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伍梅, 劉 權
(1.益陽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益陽 413049; 2.湖南益陽電廠, 湖南 益陽 413000)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地不斷發展,國家對高職教育越來重視。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各專業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它涉及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各個方面,與各學科、各專業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高等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各專業學生學習后續課程提供必備的數學基礎知識,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必要的數學方法[1]。因此,高等數學教學效果、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后續課程的教學及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期使高等數學教學更好地為專業學習、崗位適應打下基礎。
高等數學學習情況調查問卷是針對地方高職院校各專業已開設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生設計的。主要包括學生生源與基礎、學生對高等數學學習的認知與態度、學生對高等數學課程開設與教學效果的評價、學生對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期望四大部分[2],共十七個題目。①學生生源與基礎方面,主要想了解學生畢業于哪種類型的學校,是否參加統招考試,高中時文理分科情況以及高考時數學成績等方面的情況,包括三個題目。②學生對高等數學學習的認知與態度方面,包括學生對高等數學開課的意義、高等數學學習對專業學習的作用、是否喜歡學習高等數學及其原因等方面,共五個題目。③學生對高等數學課程開設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面,旨在了解學生在學習了高等數學后對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的收獲等方面,共五個題目。④學生對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期望方面,主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他們希望學什么樣的數學、學多長時間、喜歡哪種教學方式等方面的內容,包括四個題目。旨在通過此問卷調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原因,為地方高職院校進行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提供數據支撐。
本調查以地方高職院校高職學生為調查對象。教師發布調查問卷,在地方高職院校系部教務干事與輔導員的全力配合下,對2018級財管類專業、機電類專業、汽車類專業等已開設高等數學課程的7個專業的18個班級學生發放701份問卷,共回收問卷629份,問卷回收率達89.7%。
教師對回收的629份問卷進行了系統地整理、歸類、分析,得出了初步調查結果。
第一,生源方面(問卷第1、2題)。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特別是地方高職院校都大力擴展單招比例,調查的18個班級中有52.9%的學生是通過單招考試進入學校的。這些學生大多高中學習成績不太好,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在文理分科情況中,文科生與對口升學的學生共占69.4%,這兩類學生在高中學習時對數學后半部分的學習,即關于函數的極限、連續、一元函數微分學等內容的學習相對理科生來說要粗略一些,有些只是簡單地提了一下概念,或是給一個相應的公式,讓學生進行簡單套用,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內容。而這部分內容是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中第一章與第二章的知識,是后面學習函數的微分和積分的重要基礎[3]。基于這種現狀,教師在講高等數學前面兩章內容時既要考慮學生的基礎又要結合課時過少的現狀,更有選擇性地、更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與教學課時。
第二,基礎方面(問卷第3題)。對于高考時的數學成績(總分150分),共分為90分以上、70分~89分、50分~69分、50分以下四個等級。對于已參加高考的學生而言直接以高考成績為準,對于參加單招的學生則以高三第個二學期的數學平均水平為準。由調查數據發現,90分以上的學生占0.5%,70分~89分的學生占4.8%,50分~69分的學生占21.6%,綜合起來可以發現有73.0%的學生高考數學成績是50分以下,也就是如果按百分制計算的話,則有73.0%的學生高考數學成績是33分以下的。結合上面三個小題的結果分析可以發現,地方高職院校學生的數學基礎相當薄弱,其中有69.4%的學生基本沒有學過函數、極限與微分的內容,而且就算學過這部分內容,其學習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為有99.5%的學生高考數學成績不合格。那么面對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如何有效開展高等數學的教學將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高校需要結合學生情況適當降低學習難度,不要一味地注重數學知識系統的嚴謹性,一定要讓學生弄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及各知識點的可靠性與正確性不可,應注重講清楚重要概念、定理、性質等內容,注重學生如何理解和應用這些結論,淡化結論的證明,適當地提示其思路,讓學有余力、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進一步去了解知識的來由[4]。
這一環節主要體現在調查問卷中的第4、5、6、7、13題,調查結果顯示約83%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高等數學課程,而且有約35%的學生認為把高等數學學習好了,在專業知識學習中輕松了很多。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懂得高等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但為什么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呢?從第6、7題的結果可以發現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不濃,只有9.7%的學生表示喜歡高等數學,而且有一半以上(52.7%)的學生明確表示討厭學習高等數學。對于學習高等數學的動機來說,約68%的學生是因為專業需要、畢業需要、工作需要等原因不得不學習高等數學。由此說明很多學生對高等數學學習很不感興趣,只是被迫學習,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積極性自然不高,再加上本身數學基礎較差,因而很可能會有大部分學生學習高等數學時覺得枯燥乏味、不愿意主動學習,繼而學習跟不上,更加不愿意學,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5]。高等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鉆研教材、采取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課上課下全方位的評價手段等力求將學生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
本環節主要體現在調查問卷中的第8、9、10、11、17題。就學校所選用的高等數學教材、教師所教內容的難易程度、課時數等方面,大部分學生認為比較滿意,其中74.9%的學生認為教材難度適中,有67.0%的學生認為課時數適量,也有23.1%的學生認為課時太少,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還不夠。教學效果的評價方面為多選題,通過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約4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較以前有較大程度地增強,約67%的學生認為活躍了自己的思維,約25%的學生認為通過高等數學的學習掌握了一些數學解題方法、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興趣、從教師那里獲得了學習數學的方法。這說明作為數學教師,還應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知識的實用性等多方面下功夫,力求使學生通過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增強邏輯思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利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環節主要體現在調查問卷中的第12、14、15、16題。對于高等數學課程講述內容方面為多選題,有57.6%的學生希望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將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講述清楚,有55.7%的學生希望數學教師將理論推導過程展開詳細講述,這說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實際中的應用要求較高。對于教學方式方面,有45.9%的學生希望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有27.7%的學生希望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選修課方面為多選題,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對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44.1%)與數學實驗(41.5%)比較感興趣,當然這里也存在著專業的差異。針對上述情況,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適當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現代化教學模式相結合,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另外,可針對不同專業學生開展不同的選修課,擴展學生數學學習知識面,為其專業學習提供必備的數學基礎。
通過對地方高職院校已開設高等數學課程的7個專業,18個班級的701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能較準確地反映地方高職院校學生高等數學學習情況,這將為地方高職院校更深入地進行高等數學課程改革提供數據依據。但此次問卷調查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針對各個專業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要求體現得不夠,希望以后能以各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更加細化的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