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第三中學 山東 青島 266041
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更加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這對于教學活動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如何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而通過良好的教學互動方式,將學生更為系統地融入到高中數學教學中來,無疑是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的。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大多以應試教育為出發點,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以此來獲取好成績,在這種狀態下,很多學生只是為了“學而學”,對于一些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缺乏變通,無法形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因此在遇到一些創新性強的題目往往便原形畢露。而新課標下,要求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提升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在教學中,深度挖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認知,增強師生課堂互動的意識。例如在講解映射與函數這一知識點時,教師要改變過去單一地講解概念、重點和計算方法的教學方式,而是要注意加強同學生的互動溝通,在教學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可以將集合、映射、一元函數知識點分別進行講解,然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三個內容間的聯系,讓學生總結學習知識點的特點和計算方法,然后通過例題加以引導,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點的深度融合,進而形成系統的認知,教師則適時給與引導,聽取學生的觀點和思路,并加以講解和完善,在互動溝通中有效掌握所學知識點。
為了提升教學引導的效果,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溝通,教師可以以數學問題為導向,持續推進課堂互動,通過問題互動引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再加上教師適時地幫助和點明,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相應知識掌握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圓柱體和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時,由于公式表明底面半徑和高度相同的情況下,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的三分之一。對于這一公式,教師不應該只是要求學生簡單死記硬背,而是應該提出問題:“為什么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會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呢?這中間的換算關系是什么呢?”通過拋出這一問題,讓學生展開思考和計算。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對于底面圓的底面積計算進行了分析,并了解了圓柱體的體積為公式:V=Sh=πr2h,而圓錐體的體積為圓柱體面積的三分之一,即V=1/3Sh=1/3πr2h,有的學生通過設置具體的數值進行計算,得出圓錐體體積,然后另外計算圓柱體體積,并通過圓錐體體積乘以3倍來分析是不是同圓柱體體積相同,甚至有的學生通過求導的方式去計算二者間的關系,通過系統地計算,加深了公式的認知。
高中數學知識點非常抽象,理解難度大,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知識點的綜合利用能力,因此教學的難度也非常大,一些知識點并不能夠直觀感受出來,使得教學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一些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展現。例如,在學習空間立體幾何的知識點時,由于涉及到眾多的知識點,需要學生運用各種點、線、面知識去計算線段長度、圖形面積、以及體積等內容,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和空間想象力的要求非常高。而常規的教學更多的是通過板書中的虛線進行表示,學生理解的難度較大。如下題:如圖所示,四棱錐P-ABCD的底面是梯形,且BA1AD,CD丄AD,CD=2AB,PA丄底面ABCD,E為PC的中點,PA=AD=AB=1。(1)證明:EB∥平面PAD;(2)求直線BD與平面PDC所成角的大小。

對于此題,通過多媒體進行旋轉和透視講解,讓學生掌握無法正面觀察到的面和線等元素,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取PD的中點Q,連接EQ、AQ,這樣就得到了平行四邊形ABEQ,故EB∥AQ,又AQ?平面PAD,EB?平面PAD故EB∥平面PAD。
而在解決第二題時,通過多媒體的有效呈現,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BE∥AQ,因此我們只需證明AQ⊥平面PCD,而要證明AQ⊥平面PCD,只知道AQ⊥PD,因此還需證明AQ⊥CD,要證明AQ⊥CD,可以利用線面垂直,即CD⊥平面PAD,已經知道CD⊥AD,PA⊥CD,所以CD⊥平面PAD,通過多媒體的呈現,將抽象畫的內容具象化體現出來,然后教師加以互動引導,并在全面掌握后教師引導學生在日常解題中形成良好的空間感,從而提升知識點掌握的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分組,讓學生彼此進行討論,教師通過教學知識點或者問題以及練習題的引導,讓學生展開討論。教師在此過程中給與指導和幫助,
通過互動交流,以此來提升知識點掌握的質量。例如教師在講解例題時,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分析多種解題方法。如下題:
若π/4<x<π/2,則函數y=tan3x的最大值為——?
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方法不限。學生通過討論有的采用二次函數求最值的方法得出結論為-8,有的小組則通過二次除以一次,均值定理得出答案。而教師則同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對于兩種方法的思路和優點進行分析,并適時引導學生還可以用導數求單調性的方法進行計算,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讓數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新課標要求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在高中數學中,更加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形成綜合系統的數學邏輯思維,轉變過去死記硬背,單純做題的教學模式。而教學課堂的師生互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將教學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成長,符合我國新課標教學的要求。在今后教學過程中,應該給與充分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