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林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哈爾濱 150040)
高中學生處在個人成長的青春期,在思維和行為上會有異常表現,這個時期的學生也處在文化課程學習的關鍵階段,升學考試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動力但也會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考試、升學壓力與生長發育的青春期,這些內外因素的影響,令其產生了不良心理,這十分常見。這種不健康的心理或者情緒,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自身調節來得到緩解,或者是在家長和教師的干預下也能夠很快恢復。但是,有些高中學生在面對一些個人問題時,不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調節,也不善于與他人包括同學、家長、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學生這樣的心理狀態不利于個人的學習和成長發育。因而在高中教學和管理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整學生學習狀態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學生處在升學的關鍵時期,來自學習上的壓力自然存在,其學習壓力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來自外部的壓力:教師和家長對自己學習的督促、教導,學校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及不斷的考試測試等形式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二是學生自我目標的設定給自身帶來的壓力:這種壓力是內部的,是由學生的責任心和進取心所帶來的。高中學生的生活壓力主要來自于學生集體生活所造成的心理負擔,比如學生的家庭條件較差所造成的自卑心理,學生社交關系、個人情感上的問題也會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影響學習狀態。
自尊心是一種心理狀態,成熟而且良好的自尊心能夠有效地促進個人能力的提升,而不成熟的自尊心則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心理,不利于正常的學習和成長。高中生在各個方面發育都不夠成熟,自尊心是十分強烈的,大多數學生都普遍存在一種自尊心不成熟狀態。自尊心太強的人表現出來極度的自負,自尊心太弱的人表現出極度的自卑,這些自負和自卑的學生,在個人的生活和學習上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果。自負的學生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人際關系較差;自卑的學生社交能力很弱,在學習和其他事務上也總是表現得不夠積極。
當下社會網絡信息十分復雜,網絡視聽娛樂內容十分豐富,高中學生思想較為活躍,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往往沉迷于網絡視聽環境中。網絡游戲、視聽娛樂令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其無法將重心放到學習上。除此之外,一些不健康的互聯網信息還會使學生的身心受到侵害。盡管目前互聯網監管已經逐步完善,但是依然有一些不良思想和不良信息在通過網絡進行傳播,這些內容對高中生的影響巨大,不僅會影響到他們的正常學習和學業,甚至還會誘導學生建立不正確的價值觀。
在負面心理狀態下,學生會將更多的注意力關注到其他事務上,而無法有效地將其集中到學習上,這種狀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高中學生很難進行自我調節,專注的學習狀態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學生一旦在心理上出現問題,則會在思想上不斷地關注自己的心理負面因素,如:一些學生在面對家庭變故或個人得失時就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陷入到自身事件情緒影響之下,在思想上會持續關注個人事件而放松了學業。
高中學生面臨著考試和升學的壓力,他們專注于文化學習,可是過度的關注也會帶來一種負面心理,令其無法有效地把控學習過程中的各種管理方式,比如教師安排的課業內容、學校的考試測評等,許多學生在面對考試壓力時出現了過度緊張的心理狀態,進而成為一種心理習慣,影響正常的考試發揮。學生過分關注個人成績自然也會對教師所安排的內容有些個人看法,并且逐漸對教師產生信任危機,甚至師生之間產生誤解和矛盾。
高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斷地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若沒有完成自己的計劃及目標或者遇到某些困難時,就會產生一定的挫敗感,進而會質疑自己的能力,失去學習和奮斗欲望。高中時期的文化課程較為緊張,課程內容也較有難度,盡管每個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水平不同,所取得的成績也有好壞之分,但高中課程學習除了知識水平增長外,還有對精神意志的鍛煉,而僅憑學習成績而否定自己則會對個人的發展產生制約。
對于學生的心理輔導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要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由任課老師或班主任來通過課堂學習表現,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且利用日常課業輔導機會進行簡單的心理疏導;二是由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給予專業化的心理輔導,徹底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這兩種心理輔導要相輔相成,相互作用。一般來說,患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不會主動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治療,所以需要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教學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聯系心理輔導醫生進行治療。在心理醫生進行專業輔導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還應該進行后續跟蹤,觀察學生是否康復。只有兩種方式結合,才能發揮有效的心理輔導成效。
學習中要合理地為學生施加壓力,可是壓力過大則會適得其反,而當下,教學管理、家庭管理及社會期望這幾方面對學生產生的壓力已足夠有效,所以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應該做的是為學生減壓,在日常管理和教學中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一起開展集體活動、簡單有趣的體育賽事等;任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除了必要的學科知識教學外,可以適當拓展課堂內容,引入一些新奇有趣的信息,提升課堂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除了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輔導和治療外,還應該加強學生積極的心理啟發,通過對學生積極的心理啟發激發學生潛能,令其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發展中。對于積極心理這個概念,許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不太了解。可以通過專職心理醫生或者心理輔導教師以公共課程的形式對教師進行講解,使其通過理論學習來建立積極的心理,促進個人能力的提升。
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高中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及學習能力的不足,除了學習方法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因素導致的,因此在高中學生的學習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通過心理輔導和人文關懷來建立健康積極的心理,以促進文化課程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