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劉昌晟 湖北航天醫院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教育深入人心,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資源庫建設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項目之一[1]。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建設適用適考的專業資源庫,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趨勢?,F以臨床專業資源庫建設為例探討專業資源庫的建設意義和方法。
教學資源庫可為師生輔教輔學,目前多所院校參與建設教學資源庫,大量課程資源上線。
但系統的專業資源庫仍缺少,技術技能課程資源不足。有些院校教學資源形式單一,資源更新不及時[2];專業資源庫存在重建輕用現象[3];教學設計不精巧,師生互動不強。因此,如何有效推進高質量專業資源庫的建設及應用,是高校教師思考的問題。
隨著在線教育的普及,知識獲取多途徑化,教學資源尤其是電子資源亟待完善,通過專業資源庫建設,完善微課、視頻等多種原創性教學資源,為資源建設持續發展提供基礎。
各課程使用平臺的差異為學生選課學習帶來一定困難,且部分課程未及時更新難以滿足學習需要,臨床專業資源庫建設為我校學生提供統一的學習平臺,助力學生在校學習、見習實習及專升本、執助備考等不同階段的學習,進一步提升職業技能。
資源庫建設,使教師建課流程從“單打獨斗”模式到“分工協作”模式轉變,統一建課標準和使用要求,促進教師教學設計、資源制作、課堂教學等能力提升,進一步推動混合式教學實踐。
隨著醫療技術飛速發展,行業人才需求缺口大,住院醫培訓周期較長,學生在校期間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臨床診療技能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通過專業建設調研,結合專業標準和臨床調研,系統設計課程體系,將源于臨床的實際工作項目作為專業課程主體教學內容,使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實際工作緊密關聯,建設以核心課程為主干的專業資源庫,確保資源的實效性。
以專業核心課程為基礎,將專業資源庫劃分為課程資源、實訓資源、考試資源3 個基本版塊,實行子項目責任制,保障專業資源庫的質量。
聯合教學醫院、合作院校共建共享,探索課程資源開放性建設機制,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課程、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課程等。在形成高質量專業課程的同時,通過合作開發繼教培訓課程,不斷豐富與完善專業教學資源。
依據國家臨床專業標準,從準確定位專業培養目標出發,設計調研方案,了解醫療行業發展及畢業生就業現狀,以此為依據確定《2021 版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基于《加快全省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從滿足專業培養目標和就業崗位需求出發,提出專業資源庫建設基本要求,確定合適的子項目。
基于課程的教學設計,以案例或問題導向教學為核心,制作相配套的教學資源,其內容包括:
1.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開發具有普適性的課程標準,為課程建設和教學實施提供基本框架方案。
2.課程教學設計
參照教學能力比賽,圍繞“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設計教學環節,優化教學過程,以建促教,最終有效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3.教學課件
開發配套的探究式教學課件,幫助學習者更好的融入課堂,理解知識,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4.微課、視頻資源
開發配套的微課,收集較好的網絡視頻資源,幫助學習者更好的理解專業知識,有效的完成學習任務。
5.演示錄像
每個實操項目配套開發演示錄像,幫助學習者反復觀摩實操規范和方法,幫助學習者提高實踐技能。
6.任務工單
結合執助考綱及課程標準,開發配套的任務工單用于課前導學,引導學習者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7.測試習題
開發配套的測試習題,用于隨堂測試及課后練習。
8.臨床案例
收集、整理配套的臨床案例,幫助學習者分析各科常見病的診治,觀摩臨床各科室工作實況。
臨床醫學專業資源庫涵蓋課程較多,建設周期較長,建設過程需要多個教學單位通力協作,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諸多問題,如課程質量參差不齊,課程建設周期較長,上線教學資源產權保護等。針對以上問題,高職院校須盡快制定課程建設標準及準入標準,實行課程負責人制,構建多維度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4],并通過各項舉措真正發揮專業教學資源庫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