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陽 鄭州師范學院
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目標旨在培育優秀的聲樂表演、教學人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以樂理作為引導,技巧作為載體,大力弘揚我國傳統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后,線上+線下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廣泛推行,這一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碎片化時間,兼顧到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可以顯著提高其學習能力。
聲樂課程屬于音樂專業的重點科目,是為學生提供的專業化、高素質音樂教育,在課堂上,除了要為學生講述歌唱技巧、歌唱理論之外,還要以此作為教育載體,提高學生的綜合表演素質和演唱能力,積極弘揚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為國家培育大量的音樂文化繼承者,提高我國音樂文化軟實力。近年來,國家、社會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對于高校的聲樂教學,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在聲樂教學上,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培育出兼具實力和創造性的學生。聲樂專業學生與學術型專業學生不同,他們除了要掌握聲樂知識,還要具備扎實的實踐應用能力。另外,聲樂專業教學與學生后續的工作也有密切聯系,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需要關注其實踐能力的鍛煉和培育,而在現有的高校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學模式大多是在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對實踐能力的關注內容較少,實踐操作上也存在一些漏洞。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聲樂專業的教學包括基礎聲樂理論內容、聲樂作品風格、學習技巧講解、聲樂作品內容解讀、作品二度創作、舞臺表演技巧等,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將其制作為精品微課視頻,用于學生的課前預習。微課視頻的制作,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收能力,提前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和學習要求,再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制作出具有實踐性、趣味性的微課視頻,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種預習方式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鍛煉其實踐能力。通過微課視頻,可以將聲音、聲樂、圖像深度結合,將其形象展示出來,讓抽象的聲樂內容變得可視化,打破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提前解決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困困擾。比起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視頻不會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限制,不管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學生都可以自主來安排預習,對課堂中的知識點進行反復學習、鉆研,將自己不懂的知識點標記下來,在課堂上重點分析,這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具體的概念、知識,并通過留言將疑惑之處提交給教師,教師通過對學生疑惑知識點和難點進行分析,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進行答疑解惑。這種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也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課堂上,師生一起探討、交流,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利用慕課來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慕課信息量大、資源豐富,目前,已經誕生了多個成熟的慕課平臺,在慕課的支持下,利用大型數據網絡課堂為學生營造出豐富的課堂情境,通過多種形式帶領學生自主學習、生生交流,充分凸顯出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有助于培育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既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多掌握,滿足他們的個性化發展要求,也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增強學生課后實踐能力,在這種模式中,課堂學習是關鍵所在,但是,課后復習也不能忽視。傳統的聲樂課堂上,一般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完畢后,就為學生當堂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課后缺乏跟蹤和指導,學生的復習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中,需要將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突破重點與難點。在課后復習上,可利用微課視頻和任務單的形式,為學生布置基本任務,并根據學生的提問和留言耐心為他們解答疑惑,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和理解情況來進行打分。考核方式上,改變傳統考核模式的不足,推行過程化的考核方式,既要關注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也要關注他們的課前預習積極性、課中學習情況等,讓考核更加全面,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定期舉辦交流討論會等,利用豐富多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在社會的發展下,高校聲樂教學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利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能夠實現線上與線下之間的深度結合,做到相互融合互補,解決了傳統線下教學的不足之處。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有助于鍛煉其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思維,而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興模式,應用時間還不長,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提升聲樂教學質量,要發揮出高校教師、教研室的作用,加大支持,實現商業教育模式的高質量改革,為我國的聲樂教育作出更大貢獻,培育出綜合能力過硬的聲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