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露
【摘要】本文首先對文中關鍵詞,即“互聯網 +”、“互聯網 + 教育”、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了核心概念界定,接著本文分別以研究視角的不同,分別對“互聯網 + 教育”和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了概述,最后得出結論與研究的展望。
【關鍵詞】“互聯網 +”、“互聯網 + 教育”、英語學習活動觀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日益加快,以慕課、創客、翻轉課堂為代表的“互聯網+”教育已經初步形成。“互聯網+”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以及高效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推動了教學模式改革,讓教育行業看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2017年,《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此新課程改革的教育大環境下,“互聯網+教育”的出現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挑戰。英語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將“互聯網+”與英語教學實踐相融合,在課堂上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 、概念界定:
“互聯網+”是互聯網在現階段發展的新形態和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推動下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技術與各行各業相融合引發的一系列的巨大變革的運動過程和行為效應。
“互聯網+教育”是教育在線化、數據化、可視化、自主化、個性化;教育資源無所不在,學生可以按需動態索取:教與學模式發生變革,泛在學習、互動學習成為主流。秦老師把“互聯網+教育”定義為一種新型教育形態,反映了“互聯網+教育”的本質。“互聯網+教育”并非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教育上的應用,也不僅僅是教育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各種教育、學習平臺:而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 ]。
二、“互聯網 +教育”的概述
(一) “互聯網 + 教育”內涵研究。
關于“互聯網 + 教育” 內涵,學者們都有各自的見解,有的認為就是教育信息化,有的認為就是在線教育,有的認為就是形成智慧教育,有的認為就是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O2O模式。 [ ]認為應把“互聯網 + ”教育看作新常態下教育發展的新范式,應 把“互聯網 + ”思維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認為“互聯網 + ”實質是人才培養模式、學習模式及辦學模式的創新,這樣“互聯網 + ”教育的作用才會真正發揮,會給教育全領域、全過程、各環節帶來深度變革,并重塑一個開放創新的教育生態系統。 [ ]認為“互聯網 + 教育”就是通過信息 網絡技術將教育注入互聯網基因,實施包括從人才培養目的、人才培養過程和人才培養評價等全程的變革,以及支撐人才培養的機制體制變化,實現以互聯網為支撐的生態化教育,以滿足互聯網經濟時代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實現教育全局性發展、戰略性轉型。
(二)“互聯網 + 教育”變革路徑研究。
“互聯網 + ”對社會及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帶來了生產、營銷、生活及教育等各領域的變革。 [ ] 認為“互聯網 + 教育”推進了智慧教育環境變革、課程形態變革、教學范式變革、學生學習方式變革、教學評價模式變革、教育管理變革、教師發展變革、學校組織變革。這些變革路徑促進了我國各級教育的發展。[2]從重塑教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規、完善基礎設施、變革組織機構、創新辦學模式、加強學習分析六個方面提出了確保“互聯網 + 教育”的變革發展路徑。
(三) “互聯網 + 教育”機遇及發展趨勢研究。
[ ]從政策、電商發展、教育資源云服務、網絡環境改善、 教師信息素質提高五方面分析了“互聯網 + 教育”的可行性, 并闡述了其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突破學習時空限制、加快學 習方式變革、變革原有教學方式、豐富學科課程內容等方面的機遇,同時也闡述了面臨的挑戰和相應的對策。 [ ] 認為“互聯網 + 教育”的發展趨勢呈現出教學模式多樣化、教育中心明確化、移動學習便捷化、數據運用價值化等 趨勢,并提出了促進“互聯網 + 教育”的推進機制。
在互聯網+教育以及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考慮如何利用互聯網+教育技術將英語學習活動觀落實到實踐中去。
[ ]秦虹,張武升,“互聯網+教育”的本質特點與發展趨向[J].教育研究, 2016, (6):8-10.
[2]南旭光,張培.“互聯網 + ”教育: 現實爭論與實踐邏輯[J].電化教育研究,2016,9: 55-61.
[3]吳南中.“互聯網 + 教育”內涵解析與推進機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6,1: 6 -11.
[4]余勝泉,王阿習“互聯網 + 教育”的變革路徑[J].中國 電化教育研究,2016,10: 1 ~9
[5]平和光,杜亞麗.“互聯網 + 教育”: 機遇、挑戰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6,1: 13-18.
[6]安鑫,楊亞芹.“互聯網 + 教育”: 內涵、趨勢與推進機制[J].中國成人教育,2017,3: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