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鋒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職業規劃課程是高校大學生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于高校工科學生,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對提升大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就業水平和競爭力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目前高校在開展職業規劃課程教學時,存在著諸如學生參與興趣較低、學習效果不明顯、學生自我定位不準確等現象,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改變工科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項目情境中參與體驗、反思體會,對于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職業規劃課程主要針對大一新生開設,通過對成都某高校部分工科專業2020級本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共計528份,回收494份,回收率93.56%,95%以上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同度較高,但對于職業傾向和專業就業方向還比較模糊,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更適合哪種類型的職業,自我特長能力認識也不到位,忽略自身的競爭實力,擇業期望值也與現實存在偏差。
通過分析問卷調查結果,職業規劃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觀念滯后,任課教師重視程度不夠。由于該課程為管理學院開設的一門必修考查課,任課老師除了思政教師外,大部分為該專業輔導員兼任,部分師生認為政治教學就是說教,沒什么實際意義。教師不會花時間去鉆研教材,分析學生,更多的是照本宣科,虛的多實的少;而學生更不喜歡枯燥的理論說教,不會花力氣去思考學習。
2.課程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形式單一。任課教師不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規劃指導,制定個性化的職業規劃方案,在教學和實際指導過程中容易出現千篇一律的做法。
3.教學中不能充分體現專業特色,教學內容不能緊扣專業要求。主要表現在課程內容不能有效結合專業的行業背景、發展現狀和趨勢,脫離了專業屬性,缺乏指導意義。
教師教學能力是體驗式教學實施的前提。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指的是教師教學的態度和對學生的負責精神,更是教師對體驗式課堂的駕馭能力,尤其需要關注和強化對專業的認知度,包括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培養目標、職業路徑、就業前景和就業情況等,任課教師只有了解本專業的特性,體驗式教學才能落到實處。
職業規劃教育必須在質量監控范圍內運行,以保證教育效果的科學合理。要建立課程質量監控工作領導小組,對教學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工作考核重點包括人才培養是否圍繞專業人才需求展開,小組成員是否能夠按照職責分工嚴格履行工作職責,按照人才培養標準開展工作。課程質量監控要設計科學的檢測指標體系,結合專業及課程特色、個人成長規劃及個性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共性及個性監測,形成全面的教育質量監控。
體驗式教學對學習效果注重平時評估,體現個體的差異性和人性化??刹捎眯纬尚栽u價方法對課程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方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即學生的知識、綜合技能、態度等形成過程中檢測學生的進步情況,監控學生知識與綜合技能的提升,評價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最終以反饋的形式來使教師掌握信息,進而調整教學方案,提升教學質量。
通過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與項目情境案例,改變傳統的以教師和工具理論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努力提供符合教學目標的各類教學資料,讓學生在具體的項目情境中參與體驗、反思改變,使高校工科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呈現情境化、個性化的特點,讓學生真正在課程學習中獲益。
嘗試通過體驗式教學將職業規劃課程與專業學習緊密結合,開展專業對口和關聯度較高的企業教學合作,通過提供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實習基地、專業技能培訓中心等各種渠道,進行實訓課程、實踐教學等方式創新課程設計,讓學生在實際職業環境中學習,進一步提高本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用性和吸引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緊扣職業規劃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還應該從符合專業就業方向的角度,開展比如角色扮演、模擬游戲等多種形式的互動教學模式。可以由學生自己扮演本專業畢業后可能從事的職業角色,或反映某些職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社會現象,通過學生切身的情感與體驗來加深對本專業職業領域的觀察、了解和認識,領悟各類不同的工作角色,掌握一些技能技巧。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法將工科專業學生職業生涯情景融于教學環節,讓學生在體驗生活中掌握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職業感悟和體會,明確職業方向,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需要的技能,為以后就業和職場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