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阿坤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新聞拍攝過程中,通過注意拍攝的各種事項,掌握新聞拍攝的技巧和藝術手法,能夠幫助攝影人員拍攝出更多高質量的作品和藝術欣賞性強的作品,從而讓觀眾掌握更多有價值、更全面、真實度高的新聞信息[1]。因此,新聞攝影工作者在實踐和探索過程中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認識到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在攝影過程中進行新聞的捕捉和傳遞,提升觀眾的滿意度。
新聞傳遞時,為了能夠讓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往往新聞工作者會在捕捉到的圖片上大做文章。而由于圖片觀賞過程中會受到主觀的影響,會給人員帶來不同的視覺震撼,進而使得人們在觀看后產生不同情感共鳴。目前,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的形式表現在:拍攝的即時性、拍攝內容的簡潔性、新聞的真實度等與新聞傳播性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而實現對信息的有效傳遞。新聞攝影已經成為新聞報道傳遞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構成,其不僅能夠豐富新聞內容,讓觀眾帶來新的視覺感受,增強作品的獨特藝術色彩,還能夠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提升作品的整個美感,增加新聞作品的點擊率。這種新聞報道的重要手段也更好地實現了文字與圖片之間的轉換、相互協調。另外,新聞攝影在新聞報道傳播中占據著重要作用,其與往常拍攝的圖片和視頻等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即拍攝所涉及到的形象不僅是靜止的,所運用的拍攝技巧和藝術表達方法等也各不相同,其在應用這些拍攝技巧和手法后,能夠帶給人們更加震撼的視覺感受[2]。
觀眾了解新聞事件不僅需要通過文字獲取信息,還能夠通過觀看圖片得到視覺上的沖擊,“有圖與真相”已經成為制作一期有價值信息的重要元素。而新聞攝影有很多技巧和藝術表達的手法,想要提供出獨特韻味,且觀賞性強,能夠奪人眼球的新聞信息成為攝影人員工作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一方面,拍攝的圖像能夠讓人們了解到更多有價值的新聞,充分理解新聞中傳達的各項事件,清晰的了解到新聞發生的整個過程,這遠比文字帶來的視覺感受更有沖擊力,其更有觀賞的價值。另一方面,圖片的應用價值越來越凸顯。例如拍攝人員往往能夠通過智能手機拍攝出整個新聞事件,進而吸引人們的眼光,受到人們的關注。例如有些攝影人員在秦嶺地區遇到大熊貓,通過使用一定的拍攝技巧和藝術手法,能夠還原當前的自然環境,進而傳遞出更多人們想觀看到的信息或者圖片,增強新聞的真實感,獲取人們的滿意。
因此,伴隨著新聞拍攝技巧和藝術手法越來越成熟,也給攝影人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想要增強新聞攝影的靈活性和真實性,攝影人員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捕捉到更多美好的場景,進而一定程度上滿足觀眾對于新聞真實度,追求真相的更高追求。
抓拍技術考驗著一個人能力和技巧掌握的成熟度。這是新聞攝影中比較常見的技巧,通過抓拍以形成更多可供觀賞的照片,還能夠捕捉到更多人們喜歡且具有表現能力強的畫面,進而使得攝影出的作品更具有沖擊力,保障新聞在傳達時具有一定的價值和較強的力度。到目前為止,很多觀眾喜歡上了抓拍的照片,一些廣受好評的新聞攝影作品,都是通過抓拍技術所呈現出來的,如一個動作、一個笑容、一滴眼淚等都能夠表達出被攝影者的內心情感。因此,新聞攝影時,攝影記者應該合理應用抓拍技術,幫助攝影工作者在作品中能夠更好的傳達信息,使得新聞攝影質量和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在這種情況下,攝影工作人員需要全面增強自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的敏感度,把握好拍攝的時機,借助自身攝影的經驗和攝影的技術,積極應對在沒有取景素材或者拍攝的素材的情況下,如何抓拍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并凸顯出攝影的主體和重點內容,進而使得拍攝出來的作品更具實效性。
肖像作品應用到攝影作品中,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了解到整個新聞所傳遞的重要信息[3]。如通過拍攝到被拍攝者的生活情況、整個面部表情、舉止動作等,幫助觀眾了解到整個新聞作品所傳達出來的內涵,深刻體會到被拍攝者的心理動態,使得拍攝作品更有深層次的內涵。當觀眾在挖掘重要信息后,將新聞進行轉載、分享,使得流量得到提升,新聞價值也得到了重要體現。新聞攝影技術在不斷提升之后,肖像攝影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拍攝過程中通過提前做好巧妙的構思和構圖,能夠向觀眾展現出更加自然和真實的狀態,進而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讓大眾對于所拍攝的作品產生一定的聯想,觀眾也能夠通過此渠道加強交流和溝通。
拍攝的角度在攝影作品拍攝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是因為拍攝角度的不同能夠使所表達出來的內容或者闡述的內容等呈現出較大差異性。因此,新聞攝影拍攝時,應該對拍攝的角度等予以充分的考慮和研究:
(1)攝影時應用的平視方法。這種方法在應用后,通過將相機和被拍攝的物體等均處于一個平行線上,進而獲取更好的透視效果。平視方法雖然使用簡單、便捷,但是所拍攝的作品不能帶給人們強烈的畫面感和視覺上的沖擊。這種方式對于初學者來講更加適合,對于新聞攝影作品,并不經常使用。
(2)攝影時應用的俯視方法。這種方法就是相機位置要高于物體的位置,即由上到下進行的拍攝。俯視方法在運用后,能夠拍攝到更加廣闊的視野,拍攝到的景物也更加齊全,適用于拍攝更大的場面和宏觀的場景,例如:湖面、大草原、群眾聚集性的新聞事件。
(3)拍攝時應用的仰視方法。這種方法是相機的位置略低于拍攝的物體,且是一種由下而上拍攝的方法,即在拍攝后能夠使物體變得更加高大。這種方法主要是對標志性物體或者建筑物物體進行的拍攝,通過利用低角度拍攝的方法,能夠對拍攝的相關背景等進行淡化,促進整個拍攝畫面更加清晰和流暢,使得拍攝的主體能夠得到有效凸顯,主次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明確。
攝影作品質量提升的兩個關鍵性因素主要為構圖的因素和光感的因素。由于新聞拍攝與其他類型拍攝不同,前者比較重視拍攝的實時性,這就給當前的攝影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和難度。因此,這就需要攝影工作者對攝影短暫時機進行有效把握后,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合理設計和構思,并調整取光和構圖,通過采用閃光燈,有效控制曝光度,然后結合實際的情況開展補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夠使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拍攝出來的作品得到轉發、共享。同時,在應用閃光燈時,可以采用增設反光板的方法,使得光源能夠借助反光板所形成的漫反射效應,對光源不充分或者光照不充足的情況等進行有效改善,增強新聞組作品的質量。例如拍攝空間相對狹小或者拍攝較勁的物體時,需要將閃光燈的角度進行調整,即調到90°,并借助周圍墻壁或天花板的反光,對拍攝的物體等進行均勻地打光,使得拍攝出的作品質量更加優質[4]。
人物動態畫面在進行有效的拍攝時,攝影工作人員在鎖定拍攝的目標或者人物時,對其進行補充、想象,在將人體所表現出的各種動態變化融入到構圖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夠使得目標人物產生的各項活動不會對畫面的結構等產生一定的危害,這就要求攝影人員應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和應變的能力,這樣才能提供更加有用的新聞信息。
新聞類的節目在錄制時,鏡頭的高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新聞攝影工作者應該對鏡頭的高度進行合理調整,這樣才能使舞臺節目更有表現力,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觀賞體驗。但是新聞拍攝時我們經常看到鏡頭與觀眾之間情感交流時缺乏有一定的互動性,使得整個畫面布局遭到破壞,舞臺節目拍攝質量越來越差,人物面貌還經常出現扭曲等。選擇合理的藝術鏡頭角度能夠增強拍攝的效果,提升舞臺節目拍攝的質量,使得節目更有舞臺藝術感,對畫面的風格和布局等帶來更多的幫助。究其原因,畫面質量不高與拍攝角度有直接關系,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畫面的協調性,節目內容也將無法凸顯,使得觀眾在觀看節目時感到不舒服,降低觀看的體驗。
新聞攝影作品的好壞與攝影技術有較大聯系,只有增強攝影工作者的技術能力,才能幫助新聞工作者拍攝出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照片。因此,新聞攝影工作者在攝影過程中需要充分掌握攝影器材的特點,還應該增強自身攝影的能力,了解更多攝影技巧和藝術方法。由于當前攝影器材受到數字技術的影響,其呈現出了智能化發展的趨勢,攝影入門需求也越來越低,一些初學者只要借助智能化的攝影設備就能夠拍攝出優質的、大眾喜歡的新聞攝影作品,獲取大眾的喜歡和關注。而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新聞工作者沒有掌握攝影的技巧和藝術手法,那么在遇到拍攝過程中圖片清晰度較低、發生曝光等情況時,將會導致照片失真。因此,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掌握基本的攝影技術是成為一名合格攝影人員的基本條件,攝影人員在結合自身經驗控制好曝光度后,可使得拍攝的照片更加真實[5]。
新聞圖片應該著重突出其主體性,防止出現失焦的情況。新聞攝影作品在傳遞時,應該讓觀眾在觀看之后更快的了解到新聞中所要表達出的內在含義,進而更加明確地表達出新聞事件中的內容。因此,攝影過程中攝影人員應該將關鍵的畫面放在主體位置之上,適當的選擇背景內容和背景色彩等,使得攝影圖片主次能夠凸顯,這樣才能進一步增強圖片的層次感,使圖片具有藝術之美。因此,這就需要攝影人員能夠掌握好藝術手法和攝影技巧,在對背景進行虛化后對背景進行過濾,進而凸顯出攝影作品的主體性。
由此可見,新聞攝影工作者應該不斷增強自身的業務能力,全面遵守相應的職業操守,根據新聞的主體或者當時的環境等,合理的應用拍攝技巧和藝術方法,從而使得新聞攝影工作者所拍攝出來的作品更有新聞性、藝術感。同時,新聞畫面想要更有層次感,應該突出主次之間的關系,在構圖上突出主要內容,文字也要盡量簡潔,這樣才能為大眾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作品,進而直達人們的內心,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