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林
摘? ? 要:白皮松具有較高的生態和經濟效益,能夠在園林建設中當作觀賞性植物,同時呈現出相應的藥用價值。白皮松生長周期相對較長,繁育栽培技術比較落后,對其開發應用產生了不良影響。文章主要對白皮松繁育栽培技術和應用前景進行全面分析。
關鍵詞:白皮松;繁育栽培技術;應用前景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1-010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791.243? ? ? ?文獻標志碼:B
白皮松是我國稀有的常綠樹種,具有耐寒、耐瘠薄、適應性較強、病蟲害少等優點,在松樹類型中具有自身獨有的特色。
1? ?白皮松繁育栽培前主要技術
1.1? ?苗圃選擇和處理
栽培人員選擇苗圃的過程中,針對白皮松的實際生長特點和當地自然環境、地形、地勢等條件,選擇交通便捷、光照時間長、地勢平坦,同時在海拔1 500 m之下的山地當作種植苗圃,土壤選擇肥沃的沙壤土和腐殖質土,排灌更加便利,同時禁止選擇容易積水的低洼地帶。選好地塊之后,需要在白皮松播種的前一年秋季做好相應的整地作床工作。另外,應在苗圃地鋪上一層雜質少、疏松透氣的土質,同時對其進行消毒處理,有效消滅有害病原體,做好耙平工作,在上面鋪上有機質,保持鋪設厚度3~5 cm即可。
1.2? ?播種技術
栽培人員對白皮松進行播種的過程中,需要淋濕育苗床,主要以浸透苗床最合適,每年4月中旬為最佳播種時間[1]。白皮松在該階段處于生長期,能夠有效促進幼苗向木質化轉變,最大程度降低白皮松幼苗期病蟲害發生的概率,提升苗木的存活率。通常情況下,栽培人員應用條播的方式,保持20 cm左右的行距,7 cm左右的株距,不能種植過密,一般針對白皮松播種量要管控在1 500~1 700 kg/hm2。另外,栽培人員對白皮松種子播完之后,在其上方鋪蓋大約3 cm的土層,做好壓實工作。
2? ?白皮松繁育栽培技術
2.1? ?種子選擇和催芽處理
栽培人員需要注重白皮松種子的選擇工作,種子的質量對后期白皮松生長狀態起決定性影響。因此,栽培人員需要采種母樹,具有樹形良好、生長旺盛、沒有病蟲害,樹齡為20~60年等特征的樹種,通常情況下每年的9—10月份適合采種,當母樹球果顏色逐漸轉變成淡黃綠色最適合采摘。栽培人員采摘較早的情況下,會對白皮松樹的發芽率產生不良影響,當采摘較晚時,會出現鱗片裂開,種子散落現象。另外,在正式播種之前需要做好相應的催芽處理,以促進種子更快、更好地出苗,達到出苗更快、更齊的目的,在春季播種育苗的情況下,大多采用沙藏法催芽。栽培人員在種子播種前一年上凍之前,選擇干燥、向陽、背風的位置開挖淺坑,結合種子的實際數量確定坑長,深度保持1 m,寬度0.7 m,同時在坑底鋪20 cm厚的干凈濕沙之后,鋪3 cm左右厚的白皮松種子,之后在鋪一層相應厚度的濕沙,按照上述順序直到距離地面大約20 cm,埋好沙子,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防止鳥類損壞[3]。栽培人員采用沙藏法進行種子催芽的過程中,需要在坑中間插幾根木棍,便于透氣,天氣回暖應加強種子檢測力度,當出現50%以上的裂口種子可以進行播種,提升種子發芽率,保證出苗整齊,便于白皮松后期健康生長。
栽培人員針對干藏種子可以應用浸種法催芽,通常情況下在種子播種之前的50 d進行,將種子放在80 ℃熱水中浸泡2 h后撈出,之后將浸泡好的種子放在0.5%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 h,同時在30 ℃左右的溫水浸泡36 h,放在室內做好催芽處理,保持每天1次以上的翻動,根據種子的實際情況定期進行噴水工作,促進種子始終處于濕潤狀態。種子經過10 d左右陸續發芽,當芽長為0.1 cm左右時可以進行播種[2]。種植人員采用浸泡催芽法,當芽長不能同時符合相應要求時,可以邊剪邊播。
2.2? ?育苗技術
栽培人員在進行大田育苗的過程中,播種前7 d可以噴灑1%硫酸亞鐵溶液或者1.5%福爾馬林溶液對土壤進行消毒,同時少量多次的澆水,促進水分全面滲透苗床保證底水充足。栽培人員在澆水的過程中,不能進行漫灌,防止對苗床損壞,不利于有效育苗。栽培人員可以在4月中上旬開展播種工作,采用條播方式的情況下,通常保持20 cm左右的條距,8 cm左右的播幅,種子上面應用2 cm左右的土層覆蓋,進行壓實。
栽培人員采用容器育苗的過程中,大多應用塑料薄膜容器袋,規格為高度11~21 cm、直徑7~10 cm、厚度0.02 mm,在育苗床上進行鋪蓋,同時采用樹枝將塑料薄膜容器袋固定在育苗床上裝土,選擇沙土、腐殖質土為基質,全面清除草根和石塊,增加辛拌磷殺蟲劑 300 g/m2,有效防治螻蛄、地鼠等地下害蟲,同時增加相應的尿素當作底肥,進行混合均勻裝入到容器袋。栽培人員裝土的過程中,需要從容器袋的四角向中間裝土,邊裝邊壓實,土層需要低于容器袋邊緣,便于后續澆水工作。通常情況下,容器育苗在解凍15 d左右進行播種,在容器中澆透水之后,每個容器袋采用點播3粒種子的方式,在種子上部覆蓋1 cm厚的土壤,注意及時澆水,保持土層濕潤。
2.3? ?苗期管理技術
(1)施肥管理。苗期通常進行2~3次追肥,首次采用尿素,再次以磷鉀肥為主,進入8月之后停止追肥,保持苗木木質化,保證苗木安全過冬。白皮松幼苗主要以基肥為主,適當進行追肥,從5月中旬至7月底的生長旺期進行3次左右的追肥,以氮肥為主,每667 m2追施腐熟的豬糞尿150 L,增加水1 000 L左右,每667 m2施加腐熟餅肥4~16 kg,兌成餅肥水750 L,每667m2施加尿素4 kg。白皮松生長后期停止施加氮肥,主要以磷鉀肥為主,還可以采用0.2%~0.4%磷酸二氫鉀溶液向葉面進行噴灑。白皮松幼苗生長緩慢,適合密植,采用大規格大苗培育需要在定植前進行3次移栽。兩年生苗木主要在早晨頂芽沒有萌動之前帶土移栽,株行距20~60 cm,不傷頂芽,移栽后連續澆2次水,間隔7 d后再次澆水;4~5年生苗木,進行第2次帶土球移栽,保持60~120 cm的株行距。
(2)澆水管理。栽培人員需要在幼苗出齊之后,逐漸加大苗床通風時間,通過煉苗增強抗性。白皮松喜光,但是在幼苗期耐陰,去掉薄膜之后應立即蓋上遮陽網,防止高溫日曬和立枯病的為害。白皮松種子出苗之前需要保持床面濕潤,在床面干燥之后及時進行補水,出苗之后根據土壤墑情及時澆水,選擇早上和傍晚進行澆水。夏季高溫多雨,需要做好相應的排水工作,避免產生內澇現象。
(3)病蟲害管理。栽培人員在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時,應安排專人加強田間看護工作力度,有效避免鳥類、鼠類對白皮松幼苗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壞,同時對于鼠類可采用人工捕殺和用藥的方式全面清除。白皮松出苗之后,工作人員應在田間進行巡查,及時發現苗木出現病害苗的現象,全面清除已經感染病害的苗木,并進行相應的移栽補種。
松大蚜是為害白皮松主要的害蟲之一,會對白皮松苗木的嫩芽和針葉產生較大損壞,容易造成白皮松產生黑霉病,進而白皮松樹勢生長衰弱,增加了苗木死亡概率[3]。
因此,種植人員需要對松大蚜害蟲進行針對性治理,在為害初始階段,采用50%的辛硫磷乳劑,1 kg藥劑兌水2 000 L后向白皮松樹冠進行噴灑,有效殺死松大蚜。另外,種植人員在培育管理過程中,結合苗木生長實際情況和需求,應及時進行灌水、鋤草、施肥等,保證白皮松苗木茁壯成長,同時需要加強火災、洪災、防破壞等工作,必要的情況下在白皮松種植苗圃周圍安扎防護網,避免禽畜進入對苗木產生損壞。
3? ?白皮松應用前景
3.1? ?城市綠化
我國城市化進程建設步伐加快,逐漸增加了大量城市園林綠化工程項目,進而增加了對白皮松的需求量,因此白皮松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白皮松生長周期長、資源緊缺,同時價格比其他苗木較低,呈現出良好的市場發展應用前景。
3.2? ?白皮松產品開發
白皮松果實和樹干等呈現出良好的經濟價值。白皮松果實包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價值較強,能夠通過相關科學技術開發成多種營養品,同時能夠當作多種食品輔助材料。白皮松果實能夠制作成奶制品、面食等食品添加劑,優化食品口感。另外,果實白皮松仁具有較高的醫藥價值,抗衰老、止咳化痰、滋潤肌膚。
3.3? ?園林觀賞植物
白皮松樹干挺拔、樹形優美、樹冠色彩鮮艷、四季常青,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能夠單獨栽種或者和其他闊葉樹種搭配,設計出多種景觀帶,在公園和道路等區域廣泛應用。同時,白皮松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能夠有效吸收空氣二氧化硫和煙塵等多種有害物質,凈化空氣,改善空氣質量。
4? ?結語
白皮松屬于喜光樹種,在氣候溫涼、土層深厚、肥潤的鈣質土和黃土上生長良好,需要種植人員掌握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保證其呈現出健康旺盛的生長態勢。
參考文獻:
[1]韓亞妮.白皮松繁育栽培技術及應用前景分析[J].農家科技(中旬刊),2020(1):12.
[2]王亞虎.白皮松栽培育苗及應用前景分析[J].現代園藝,2019(19):87-88.
[3]何佩佩.白皮松主要病蟲害種類與防治技術[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