林場的綠化管護工作,并加大對管護工作的資金投入。1)為使管護工作質量進一步提升,可提高管護崗位人員的薪資待遇。由于國有林場工作環境比較艱苦,工作強度較大,很多管護人員對工作的熱情較低,缺乏責任感,自身的職業素養不夠,這都與國有林場資金投入不足有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進程。2)受到資金影響,一些相關的保護措施很難落實到位。例如,當一些必備的藥劑漲價時,由于經濟原因,林場無法購買,直接影響森林防護工作開展,導致管護工作效果不佳。
2.4 改變傳統的整地方式
要對傳統的整地方式進行改革,要在不影響造林的基礎上盡量完全鏟除雜草雜灌,保證造林地的生態環境和原有植被不被破壞,在幼林沒有長大之前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在進行整地的過程中,要盡最大努力降低對當地環境產生的影響,并確保后期可以快速恢復。整地可進行全面整地或是局部整地,局部整地主要分為穴狀整地和帶狀整地2種類型。對于不同的地形要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例如,可利用機械在平坦地區進行全面整地;在一些不平坦地區,如山區、丘陵等地進行局部整地[3]。在山區、丘陵等地形開展整地工作,往往無法使用大型機械,即使人工進行全面整地也不能確保其平整,且整地過程若是出現降雨,會造成土壤的土質疏松和水土流失,在林木生長過程中不能確保土壤肥力。因此,要依據實際地理條件選擇合適的整地方式,平坦地區可進行全面整地,山區、丘陵等地則進行穴狀或帶狀的局部整地。
2.5 播種方式的選擇
播種方式類型很多,每一種方式都有利有弊。1)播撒方式投入成本較少,也不需要進行整地,只要在播種時把種子均勻撒在坑里即可。但這種播種方式種子流失較多,有的還會被鳥吃掉。2)穴播主要是依據穴距和行距進行播種,均勻放入種子,然后用土進行掩埋。只有在一些勞動力缺乏、交通不便,不能進行整地穴播的地區才會采用撒播。而穴播應用較為廣泛,對種子也沒有特殊要求,而且出苗率較高[4]。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穴播方式進行播種。
2.6 科學造林營林
以往的營林造林技術有諸多不足,苗木無法快速生長,而且成才質量也較差,再加上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還會出現滯銷等問題,形成一種增產不增收的惡性循環現象。為了最大程度提高林場的經濟效益,一定要對傳統的造林營林理念進行創新。
要樹立營造混交林的觀念,對樹種進行科學合理種植,為林木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并且通過提高林區生物多樣性有效防治病蟲害,使林業害蟲得到有效控制。要加大林木成活之后的管理養護力度,如在強風暴雨后,及時扶正倒伏苗木;天氣持續干旱時及時灌溉;遇到洪澇及時進行開溝排水;要定期進行擴穴、除草、培土,保證幼苗可以健康生長;要加強巡視防護工作,對亂砍亂伐的行為進行嚴厲懲治,做好火災的預防工作[5]。
2.7 合理采伐
國有林場要制定采伐和補種的長期規劃,避免由于過度采伐而導致林場退化;一定要嚴格禁止超量采伐,并且要把責任制具體落實到個人,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對超量采伐、隨便更改采伐地點、順序等違規行為要進行嚴懲,確保林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8 遵守法律法規
為了優化國有林場綠化管護措施,使管護工作能夠高質量完成,相關管護人員需遵循法律法規,在其允許范圍內開展工作。在工作期間,設置有關監督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力度。為了保證管護工作質量,有關的管理人員應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同時,管理人員應做到與基層部門聯合開展工作,確保國有林場綠化管護工作順利進行。
2.9 充分利用科學技術
近年來,信息技術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各行業都帶來了巨大變化。為了優化國有林場綠化管護措施,有關部門在管護工作中應合理利用高科技技術。傳統的管護工作主要依靠巡林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資源,無法確保工作的細致程度,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將科學技術手段合理運用在國有林場綠化管護措施中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和保護時,可與當地的氣象部門進行合作,發現可能引起火災的天氣時,利用無人機技術進行輔助,可及時對出現的情況做出反應和處理,達到更好的處理效果。
3 結語
開展高效的國有林場綠化管護是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工作,對確保我國林場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增強對管護人員的培訓、加大資金方面投入、加強森林資源的監測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隨著新技術新裝備的準備推廣應用,我國林場資源保護工作效率會逐漸提升,國有林場綠化管護的整體水平也會有所提升,為實現我國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萬敏.國有林場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管護措施及績效評價分析:以貴州省國有龍里林場為例[J].鄉村科技,2021,12(8):98-100.
[2] 呂發.淺談新形勢下木蘭林場資源管護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河北林業,2021(1):25-26.
[3] 郭貴營.改善森林資源管護的措施:以甘山林場為例[J].鄉村科技,2020,11(32):55-56.
[4] 劉江林.守護綠水青山的“父子兵”:記甘肅白龍江舟曲生態建設局憨班林場老場部管護站長吳奇輝[J].甘肅林業,2020(4):32-33.
[5] 陳琴,陳忠凌,凌歌寶.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管護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6):54-5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