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敏
(宜興市第五人民醫院,江蘇無錫 214200)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工作中經常會見到的急腹癥,發病原因主要有腸梗阻感染、胃腸道疾病和闌尾管腔受阻等[1]。患者在發病后會出現轉移性右下腹痛,并伴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及發熱等全身癥狀,再加上該病的發展速度較快,所以需要及時送醫治療。對于急性闌尾炎的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目前可供手術的選擇方案主要有常規闌尾切除術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等,但因為傳統手術方案會造成較大的手術創口,所以患者往往需要經過很長的恢復期[2]。現階段,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已經在該類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得到相對廣泛的應用,本次研究對其療效進行研究論述,希望能夠對相關治療方案的優化改革有所幫助[3],結果如下。
選取宜興市第五人民醫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性23 例,女性17例;年齡23~74歲,平均年齡(36.45±3.86) 歲,該組患者采用常規闌尾切除術。試驗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38.82±2.16)歲,該組患者采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宜興市第五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均經典型癥狀體征和影像學的檢查診斷;②符合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診斷標準[4];③所有患者的發病時間均在24 h以內。排除標準:①婦科疾病、胰腺炎、潰瘍性穿孔以及膽囊炎等疾病者;②精神狀態異常和肝腎功能異常者。所有研究對象均已知曉本次研究的基本情況且簽署知情同意 書。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闌尾切除術。術前,需要先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完成后再確定手術位置,一般以壓痛感受劇烈作為參考,完成手術位置的定位。確定切口位置時還需要參考麥氏點的位置并參照患者的實際病情。通常情況下,需要將切口長度控制在5~8 cm,以確保能夠暴露出病灶位置,進而為后續手術治療掃清障礙。在完成切口后,要仔細觀察患者腹腔內的實際情況,對闌尾進行剝離,而在剝離闌尾后則需要對闌尾動脈處和闌尾根部進行結扎。待上述工作順利完成后,便可對闌尾進行切除。待手術結束后,要按規定對患者闌尾殘余端進行消毒、清洗并完成腹腔的縫合工作。之后要做好患者體溫等生命體征監測,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預防出現感染。
試驗組患者采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過程中,患者的麻醉方式同樣為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完成后,讓患者保持平臥姿勢,根據患者的麥氏點壓痛感位置來確定手術切口,實際手術切口一般是痛感最劇烈的位置。需要將切口長度控制在2~3 cm。在正式切開后,需要對患者的腹膜進行外翻固定處理,并注意觀察患者腹膜周圍的情況,對腹膜、小腸、大網膜進行牽拉處理并使用組織鉗將患者的闌尾提出切口外,并在切口外完成切除工作。對闌尾系膜處的血管進行結扎,并完成消毒工作。最后需要縫合患者的腹膜切口,并注意觀察患者的體溫變化。必要時同樣要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
①兩組患者的相關手術指標進行對比,具體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以及術后患者的住院時間。②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進行對比,主要包括腹腔膿腫、腸黏連以及切口感染。③兩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況進行對比。為了便于量化分析,對患者的切口愈合情況進行如下劃分:甲級愈合指術后患者的切口完全愈合;乙級愈合指術后患者的切口愈合情況一般,且出現輕微疼痛和紅腫;丙級愈合指術后患者切口愈合不良,且在一段時間后出現了感染、流膿等,需要對患者進行引流以及抗菌消炎治療。
本研究中,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完成相關數據的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以及切口長度在內的手術指標對比中,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為2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對比[例(%)]
切口愈合情況方面,試驗組甲級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況對比[例(%)]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經常見到的一種急腹癥,患者在發病時可以明顯感到右下腹疼痛[5],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的特點。因此需要重視這部分患者的診療工作,及時幫助其擺脫痛苦。臨床中,對于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診斷主要是通過血尿常規、超聲以及CT檢查來完成。在患者發病后,會在短時間內出現白細胞數量急劇增加的問題,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還會發現闌尾水腫、充血等癥狀[6]。過去,對于急性闌尾炎的治療主要是通過傳統手術方案來完成,近幾年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已經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了相對廣泛的應用[7]。常規闌尾切除術雖然也可以完成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但因為其手術切口較大,所以會給患者造成非常明顯的創傷,不利于其術后恢復。再者,因為手術過后會在患者的腹部留下非常明顯的疤痕,所以對部分患者來說可能難以接受[8]。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具有切口小、創傷小、出血量小以及患者住院時間短的特點,因此得到醫生和患者的青睞。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切口長度(cm) 術后住院時間(d)對照組 40 61.30±8.77 45.73±3.79 6.29±0.46 7.36±1.60試驗組 40 59.54±5.36 22.64±2.37 2.95±0.31 4.02±1.23 t 6.71 8.65 8.96 5.49 P 0.12 0.01 0.01 0.01
本研究顯示利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優勢非常明顯:試驗組患者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足以證明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的優勢。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后切口愈合情況方面,試驗組患者的甲級愈合率也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利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擁有非常顯著的優勢,今后應當做好這類治療措施的推廣工作,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