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廣東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
隨著互聯網技術日益更新,短視頻的傳播與發展有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使得不同傳播媒介之間的壁壘愈發模糊,相互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融媒體應運而生,對推動新聞短視頻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簡便、易得、快速,愈發受到廣大受眾的青睞。對新聞從業者而言,科學、有效地運用短視頻平臺,對新聞行業的發展有著推動意義,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受眾對衛生健康新聞的需求更多,故針對融媒體背景下新聞短視頻傳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予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過報紙、電視、廣播電臺傳統主流媒體刊播的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下,受眾特別是年輕受眾對此類新聞的接受度已經發生了改變,一是版面、時間的限制,新聞的數量有一定限制;二是表現形式過于單一、表達模式化,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印象,主要是因為當今媒體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新聞短視頻的出現,使得新聞傳播的易得性、親切性、多樣性與靈活性得到了提高。與傳統媒體新聞相比,各大主流媒體的APP,例如人民網APP、澎湃新聞、南方+,或是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臺的新聞短視頻擁有更多空間,并且基于對受眾基本資料、瀏覽習慣的分析,明確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化新聞短視頻內容的推送,讓受眾進行選擇,進而贏得了大量受眾的青睞與關注[1]。
在新聞消息的傳播中,及時性是首要衡量標準。傳統媒體無論是報紙,還是廣播電視節目都有約束,如今融媒體背景下,新聞短視頻在及時性上表現非常優異,不受報紙印刷時間和廣播電視播出時段的影響,傳播及時、效率高。究其原因,一是短視頻制作難度變低,無須專業新聞從業人員、也不需要使用復雜的視頻編輯軟件,只需用手機拍攝好的素材進行加工就可以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二是不管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還是微信視頻號,都為其發展提供了條件,相同內容多平臺發布,實現傳播效率最大化。受益于5G 技術的發展,手機、平板成為新聞短視頻的閱讀工具,隨時隨地觀看、反復觀看,也大大提高了新聞短視頻的傳播效率。
1943 年,陸定一提出新聞的定義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這個觀點正在被融媒體改變。新聞事件的發生往往都是在一瞬間,專業新聞采編團隊收到爆料,再趕往現場需要一定的時間,如今現場觀眾就可以通過手機進行記錄拍攝,通過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發布,因此,如今的新聞短視頻受眾既是傳播對象也是傳播者,短視頻平臺均有轉發、評論等功能,用戶可以參與互動,達到史無前例的互動高峰。除此之外,根據點贊評論數,平臺會呈倍數化擴大推廣量,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這條新聞短視頻。
新聞短視頻的優點固然突出,但是目前仍然有不少的缺點:一是門檻低。人人皆是媒體的自媒體時代,選擇一個平臺注冊短視頻號不是難事,通過簡單的視頻剪輯,甚至不需要剪輯就可以發布,導致很多新聞短視頻質量差、內容低劣。比如醫院內只要有爭論,就會有圍觀者拿出手機拍攝,這些沒有了解全部事實的個人就拍攝發布到第三方平臺,容易導致誤解,影響醫患關系。二是重復內容多。眾所周知,新聞信息的傳遞是具有時效性的,誰可以獲取第一手新聞素材且進行加工發布,就能獲得更多關注,自然也能受到用戶的青睞。在這種情況下,不少的短視頻號會為了引起輿論關注,將其他平臺或個人所發布的新聞信息進行轉載,甚至進行隨意編輯整合,這不僅侵占了他人的勞動成果,還會使新聞信息失去真實性,無法確保其內容質量[2]。三是從業人員魚龍混雜。某擁有諸多粉絲的所謂專家,其身份真實性無法考證。不需要發布者專業、學歷,門檻低使不具備新聞專業素養的人,或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參與其中,導致新聞短視頻真實性、客觀性無法保證,錯誤引導受眾,甚至有些內容違背核心價值觀,造成極壞的影響。
不像傳統媒體滿足各年齡段的獲取信息的習慣,新聞短視頻的受眾較為固定。根據抖音2020 年用戶畫像,男性19~24 歲、41~45 歲,女性中19~30 歲用戶居多。高線城市中19~30 歲,低線城市中19~35 歲用戶居多[3]。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短視頻受眾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中青年人群之中,而衛生健康科普資訊中的目標人群——中老年人,特別是急需正確引導的農村老年人,短視頻平臺的用戶數遠遠沒有像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這類的主流傳統媒體受眾人群廣。
目前,占據短視頻主要市場份額的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主導的就是全民皆媒體,只有稍微懂一點智能手機操作的人,都可以成為“記者”,尤其在短視頻平臺獲得關注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實現自我價值并獲取報酬。表面來看更多人的參與對新聞短視頻行業的發展是有益的,但受到發布者道德品質、文化水平與專業素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新聞短視頻的質量無法從優。第三方平臺面對每天的海量信息是無法通過人工篩選的,只有通過關鍵字、關節畫面自動篩選,無法對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進行把控,造成監管力度不足。
如今,在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客戶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人們獲取新聞信息已經不需要專門去登錄某個新聞網站,可以隨時隨地打開相應的APP 快速獲取新聞信息。傳統媒體在失去主陣地的時候,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優秀的新聞采編人員和專業的制作工具是傳統媒體的優勢,最重要的是主流媒體擁有權威性,要想繼續占領陣地,勢必要打破固有思維,一是制作自有平臺。例如《人民日報》的人民網APP、中央電視臺的央視影音APP,南方日報社的南方+APP,開設衛生健康欄目頻道。二是占領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臺。2020 抖音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0 年8 月,抖音日活躍用戶突破6億,而截至2020 年12 月,抖音日均視頻搜索次數則突破4億[4]。面對如此新聞短視頻用戶富礦,人民日報、央視以及各大省級電視臺都開設有抖音號、快手號,關注人數激增,傳播效果更好,很多醫療衛生機構也抓住機遇,開設自己的視頻號。三是創新形式,受眾閱讀習慣已經在融媒體環境下悄然改變,改變原有的發布語言和形式,做更多短視頻觀眾喜聞樂見的內容。
在融媒體時代環境進步下,新聞短視頻行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這期間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比如,部分平臺為了吸引用戶,會將一些不良的信息當作新聞信息,造成惡劣影響。在未來的發展中,不能只追求點擊量、推送速度等,還要加大對其內容的監管,扶持官方運營的視頻號,保證內容的健康、積極。另外,對個人發布者提出身份和專業驗證,提升新聞短視頻內容的可靠性。目前從發展現狀來看,用戶規模增速明顯降低,各個平臺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內容才是長久之道。
筆者認為,在大數據技術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平臺應當加強對該技術的應用,以便更好地分析與了解各類人群的閱讀習慣與興趣,從而可以為不同用戶群體智能化推送相應的新聞視頻內容,這樣有助于擴展用戶群[5]。例如,《今日頭條》APP 個性化推薦的功能,該功能是基于對用戶基本資料的分析,如年齡、性別、所在城市以及職業等信息的分析,結合用戶平時瀏覽的內容,為他們推送類似的信息。并且,用戶如果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賬號登錄的時候,還能根據的社交習慣,對新聞內容進行合理排序。醫療機構在視頻號內容中,可以提供更多服務可能性,比如預約掛號、疾病問診等。
在融媒體劃時代背景下,新聞短視頻行業促使傳統媒體行業變革,由于其具有的可及性、時效性、多樣化等特征,更符合當現代人的需求。不過,我們也要看到目前發展中的不足,如內容品質良莠不齊、監管力度不夠等,對此需要相關從業者及時轉變理念、創新手法。國家衛健委發布2020 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3.15%[6],為了更好的推動衛生健康新聞短視頻行業發展,除了8 億短視頻用戶以外的人群,特別是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農村老年人,他們急需正確的健康普及方式,這也是提高我國居民健康素養需要重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