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清
摘要:高職院校的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隨著生源的不斷增加,貧困生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長。高職院校貧困生在心理上相對其他同學來說更為敏感和脆弱,特別是一些家庭突發變故導致家庭經濟迅速下滑的學生,突如其來的經濟變故導致生活發生較大變化,很容易使他們產生消極心理,從而影響學業。高校輔導員老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應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幫扶和關注,用愛心去溫暖學生,進行適時的心理疏導和長期跟蹤引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追求上進的良好精神風貌。
關鍵詞:輔導員 貧困生 心理疏導 長期跟蹤
伴隨著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持續發展和不斷改革,我國高職院校的生源數量也在持續增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也不一樣,貧富差距也在逐漸拉開,高校貧困生的數量隨著大學生招生數量的增加也有了相應的增長。高職院校貧困生由于經濟方面的壓力,在心理上有著一定的弱勢,平時的學習、生活,甚至將來的就業承受的壓力比同齡人更多、也更大,日積月累會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甚至造成心理困惑。高職院校輔導員老師和學生們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對學生的了解也最為深入,可以用自己的愛心不斷對貧困生進行心理疏導和長期跟蹤引導,通過與這部分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讓他們建立對輔導員老師的信任和情感,打開自己的心門,把現階段的困難和煩惱傾訴給自己的輔導員老師,在傾訴的過程中,壓抑的情緒得以發泄,避免因為長期的情緒壓力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承擔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具體執行和實施職責,在平時的工作中,應給予貧困生更多的關注,多談心、多交流,走近學生,溫暖學生,化解學生心里的煩惱。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貧困生的特點及表現形式,從輔導員愛心角度出發,通過落實國家資助政策、用愛心幫扶學生、營造和諧的班級和校園文化氛圍,幫助學生充實日常生活,構建健康的人格,培養陽光的心理,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任務,成為國家發展的頂梁柱和接班人。本論文在撰寫過程中,就作者所轄班級的貧困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與貧困生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談。
一、貧困生在校的表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國家的資助政策得到體現
建檔立卡、低保、孤兒等困難類型的貧困生入學以來都獲得了貧困資助,其他類別的貧困生也獲得過貧困資助,國家層面和學校層面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政策都得到了公平、公開、公正的評定,貧困生享有了應得的資助政策,關系到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創建[ 1 ]。
2.貧困生在生活方面表現十分節儉
平均月生活費大多數在一千元以內,迫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影響,貧困生每個月的生活費用都需要精打細算,盡量精簡支出,一日三餐也是盡可能地節儉,平時沒有額外的物質追求和開支,只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個別貧困生甚至不知道下個月的生活費在哪里,只能通過業余時間去做兼職解決生活費。
3.貧困生中學習成績突出的不多,大部分處在中等水平
由于家庭經濟收入低、家庭主要成員患重大疾病、兄弟姐妹較多、家中遇到突發經濟變故等因素的影響,貧困生的學習成績突出的相對較少,大部分處于中等水平,平時的學習狀態較易受到影響。一部分貧困生甚至會對未來的就業產生焦慮感,對未來沒有清晰的規劃。
二、輔導員的愛心對貧困生進行心理疏導和長期跟蹤引導的具體措施
1.落實國家的貧困資助政策,讓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高職院校貧困生為家庭在經濟方面較為困難的學生群體,國家層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貧困生資助政策,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學校層面也制定了校級綜合獎學金等資助政策,目的在于幫助貧困生解決基本的學習和生活費用,順利完成大學三年的學業。首先,作為輔導員老師,自己需要十分了解相關的政策和評選程序,嚴格執行資助政策的相關條款,嚴謹、負責地收集貧困生的認定和佐證材料,公平、公開、公正地按照評定獎助學金的方法,評選出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其次,輔導員老師在獎助學金發放到位時,要引導和教育獲得資助的貧困生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獎助學金。獎助學金不同等級,金額也不同,對于貧困生來說是一筆較大的資金,輔導員老師應及時提醒貧困生將資助的費用用于解決學習和生活支出,不得鋪張浪費、追求名牌和享受等;輔導員應密切關注評定獎助學金的相關要求,關注生活中勤儉節約的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確保真正貧困的學生申請國家獎助學金,以緩解在經濟上的壓力。再次,輔導員老師可以指導貧困生在校內申請勤工助學的崗位,也可以指導學生用安全、科學的方式在校園附近利用課余時間做一些不影響學習的兼職,讓學生體驗生活的實際感受,從而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最后,對于以上幾個方面還不能解決全部的學習和生活費用的學生,可以指導學生申請助學貸款,指導貧困生按規定和要求準確、如實地填寫申請資料,通過助學貸款來繳納學費,避免因為費用的問題,影響到學生的畢業。
2.用輔導員的愛心對貧困生進行幫助和關心
對于離家外出求學的貧困生來說,除了經濟窘迫帶來的拮據感之外,周圍人們的冷漠和不尊重,也會造成心理傷害。輔導員老師應引導班級同學友愛地對待班級中的貧困生,輔導員老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關心貧困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給予貧困生更多、更細的關愛和關注。學生離開家人來到大學校園,跟自己的輔導員老師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輔導員老師除了為貧困生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幫助外,還可以用春風化雨般的愛心去呵護貧困生,多去班級中的貧困生所在的宿舍走訪,深入了解貧困生具體的家庭情況,掌握貧困生在學校是否適應校園生活,在人際交往、心理狀態、日常生活、學習情況等方面所存在的困惑和困難,及時給予幫助和解答,通過真心的付出獲得學生的依賴和信任,鼓勵學生打開心扉,把困難及時告訴自己的輔導員老師,熟悉了就容易信任,信任了便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做起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就更容易取得成效。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復一日、循環反復地去做,這就需要輔導員對班級的貧困生有強烈的愛心,不斷進行心理疏導,并長時間地進行跟蹤引導。
3.建設和諧的班級和校園氛圍,幫助學生充實日常生活
相對于其他同學來說,受到自信心和自身性格的影響,人際交往更容易遇到障礙。輔導員老師可聯合班團干部隊伍,傾心打造和諧、融洽的班級和校園文化氛圍,可在班級開展英語角、讀書共享會、學習興趣小組等特色活動,定期開展班級活動可以加強一個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豐富多彩的班級特色活動和和諧的校園生活能夠幫助貧困生保持陽光的情緒,貧困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班級和校園充實的活動中后,可以緩解來自于經濟、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同學之間的深入溝通和交流互動可以幫助貧困生盡快地融入到班級當中來,從而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來自于輔導員老師和同學之間的珍貴感情。輔導員老師在組織班級開展活動時,應結合貧困生敏感、脆弱的特點,細致地捕捉貧困生在參加集體活動中的亮點和突出點,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幫助貧困生建立自信心,從而逐漸實現自我肯定和認可,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4.輔導員老師定期對貧困生進行單獨訪談,做過細的心理疏導工作
在心理問卷調查、心理班會等活動中,了解到相當一部分貧困生十分渴望得到輔導員老師的關注和開導,但礙于辦公室、教室、宿舍等場地人員較多,一些內心深處的困擾不便于傾訴。輔導員老師可以定期地對自己所管理的班級中的貧困生進行單獨的訪談,可以提前約學生到寬闊的操場、校園中安靜的涼亭等方便單獨交流的場所,對貧困生進行交談,耐心傾聽貧困生的內心聲音,掌握他們在學習、生活、就業、交友、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和困難,一對一地進行心理疏導。對于心理壓力較大的貧困生,輔導員老師需要多次、循序漸進地進行心理疏導,長期對這一部分貧困生進行跟蹤和引導,建立貧困生個人檔案,真正急貧困生之所急,想貧困生之所想,做貧困生忠實的傾聽者和信賴的良師益友,引導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成為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時代大學生。
總而言之,高等院校貧困生的心理相對更加敏感和脆弱,需要輔導員老師對這部分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心,需要對貧困生不斷地、耐心地進行疏導和長期跟蹤,引導學生不管出身于什么經濟環境的家庭,成長過程中碰到過多少經濟方面的懸殊,不用跟周圍的同學和同齡人去比家庭經濟條件,更多的是去比學習態度、學習成效和自強不息的大學生奮斗精神風貌。作為與高校貧困大學生朝夕相處、關系最為緊密的高校輔導員老師,肩負著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使命和責任,高校輔導員要扮演好這個角色[ 2 ],應當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對學生的育人職責,多琢磨、多思考,積極探索高等院校貧困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心理特點,不斷創新開展學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堅持思想引領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循序漸進地開導高校貧困生的困惑,幫助學生建立陽光、健康、樂觀的心態,在大學這個美好的大家庭里,找到歸屬感,成為有溫度、有情懷、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大學生。
(責任編輯:姜秀靚)
參考文獻:
[1]曾薔,陳超.淺談高校輔導員對貧困大學生的精神關懷[J].經營管理者,2013(10).
[2]孟麗娜.淺談高校輔導員在貧困生心理疏導中的作用[J].學理論,2014(18):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