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西
摘 要:隨著課改的持續進行,教育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在特殊教育中,由于學生的特殊性,使得教師的教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因此生物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體系,優化課堂的教學模式,讓特教生能夠更加順利的掌握生物知識,培養自身的能力,幫助初中的特教生提高綜合競爭力,為日后的生活提供更多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視角;特殊教育;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生物是初中的重要學科,不過對于特教生來說,由于自身先天條件的原因,學習生物知識比較困難,因此生物教師要貫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在教學時利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高效的學習生物知識,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使初中特教生能夠全面的發展,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更好的適應生活。
一、初中生物特殊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師無法降低生物知識難度
在初中的教育階段,生物是一門全新的學科,知識的科學性和實踐性非常高,學習起來有很大的難度,而生物教師在展開教學時,雖然意識到特教生的特殊性,但是教學的內容以及方法無法降低生物知識的難度,使得特教生在課堂中無法快速理解生物知識,并且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提高主動學習的熱情,導致生物教師的授課效果大打折扣,同時也使特教學的學習效率無法提高,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能力。
(二)教師教學的直觀性較差
所謂特教生,是指學生身體上有著一定先天缺陷,使得他們無法像正常學生展開學習和生活,而生物雖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初中生物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很多知識能夠利用實際案例來展示,可是部分生物教師在對特教生展開教學時,并沒有利用生活元素來實施授課,這就使得教學的直觀性比較差,這會嚴重影響聾啞學生和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利用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高效的學習生物知識,使得初中特教生的生物能力無法提高。
(三)教師教學目標比較單一
初中生物教師在面對特教生的時候,容易忽略對學生展開全面的培養,這是由于特教生的學習能力可能要低于正常的學生,生物教師希望在課堂中能夠教授學生更多生物知識,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這就使得生物教師教學時,教學目標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圍繞教材中展示的知識點進行授課,這樣的模式無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提升,對特教生未來的生活和成長帶來了不利影響。
二、初中生物特殊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分層模式進行教學
教師為了能夠讓特教生更加高效的學習生物知識,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展開授課。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特教生的情況來分層,對于“聾啞”學生來說,要讓學生多“接觸”教學內容,以觸覺的方式來展開教學活動,在課堂中利用現實中的事物展示生物知識,并讓學生觸摸到這些教學用具,以此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而對于“智力障礙”的學生而言,教師要直接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不僅要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授課,而且要結合實際,幫助“智力障礙”學生快速掌握生物知識。這樣教師可以有效降低生物抽象性,幫助特教生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在學習時,利用實際案例,能夠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思維,使特教生能夠培養自身的生物核心素養。
例如教授“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時,將聾啞生分為一層,將智力障礙生分成一層,在授課時,針對聾啞生,教師可以將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實物帶到課堂中,利用觸摸的方式來讓學生認識各種植物,而對于智力障礙的學生,教師要降低知識的難度,讓學生記住植物的外觀、特點以及顏色,這種簡單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幫助智力障礙生學習生物知識。這樣利用分層的方式,教學內容能夠有針對性,使特教生可以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二)積極使用信息工具授課
特教生在展開學習時,提高知識的直觀性對于學生非常有幫助,尤其是聾啞學生和智力障礙學生,可以讓他們更加輕松的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實施授課,現代化的科技工具已經成為了教師重要的教學手段,利用不同的工具能夠為學生展示豐富的內容,而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或者拍攝工具,尋找生活中帶有生物知識的元素,等到教學時,利用播放工具或者網絡平臺,將這些內容展示給學生,運用這樣的形式代替傳統書本內容,這樣特教生能夠直觀看到生物知識,而且豐富的生物內容,能夠讓特教生感受生命的偉大,使學生產生積極的生命觀,培養了特教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例如教授“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氣體在肺部交換”的課件,可以運用視頻或者動態圖像的方式展現生物知識,要仔細的體現出氣體在人體肺部是如何運行的,等到上課時,將課件播放到學生面前,這樣有效提高了生物知識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幫助學生可以更快的了解氣體在肺部的運作方式,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提高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生物教師在安排授課的時候,可以為學生設計更多的實踐活動或者生物實驗。例如情景化實踐活動,在授課時,為學生設定相應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展開動手操作,提高生物課堂的真實性,既改善了課堂的教學氣氛,同時也拉近了學生與生物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在情境活動中提高學習效率,再例如教師直接展開實驗教學,將生物知識以實驗的方式展現,利用實驗讓學生觀察生物現象,以此降低生物的抽象性,使特教生能夠快速理解生物內容。這樣利用實踐的方式,使特教生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并且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的理想思維,培養科學探究能力,讓特教生全方位的提高。
例如教授“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時,教師直接以實驗方式授課,首先為特教生提供不同的植物及動物的實驗材料,然后為學生演示實驗的方法,而后帶領學生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并讓學生記錄細胞的特點,這樣利用實踐的方法,學生能夠加深對細胞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培養特教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結束語
總之,特教生同樣是祖國的未來,初中的生物教師在展開教學時,要認真平等的對待特教生,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為學生安排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使特教生能夠在生物課堂中,更加直觀,更加順利的學習生物知識,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幫助特教生全面發展,為他們的未來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敬之.特殊教育生物教學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文淵(高中版),2021(6).14
[2]許龍,蘆曉宇.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J].大學,202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