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美君 張天舟
摘 要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森林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越發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以江西省靖安縣為例,分析和探究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鍵措施,要求在合理開發森林資源的同時,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將其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森林資源;保護;開發;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
中圖分類號:S7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37
靖安縣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占地面積1 377 km2,下轄6鎮5鄉,人口約16萬,是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靖安縣氣候宜人,有著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縣域內有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爪侖5A級國家森林公園,以廣泛覆蓋的森林為基礎,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在新的發展環境下,靖安縣采取了“一產利用生態、二產服從生態、三產保護生態”的發展模式,在對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切實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1 森林資源現狀
靖安縣森林覆蓋率達到84.25%,森林資源十分豐富,靖安縣政府部門非常重視森林資源的建設和保護工作。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靖安縣林業總產值達到55 009萬元,同比增長5.7%,林業用地面積
116 823.8 hm2、有林地面積為111 234.1 hm2,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分別為223.0 hm2和680.0 hm2。
相關調查結果表明,靖安縣共有野生林木種質資源434種,其中殼斗科、山茶科多為建群樹種,典型代表有青岡、紅楠及薄葉潤楠等,先鋒性樹種的代表有木油桐、擬赤楊等。優勢屬種質資源較多,有冬青屬、衛矛屬和潤楠屬等。依照生活型對種質資源進行劃分,可以分為4類,分別是喬木(170種)、灌木(206種)、藤本(44種)和竹類(6種),分別占據林木總數的41.01%、47.46%、10.14%和1.39%。靖安縣不僅森林面積廣闊,森林資源的類型也十分豐富,做好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1]。
2 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系
森林資源可對局部區域大氣濕度和環境溫度進行調節,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發揮著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時可為野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為人們提供優質的木材和其他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在對森林資源進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必須明確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之間的關系,實現二者的平衡,才能適應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森林資源保護是森林資源開發的前提。如果從營林生產的角度分析,想要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森林資源保護是前提也是核心。如果無視森林發展的可持續性,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盲目地對森林資源進行開發利用而沒有做好保護工作,則會對森林生態系統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引發森林資源再生與采伐失衡的問題,森林資源的總量會不斷下降,無法滿足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因此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是對森林資源進行高效率開發的前提[2]。
2)科學的森林資源開發可為森林資源保護提供支持。在森林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堅持科學原則,制定最佳的開發方案,確保在實施階段能夠盡可能減少森林伐木的問題,確保森林資源不會出現加劇損耗的情況。科學的森林資源開發可實現開發與再生林木數量的平衡,降低森林資源開發對森林資源保護造成的影響。
3 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鍵措施
3.1 森林資源保護
3.1.1 引入先進技術
靖安縣在保護森林資源的過程中,積極引入先進技術設備,以科技為根本,提升森林保護工作的實施效果。林區建設應結合新時期新變化,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傳統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無法很好地適應現階段林業發展要求,其在阻礙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順利實施的同時,也對生態平衡造成破壞,引發巨大的損失。因此,應改變傳統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提升森林發展的科學性,如可以引入新型森林生態環境保護工程,依照森林生態環境的基本規律做好創新,對森林環境進行規劃,為森林生態保護提供可靠支撐。森林生態工程并非表面工程,強調從科學的全局觀著眼,推動經濟發展和森林保護并行,使森林經濟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有效保護[3]。
3.1.2 完善工作機制
2018年底,靖安縣委、縣政府聯合印發了《靖安縣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強調依照“黨政同責、分級負擔”的基本原則,設置縣、鄉及村級林長,實現三級林長組織體系的全面覆蓋。將靖安縣所有的森林資源整合后,劃分為189個網格,一個網格就是一個護林員的管護范圍,形成了全覆蓋、網格化的森林資源管理網絡。同時,將林長制的推行納入到鄉鎮生態文明建設考核中,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及獎懲的依據。全面啟用森林巡護信息管理系統,配合“天網”監控系統,構建起了互聯網+森林資源的實時監控網絡。
3.1.3 構建防護網絡
組織相應的林業調查設計隊伍,在充實基礎力量的同時,加速森林資源監測的基礎設施建設。林業調查設計隊伍從最開始的1人發展到2019年的14人,而且隊伍中的人員都是從生態工藝林場、林政股或林地辦等部門抽調的精英,包括中級職稱7人、高級職稱2人,其中4人為林業大專院校畢業,組建了聯合護林網絡,強調鄉鎮、村組、森林公安機關、林業工作站及國有林場在森林資源防護中的“五位一體”,聯合靖安縣森林清查專業隊伍、鄉鎮半專業隊伍及村組小分隊,形成三級合作的森林防火撲救網絡及有害生物防控網絡[4]。如在2019年9月,以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為主要目的,在漁橋村建設了相應的直升機場,配合森林火災風險普查工作,對森林中存在的火災風險進行了全面調查和研究,對一些比較明顯的火災隱患進行了處理,同時增強了森林防火經濟處罰及工作獎勵等制度的建設和執行。靖安縣20年來沒有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連續10年獲得江西省“春季平安縣”的稱號,表明靖安縣在森林火災防護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3.2 森林資源開發
3.2.1 創新開發形式
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實施相關工作的過程中,要求林業部門工作人員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對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策略進行創新,實現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開發利用森林資源過程中,林業部門制定出的開發策略必須要符合靖安縣森林產業發展優勢,轉變不符合森林產業發展要求的開發利用理念及生產經營策略,將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前提,推動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有效落實[5]。市場經濟環境下,林業和草原部門可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實現對森林資源的高效開發和利用,解決森林資源開發中遇到的資金問題,加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進一步擴大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益。目前林業資源發展中,森林康養和林業碳匯是主要發展動向,政府部門和林業部門應積極發展優勢力量,創建現代化多功能森林生態基地,創新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形式,實現森林產業的健康發展。
3.2.2 優化產業結構
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能與區域經濟發展優勢及發展規律相契合,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要達成這一目標,必須做好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靖安縣政府需對照靖安縣境內森林資源的分布特點,對森林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構建和完善。在優化森林資源產業結構的過程中,可推廣立體化運營模式,或創建森林低碳生活區、森林氧吧等康養項目;可實施林下種植項目,拓展森林資源的產業多元化渠道,創新產業結構,切實提高森林產業的運營效益[6]。還應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培訓工作,提升林業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確保其能夠熟練掌握森林資源保護和開發工作。應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引導工作人員將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提供更加全面的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工作,保證森林資源保護和開發的效果。
3.2.3 做好分類開發
靖安縣林業和草原部門在開發森林資源的過程中,需深入了解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做好分類開發工作。同時,應配合專業的森林資源開發機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森林開發區域內的植被生長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做好記錄工作。實地考察后應對照市場需求狀況,評估森林資源的實際價值,制定出科學的資源管理及保護措施??紤]到靖安縣有著十分豐富的森林資源,可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吸引承包商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對于森林資源不太豐富的區域,應在開發整體資源的同時,加強細節把控,保證森林資源開發的合理性,避免出現盲目開發的行為。
3.2.4 設置專業機構
在森林資源保護的前提下,開發森林資源需借助資源開發專業機構,制定出有效且具備良好可行性的森林資源保護措施,結合靖安縣森林資源開發現狀及模式,探索出能夠滿足可持續發展的森林資源保護及開發措施,在提高開發效率、保障經濟及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做好森林資源的保工作。林業和草原部門應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貫徹落實,立足區域森林資源保護開發的實際情況,構建有效的開發管理制度,對森林資源開發的措施、范圍及過程等進行明確規定。對林業資源開發人員的培訓同樣是林業資源開發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對森林資源保護開發的重要性進行宣傳,約束資源開發人員相關行為,確保森林資源的開發工作可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應把握好森林資源的生長特性和生長周期,對森林資源開發輪休區域進行合理設置,這樣才能在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有效防范一些常見的病蟲害,實現森林內部的生態平衡。
3.2.5 完善服務體制
在保護和開發森林資源的過程中,應進一步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水平,對一些具備良好發展前景的品種,應做好保護工作,構建起相應的科技服務網站,為森林資源的開發保護提供技術指導。同時在實施森林資源開發工作時,林業和草原部門應主動與林農及科研院所合作,合理利用先進技術進行良種選育及病蟲害防治,加大對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力度,逐步構建起集生產、保護、研究及推廣于一體的森林資源保護及開發體系。
4 結語
新的發展環境下,靖安縣迎來了良好的經濟發展機遇,同時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需要切實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和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工作,處理好二者的關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開發森林資源的同時加強保護工作,構建起良性循環的森林產業體系,推動區域經濟的綠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淑芳.林業防火管理及森林資源保護的探討[J].農家參謀,2021(17):177-178.
[2] 畢明輝.新形勢下森林保護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中國林副特產,2021(4):99-101.
[3] 許中輝.森林保護與森林資源開發間平衡關系探究[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1,24(8):103-104.
[4] 孫維.森林生態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建設思考[J].現代園藝,2021,44(14):185-186.
[5] 劉玉善,張亞楠.加強森林培育以及森林資源保護的策略探析[J].經濟師,2021(2):294-295.
[6] 任杰.森林保護和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研究[J].山西林業,2021(2):8-9.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