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奇
摘 要 以“互聯網+”技術為切入點,簡要分析了“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分別從“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農業銷售及農業可持續發展3個層面進行分析,提出“互聯網+”技術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以期能夠對相關從業人員有所啟發,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互聯網+”;農業經濟;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46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互聯網技術的研究,互聯網技術已經開始融入到不同的行業中,使之朝著“互聯網+”的方向發展,極大地提升了行業的發展活力。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加強對農業經濟的研究是提升我國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路徑。因此,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社會各行業、各層級工作者都需要加強對“互聯網+”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路徑的研究,共同探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新模式,為國家的穩步建設和長久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1 “互聯網+”對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1.1 降低農業產業發展的成本
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的結合,可以為農業活動的整體建設和發展提供更加科學的助力,促進農業生產活動的優化,實現農業生產成本的降低。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人們可以對農業生產活動中諸如土壤酸堿性、土壤濕度、氣候及溫度等數據進行收集,然后再借助各種不同的技術進行數據的整理和分析,找到不同區域、不同土地中最為適宜的農作物,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水平[1]。在多種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之下,農業經濟發展工作人員還能對各種農業生產資源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分配和使用,避免各種農業發展資源的浪費,降低整個農業產業生產的成本。
1.2 增加農業產業發展的效益
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中,農業經濟的發展通常會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傳統經濟市場中對農業經濟的局限作用將減弱甚至消失,使農業經濟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入手,全面提升自身的發展潛力和發展活力。如在電商的幫助下,農村人員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可以在家隨時隨地與不同地區的人進行交易,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流通率,更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徑。此外,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從事農業經濟發展工作的人員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產品的加工深度和形式,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業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
2 “互聯網+”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
為了提升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水平,國家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要求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能夠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5個角度入手,全面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2]。鑒于“互聯網+”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從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可持續發展等層面入手,全面改進和優化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滿足當前國家和社會對農業發展的要求。
2.1 “互聯網+”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應用
2.1.1 農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
“互聯網+”與農業生產進行深度融合,可以為農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提供科學的支持[3]。在實際工作中,農業生產工作人員可以從5大發展理念出發,有效地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互聯網+”對農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1)在“創新”層面,工作人員可以考慮將互聯網技術融入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進行農業生產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這樣不僅可以為之后的農業生產活動提供全面的基礎數據,也可以對農業生產活動實現動態化監管,提升農產品生產的質量;2)在“協調”方面,工作人員可以基于實際工作需求,將所有的農業生產活動都置于統一的管理系統中,結合實際工作的情況,對各種生產資源進行有效的協調和調整,提升各種資源的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資源的浪費;3)在“綠色”方面,農業生產工作人員可以站在綠色發展的角度,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當前的農業生產布局、結構等進行調整,盡可能地利用生態、環境、生物等方面的理論和知識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4)在“開放”層面,從事農業生產的工作人員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的信息交流平臺,與全國甚至全世界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更新農業經濟發展理念,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2.1.2 農業資源的整合與協調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也逐漸走上了科學化、規范化和先進化的道路[4],不僅提升了我國農業經濟活動的發展水平,同時也使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變得更加復雜和多樣。工作人員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農業經濟發展的管理和優化,促進各種農業發展資源的整合與協調,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為實現農業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協調,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開展中還需要做好以下2個方面的工作。1)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要確保農業生產工作人員具備較為扎實的農業生產技術,還要確保其具備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素養,能夠使用各種先進技術和設備,為推進互聯網與農業生產活動的結合打下基礎。2)重視先進工作技術和設備的引入,“互聯網+”背景下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其本身對于數據的收集和運用具有較高的要求,工作人員必須要將先進工作技術和設備的引入重視起來,為各種農業生產數據的收集和運用打好基礎。
2.2 “互聯網+”在農業銷售方面的應用
2.2.1 農業銷售平臺的建設
就當前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經濟發展的結合而言,農業銷售平臺的建設是當前人們最為關注且發展勢頭較好的重要方向[5]。因此,在進行農業經濟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發展時,應當加強對農業銷售平臺的建設。基于當前農業銷售平臺的建設情況分析,工作人員還需要做好以下2方面的工作。1)完善區域農業經濟發展平臺建設的基礎設施,要滿足基礎的通信和交通需求,不僅要確保各區域都能夠實現網絡的全覆蓋,還要使各區域的農產品可以實現“進得來,出得去”。這樣不僅可以為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礎,同時也能為農產品的改進和升級打好基礎,進一步推動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2)完善市場準入規則,塑造良好的互聯網銷售環境,要制定有效的市場管理辦法,防止部分商戶采用濫竽充數的方式欺騙消費者,保持整個行業良好的發展風氣。
2.2.2 農產品質量的監督和把控
“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商業模式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部分農產品已經從傳統的“生產者—中間商—消費者”的發展模式中擺脫了出來,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接受電商的發展模式,采用“生產者—消費者”的發展模式。在這種發展模式下,雖然生產者可以從農產品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但因為我國目前缺乏科學、合理、有效的電商管理辦法,導致農產品電商經營者魚龍混雜,不僅使優質的農產品被大量無關信息淹沒,同時也降低了人們對“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的認可度。因此,為了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工作人員必須重視對電商農產品質量的監督和把控工作,全面提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質量和效果。如農村地區可以以村為單位,設置統一的電商銷售和管理點[6],這樣不僅可以降低電商發展的成本,還可以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把控,提升“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效果。
2.3 “互聯網+”在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應用
為切實滿足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需求,在未來的工作中,農業經濟發展工作人員應當持續立足于“新發展理念”進行思考,使互聯網技術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進行融合,推動區域農業的發展,提升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水平。1)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工作人員可以立足于“共享”發展理念進行思考,實現農業生產資源、農業生產信息、農業發展理念及農業發展經驗等的共享,進而推動區域農業的快速發展[7-8]。2)在農業生產信息方面,工作人員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定期邀請相關的學者和專家開展農業生產信息分享工作,既要使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方法走進農村,也要幫助農村人員有效反饋基層農業發展現狀,逐漸推動區域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化建設。3)工作人員還應當站在優秀農業經濟發展工作人物挖掘的角度進行思考,利用先進人物的故事和經歷,鼓勵和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農業經濟發展工作的改革和創新中,進一步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和活力。
3 結語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可以從多個發展方向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工作人員應當始終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融入“新發展理念”,優化和改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式和模式,滿足國家和社會對農業經濟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 邰淑艷.“互聯網+”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探索[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15):48-49.
[2] 劉旭東.“互聯網+”背景下地方農業經濟發展策略淺析[J].南方農業,2021,15(14):137-138.
[3] 賈嵋.互聯網+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0,40(8):156-157.
[4] 孫坤,張迪,王顯桐.“互聯網+”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研究[J].中國民商,2019(9):1.
[5] 王艷艷.“互聯網+”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探究[J].商品與質量,2020(3):185.
[6] 張賀.“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家科技,2019(10):206.
[7] 王文紅.“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9(4):114.
[8] 郭紅艷.“互聯網+”背景下探究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5):47-4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