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厚安,薛貝貝,袁 軍
(昌吉學院 體育系,新疆 昌吉 831100)
“要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在高校武術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勢在必行,高校武術教學內容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武術教學對促進大學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立德樹人是當下人才培養的最基本要求。立德樹人理念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將德育放在第一位。高校武術教學中德育工作尤為重要,德育不僅能夠體現中國武術的精髓,同時還是當下人才培養的要求。課程思政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德行,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高校武術教學中,在武術學習和訓練中,對學生思想產生深刻影響,以立德樹人理念作為人才培養要求。
中華武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很深的民族烙印。高校武術教學對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實際教學和訓練中,教師所強調的僅僅是武術的一些表演動作和技術要點,很少涉及武術文化內容。學生所掌握的武術專業素養,也只是單純地完成課程要求,沒有產生深度的研究和學習欲望。在課程思政理念下,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武術課程中的思政內容,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理念作為武術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學生對武術課程產生更加感性的認識,進而傳承武術文化。
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單一的武術專業型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武術人才成為當下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武術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十分廣泛,除了進入武術教學崗位外,還有武術表演、影視表演、商業搏擊等多個領域,不同的職業發展方向需要不同的職業素養,而這種職業素養依托于個人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武術教學以綜合素質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以滿足社會對綜合性武術人才的需求。
武術不僅具有強健體魄、娛樂身心、修身養性的功能,同時還承載著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的價值。高校武術教學內容本身具有豐富的思政元素,對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以及高尚的愛國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愛國是武德中的重要內容,也是習武人的首要目標。在高校武術教學過程中,把愛國教育貫徹始終,教師可通過武術英雄人物的宣講、觀看視頻等方式,在學習與討論的過程中,把愛國精神傳遞給學生。
在高校武術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以快樂體育為指導理念,考核也不應該只是走過場。每個武術動作的練習,都要經過反復錘煉,追求高質量、高標準。在重復練習的過程中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在追求武藝精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不斷追求、探索的匠心精神。
文化是區別于其他國家、民族的根基,因此堅定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課題。武術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形成了武術文化,體現著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高校武術教學要將道、技融合,不能以技為教學的全部,要讓學生認識、理解武術文化,促進文化自信教育。
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自身要有高尚的德行,一身正氣。高校武術教學思政功能的實現,關鍵因素在于提高高校武術教師思政能力和水平。第一,高校武術教師應加強思政理論學習,提升思政素養,將理論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再從實踐中積累經驗、方法,不斷強化教師的思政理論知識,提高自身德行,提升教學中的德育能力,形成以自身為標桿的榜樣作用。第二,高校體育系院、部門應定期組織教師集中進行思政理論學習,經常開展思政教育經驗交流活動,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學習,將教師思政能力納入年終考核范圍。第三,高校武術教師要有創新意識,要有責任擔當。在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下,教師要主動承擔起武術教學思政教育的責任,在教學中深挖武術教育的思政內涵,勇于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研究武術教學與思政結合的機理,不斷提升武術課程思政的價值和效用。
目前,高校教學考核評價體系較為單一,德育教育缺乏完善、詳細的考核制度和評價體系,導致德育教育偏形式化,不能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因此,要想實現高校武術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就必須創建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將思想品德、社會公德、愛國品質作為考核內容,避免單純以課程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考評工作對教學育人的引導、監督和激勵作用。將德育態度、德育水平、德育效果、思政教育轉化效果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評價標準和指標應盡可能具體化,并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支撐德育評價體系的開展與落實。
校園武術德育文化的核心是指武術運動中尊師重道、自強不息、見義勇為、嚴于律己、愛國主義等精神,在武術運動中通過自我鍛煉、自我挑戰而達到強健體魄、娛樂身心、修身養性的目的。高校可以通過加強媒體輿論宣傳,組織校園武術活動,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創設武術鍛煉的良好氛圍,促進校園武術德育文化對高校學生的熏陶浸染。通過潤物細無聲的影響,使高校學生有組織、有目的、樂在其中地開展武術運動,讓武術德育文化深入人心。
課程思政與高校體育教學融合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客觀需要。武術教學是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教學內容本身具有豐富的思政元素,對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以及高尚的愛國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武術教學應深挖武術思政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積累教育經驗,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