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敏
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年的春季變得不同尋常,在“停課不停學”的原則基礎下,教育部全面組織和推行大學以及高中,初中,小學階段的線上教育教學活動。線上教育就是以互聯網為依托,實施遠程教育方式,實現在線學習。在實踐過程中,采用錄播,或者直播,以及線上咨詢、答疑、批改作業等多種模式來完成教育與學習。這種形式的教學是在特殊情況下的一種特殊的措施,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線上教學出現的問題,筆者對此進行探討。
一、小學低學段線上教育
(一)線上教育及特點
“線上教育”并不是這次疫情期間才開發出來的一種教育方式,它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產生與發展的一種具有一定技術特色的教育模式。線上教育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利用電視,互聯網以及其它各種多媒體組織教育教學。線上教育與其它教育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時間靈活性。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學生能夠隨時觀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時間靈活操作。
2.可重復性??芍貜托约纯梢曰乜础H羰菍W生聽一遍沒有聽懂,可隨時回看視頻,多聽幾遍教師的講解。反復學習能夠更好地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3.家長參與,共同助學。由于線上教育具有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特點,所以家長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幫助與協助學生更快地融入到學習氛圍中,有利于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教學程序連貫性。線上教學,具有更嚴謹的流程與內容,在教育過程中,可以不受課堂教育組織方面,以及維持課堂教育秩序方面的困擾,可以更專注與實質的教育教學內容,使教育更科學,更高效。
(二)線上教育的作用
1.學生自主性更強。教育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在課堂教育過程中,我們更多的教育工作內容是對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則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生在這種教育教學模式下,其自主性是相對較弱的。而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性學習,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其自主性,線上教學可以在這一方面給予一定的彌補。主要體現在學生可以對不理解的知識點,或有疑問的地方通過回放的方式來重新學習。
2.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更多。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已經把課程的內容組織得較為嚴謹和完善,所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關注學生的個性方面。教師與學生在線上互動方面會更豐富、更生動,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做客觀積極的評價,這種被關注的感覺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促進教學資源的均衡。中國的教育教學資源發展不平衡是不爭的事實,所以上好的學校,到好的班級一直是中國家長們希望實現的愿望,但是優質的教學資源是有限的。這種有限性限制了在教育方面的公平性。這次疫情期間,國家對線上教育非常重視,組織了高級別的教育教學工作者,錄制了高質量的教學視頻,讓全國的學生可以學習,享受到均衡的教學資源。
4.家長更多地參與孩子的學習中。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忙著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即使關注也是相當有限的。在這次疫情中,由于家長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沒有復工,家長與學生共同相處的時間更多,也有更多精力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
二、小學低學段線上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低學段約束力問題
小學低學段的學生沒有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線上教育在一般情況下,是在成人教育中較為普遍開展的一種教育模式,因為成人具有較強的自律。而這次疫情期間開展的中小學生線上教育,是針對沒有較強約束力的學生,線上教育無法及時維護與糾正部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做小動作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現象。這些不良現象勢必會影響到線上教育的效果,自學最大的敵人便是自己。
(二)學習氛圍問題
線上教學沒有及時檢驗效果,學生就隨便聽聽課,大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意識不到教學的重點,更談不上熟練地掌握知識點。在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一般會反復強調教學的知識點和做一系列的提問與測試。而線上教育的流程是連貫的,對學生的關注不可能與課堂教育那樣全面與細致,學生敷衍了事的情形相當普遍,在學習氛圍方面是無法與課堂教學相比的,在學習效果方面欠佳。
(三)家長監管力度欠缺
因為家長白天要上班,極少時間在家照顧孩子,直接買一臺手機或者電腦給學生在家上網課。由于低學段的學生自控力不強,會拿手機或者電腦玩游戲、看電視劇等。
(四)缺乏教師的現場指導
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教師的現場指導,思路必然會稍微與傳統課堂有區別。因為教師無法面對面覺察學生的問題,講課結束也就結束了,學生很容易跟不上思路和錯誤理解教師的意思等。
三、解決小學低學段線上教育存在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教師需要進行自我心理調節,以便保證良好的授課狀態
線上教學與傳統的現實課堂教學最不相同的是,教師與學生不在同一個空間,無法真實面對面授課,而是對著多媒體這類的聯網設備,一邊操作一邊講課,這會造成信息不完整、反饋不及時等問題。并且這次是因為疫情而開展的線上教育,所以較為倉促。習慣實施課堂教育的教師還沒能完全適應線上教育,對相關教育設備的操作不熟練,對突發的一些狀況不能很好地應對,這些都對教師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此外,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擔心:自己的形象是否良好,學生們能不能聽清楚自己講的話,甚至有沒有在聽等等。這些都很難把握,有一種失控和無助的感覺。產生這些焦慮應該是普遍的現象,筆者也不例外。此時,要告訴自己,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大的,只是時間的問題。保持良好的心態與冷靜的頭腦,經過一番心理上的調節和暗示,情緒和精神上都會有釋懷的感覺。
(二)明確家長責任,有效監督指導學習
線上學習,有部分學生沒有計劃且自律性較差,家長在這次特殊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發揮重要的積極的作用。線上學習中,使用電腦或智能手機成為一種必要,由于部分學生嚴重缺乏自律,他們用電腦或智能手機聊天或玩游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監管責任就應當由家長來實施,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家長針對的是一對一的學生,更要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在方式方法上,要具有科學性和親和力。提升家校共同育人的能力,進一步明確家長在教育活動中定位與責任。學校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引導家長提高監督與協助學生學習的能力,制定細致的網上學習計劃。在此過程中,家長應當給予適當的引導與積極的評價,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網上學習習慣。
(三)讓學生養成一個“他律”到“自律”的過程
人是有惰性的,要擺脫惰性的困擾需要長期的訓練與心理培養。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對他們來說,好玩有趣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學習就顯得相對枯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律性相當重要。這是一個從他律向自律轉化的艱難過程,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努力而實現。在他律階段,教師與家長可以合理地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并配合合理的獎勵,對他們取得的學習成果給予積極的評價,逐漸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自律性也就形成了。每個學生的情形都是不同的,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需要有親和力,需要有耐心,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