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昊
(全北國立大學藝術學院,韓國全州 54896)
21世紀以來,全球各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水準均在不斷提高,其中流行音樂以其獨有的藝術魅力及多樣化的傳播方式迅速占據著文化傳播的市場份額。韓國于1998年即提出了“文化立國”的發展戰略,作為文化形態之一的音樂也必然是被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1]。在所謂的韓流文化中,流行音樂始終占據相當的比重,影響力甚至蜚聲國際。韓國是世界范圍內少有的本土音樂產品占主要市場份額的國家[2],其音樂產業發展的成就值得學習與借鑒。
本文從音樂美學角度出發,對韓國流行音樂發展的現狀與成因予以分析。
韓國音樂產業發展快速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政府的大力支持。韓國在文化發展策略上有著放眼世界的規劃,尤其近十年來其流行音樂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發展迅猛[3]。韓國政府支持音樂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而推廣發展,不僅頒布了《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等針對性的政策,并專門成立研究院,支持用音樂產業來開拓文化產業的道路。韓國諸多藝術管理公司實力雄厚,承襲了歐美藝術管理體系特點,這也是音樂產業發展較早、較好的原因之一。專業化的藝術經營人才懂得如何針對音樂作品、音樂表演、音樂消費群體等進行周密的營銷和策劃。此類人才不僅通曉音樂的風格特征,而且更懂得如何去用現有的途徑和平臺與觀眾間搭建溝通橋梁,讓潛在觀眾群體產生消費藝術的欲望,從而實現推廣與盈利的目的。新媒體平臺的拓展使得音樂的推廣相對迅捷,尤其第四媒體(網絡媒體)兼容性較強的文本結構方式、信息傳播方式與媒介營銷模式等對大眾流行文化的傳播更是如虎添翼[4]。韓國在生活方方面面均有植入流行音樂,無疑直接推動了音樂文化產業的不斷升級與發展;專業的偶像歌手、偶像團體培養以公司外包的練習性培訓為主,將選拔出的優秀年輕人從零起點起不斷學習、提升外在形象與內在修養等,兼在唱歌、舞蹈、表演等方面進行綜合訓練,最終才能“出道”,作為音樂產品營銷而帶來效益。
韓國的音樂產業發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強調音樂作品要有非常高的質量,高質量的音樂產品才會被接受而不斷的盈利,反之只會斷送這條產業發展的道路。
音樂產業的發展升級最關鍵的要素就是受眾群體的接受程度、消費水平與消費能力。流行音樂的受眾群體具有“平民性”的特點。與古典音樂不同,欣賞主體不會過分在意音樂的內涵及表述,而是流行音樂注重音樂的形式、視覺和聽覺的流行音樂。流行音樂形式多樣、類別眾多,最為常見的就是偶像團體演出、街邊藝人演出、商場及校園內的一些小型舞臺演出。但無論是在哪里演出,現場幾乎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效果,可見流行音樂的美符合大眾審美的口味。作為聽眾,此類流行音樂多以帶有搖滾的歌唱(K-POP)為主,更能與人的主觀情感契合,或能引起人的生理反應造成音樂帶動身體運動的效果。卓菲亞·麗莎指出“音樂導致的表情運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種類就是具有音調特征的人類口語。因此,這種音調在音樂中起到巨大的作用。”韓國流行音樂長于“融合”,很巧妙的將音樂、文化、表演融為一體。流行音樂的很多歌曲都會融合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一種接地氣的感覺。
韓國的流行音樂類型較多,且基本都與韓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類型多樣的音樂不僅是吸納西方音樂的結果,也有部分東方音樂的因素,這樣對擴大受眾群體是十分有利的。筆者在韓校園內,隔三差五就發現有小型流行音樂會的演出,此類音樂會大多是時下非常流行亦或是青年群體耳熟能詳的歌曲,通過自發性的組織、結合而表演的一種小型娛樂節目。但小型節目的演員素質與表演技能非常優秀,短時間內就可以編邊唱邊跳的流行節目,可以看出表演者和欣賞者對于此類流行音樂的熱愛。
韓國父母對于孩子學習音樂往往沒有偏見,反倒是覺得總是學習是一件很苛刻的事情,無論家長個人對流行音樂喜歡與否,總歸在內心上是接受的。韓國的流行音樂產業呈現出非常明顯的“粉絲經濟”特征:低齡化的消費群體與粉絲型消費方式[5],所以學生是音樂消費的主要群體。如果投資子女音樂教育,那么家長也是比較容易接受,畢竟學習音樂也是使孩子獲得成功的一條道路。
從音樂表演的角度分析,韓國流行音樂有其獨特的表演方式風格。此類的音樂表演者的技術性要求極高而且要長于體態語言表達及溝通,練習生這個團體就是專為音樂表演而設立的人才工廠。這個人才群體需要學習各種不同的表演方式及表演特點,且他們要隨時切換自己的角度、表演方式等,通過不同表演方式、不同表演特點、不同表演層次而取得欣賞群體滿意。要在舞臺中將自己與表演合二為一,根據現場的氛圍及表演的需要,靈活運用基本技能進行氣氛掌控。觀眾的審美水平要與表演的審美追求有某種程度的同構關系,才能充分使觀眾產生與其內心的情感宣泄及生理運動的聯覺。流行音樂的創作者與欣賞者充分被表演所連接,從而在觀眾、聽眾的反饋中實現作品與表演的價值。
從音樂欣賞的角度分析,最高層次追求可能就是“共通”感的營造。不同階段、年齡、文化的群體的差異會有著不同的審美標準,但大眾對于流行音樂的審美,更多的是對音響的主觀感受以及對舞美的視覺接受。不同的流行音樂會對人的感情造成不同的影響,但真正能與欣賞主體內心情感碰撞到一起的,才會出現沉浸式的體驗。欣賞者總是抱有一種審美期待,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色,舞臺的燈光、布景以及表演主體的顏值、舞姿,都會對欣賞主體形成審美共鳴效果。韓國流行音樂的受眾群體基本可以說都是用感性的方式欣賞音樂的形式。
從審美感知的角度分析,韓國的流行音樂在大部分韓國人眼中是風頭無兩的審美文化,且韓國流行音樂的出鏡率要遠比韓國古典音樂出鏡率高的多。韓國流行音樂的審美或價值取向不能與其他音樂的種類一同看待,是因為此類流行音樂的本質、形式、用途等方面都會與其他音樂有所不同,因為流行音樂主要針對的是普羅大眾,既不像歌劇的受眾性,也不像古典音樂的受眾性,所以流行音樂的價值取向中平民性是最基本的取向。除了平民性以外,韓國流行音樂還具有商品性、娛樂性的特點,這也是流行音樂能生存下去的主要目標。就商品性而言,韓國流行音樂的的內容或題材上并不會注重選擇有教育意義或哲理性的,一般都是較貼近生活的題材。韓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較其他國家更追求時尚性音樂與舞美的結合使得韓國的流行音樂盡可能滿足各個階層人們的心理與審美上的需要。
本文主要從韓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狀況、發展模式、表演方式等著手,分析韓國流行音樂的諸多推動性因素與其流行音樂在國際流行音樂中的地位。目前看來,韓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已被大多國家接納并認可,韓國也在用審美文化的手段實施著自己的文化戰略。韓國流行音樂的音樂風格定位、發展規律及產生的系列影響都與其他國家有著不同之處,從歷史、觀念、流派、創作、風格等研究韓國流行音樂發展的成就,創作可以對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產生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