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萍 李媛媛 顧凡 王靜怡
摘要:講好中國故事是樹立國家形象的有利途徑,向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既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不斷走向國際化的必然要求。講好中國故事既要精選故事內容,也要重視講故事的方式方法,還要引導留學生自己講述中國故事,這樣才能有效地助力中國故事走向世界,提升國家形象。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 中國故事 講述 策略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促進了各國學生間的交流與學習,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來華留學生的數量也日益增加,來華留學教育是國家外交戰略重要的一環,向來華留學生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培養留學生們“知華、友華、愛華”,[ 1 ]向世界展現文明、多元、全面的中國,是高校留學生教育的光榮使命。
一、向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國家形象
來華留學生處在中國,對中國有最為直接的了解,是中國文化和故事對外傳播的捷徑。向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這不僅有助于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人才,更有利于我們向世界各國展示良好國家形象。
2.有利于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
目前,我國已基本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與高校內涵式發展,穩步提高了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水平,高等學校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來華留學生數量逐年遞增,向這些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既能展示我國發展的新實力和新成果,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和現代化的現實需要。
3.有利于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和學業發展
人們置身于陌生的文化或者國家中,會感到孤獨、寂寞,體會到文化休克,高校要采取措施來幫助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知華”是留學生教育的基礎,通過講故事,讓留學生知曉中國的文化,培養他們的跨文化適應能力,增進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建立對國家的親近感,促進學業發展。
二、向來華留學生講中國故事的內容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眾多值得宣講的故事,如四大發明、中華美術、中醫、武術等,也有豐富多彩的節日民俗,更有各個高校的校史校情,都值得將故事里沉淀的中華精神向留學生講述。
1.講述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
千百年沉淀下來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所有中國故事的精髓。如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人合一”,國家間睦鄰友好的“親仁善鄰,國之寶也”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和發展道路間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等理念,對于解決當前諸多問題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同時,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如“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及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思想文化都是中國故事的優秀素材,講述這些中國故事能夠引起留學生的共鳴,培養他們的“知華”知識。
2.講述社會美德故事
社會美德故事體現了作為人性的光輝,更能夠激發講述對象內心的道德共鳴。中華民族擁有誠實守信、自強不息、敬業奉獻、見義勇為等傳統美德,這些美德維系了中國數千年的社會秩序。[ 2 ]公益組織和人士扶危濟困善舉、道德模范的事跡、普通民眾演繹的好人好事好風尚等不斷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涌現。例如,歷年來中國評選出的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在國家遇到難事的過程中,中國社會各界涌現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的精神和感人故事……這些故事閃爍著人性光輝,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的精神品格。
3.講述歷史上的國際交往故事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貫奉行友好、和平的外交政策,古有鄭和七次下西洋,馬可波羅游記,近有中非友好互助,今有特殊時期中國對外援助等感人至深的故事。[ 3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促進世界對中國改革、發展及對外工作方針的理解與認識,努力向世界展現一個多姿多彩、和平發展、文明進步的中國,要主動講好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高校可以查閱中國歷史上與各國交流的歷史,根據留學生來源國進行整理,這樣有助于縮短與留學生的情感距離。[ 4 ]文化交流與教育合作成為對外交流的“潤滑劑”和“助推劑”,面對來華留學生,這些情真意切的友好國際交往故事是我們高校不可多得的故事素材。
三、向來華留學生講中國故事的策略
來華留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要向他們進行中國好故事的傳播,除了要精選傳播內容,還要重視傳播途徑、傳播方法及傳播主體等多方面因素。
1.融合多學科知識,奠定來華留學生的理論基礎
“知華”教育是開展留學生教育的基礎,要講好中國故事就要讓留學生們“知華”,這就涉及到多個學科的內容,如跨文化、文學、歷史、新聞傳播學等,有必要吸收多個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幫助來華留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傳播中國故事。做到“知華”,漢語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漢語的字、詞、句、章都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此外,需要開設多種文化類課程、跨文化交際輔導、中華歷史講座等,讓學生們接觸到真實、全面的中華民族。目前特殊時期諸多的中國故事彰顯了驚人的中國效率、凸顯了磅礴的中國力量、展示了強大的中國精神、弘揚了廣博的中國文化、突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倡導。
2.集合多支隊伍力量,豐富故事資源
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涉及到各個部門的人員:專業教師、輔導員、行政管理人員甚至包括中國學生,對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需要這些人員的協同配合和積極參與,各部門共同發掘故事案例,豐富故事資源。傳統文化故事、美德故事、節日習俗故事、國際交往故事是生動的教科書素材,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因素來充實教育資源庫,如科普知識教育資源讓人們崇尚科學、人生價值觀教育資源讓學生學會在責任與擔當、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令學生體會到愛國是具體的、生動的、生命教育資源講述了生命無價、人民至上等。要給留學生講好故事,各部門相關人員既要有故事資源,也要有知識儲備、跨文化溝通技巧、外語能力等。
3.整合多種載體,拓寬故事傳播渠道
課堂教學是留學生教育的主要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必須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把專業教育、中國文化教育、中華歷史及國情教育整合到課堂中實施融入式教學,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推動留學生的“知華”進程。各類活動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高校可以積極為留學生舉辦各種文體活動、文化講座、民俗展覽、社會實踐等,讓他們多角度、較全面地感知校園以外的中國,了解真實的中國,讓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感知中國,做到“友華”,發展成積極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此外,信息媒介、主題網站和網絡平臺也是不可忽視的載體。來華留學生的學習和住宿多呈現個體化、分散化特征,這樣信息手段就愈發重要了。高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QQ群、論壇等渠道,因時因地制宜,講好中國故事。
4.組合多種方式,引導留學生自己講述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是我國外宣工作的新要求,對來華留學生的教育要重視“講好故事”,要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更好地實現外交理念的國際理解和認同,展示正面積極的國家形象,高校還應該創新方式方法,使用“利用他者來講述自己”的文化傳播策略,引導留學生自己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故事,“來華留學生浸潤中國文化之中,在系統學習中華文化的基礎上,成長為了中國故事最出色的講述者。”[ 5 ]自改革開放以來,留學生數量逐年上升,他們是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直接體驗者,他們經歷了中國的巨大變化,他們是向其國內講述“中國改革開放故事”的最佳人選和最可信賴的傳播者。講好故事的前提是有直接的教育體驗,高校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改革開放故事之外,還可以針對性地開展多種文化活動,如“走近社區近距離了解中國民眾”“與志愿者對話”“改革開放演講比賽”等,創新對話形式,促進中外學生互動交流,增進理解,為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奠定基礎。同時,積極利用新式傳播方式來宣揚故事,如通過各種微信公眾號、公共網站來發布故事,或者使用“互聯網 +”和智能網絡教育平臺來儲存和發布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的視頻、演講比賽的同步直播等,這樣留學生可以將視頻鏈接分享給國內的親朋好友,此舉不但可以增強留學生學習和講述中國故事的積極主動性,而且能夠使得他們講述的中國故事更具直觀性和影 響力。
隨著國際形式的不斷變化,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發展新時代。隨著來華留學生隊伍的不斷壯大,我們要不斷關注并分析高校、來華留學生、中國故事之間的關聯,不斷研究給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策略,更好地服務外宣工作。
(本文系2020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提升跨文化素養,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項目編號:202011054024Y)
(責任編輯:李雪威)
參考文獻:
[1]魏禮慶..來華留學與國家戰略.[EB/OLJ.http://www.jyb.cn/world/cglx/201511/t20151125_44352.html,2015-11-25.]
[2]馬春燕.來華留學生:中國故事講述者與國家形象宣傳員[J].社會科學論壇,2017-(12):220-229.
[3]李冰..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路徑研究[J].教育評論,2019-(2):86-89.
[4]吳建章,曹云霞等..新時代高校向“一帶一路”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策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87-90.
[5]萬秀麗,劉晶瑩..“一帶一路”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探析[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