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旭 臨滄財貿學校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我國企業90%以上是中小微企業,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自然首當其沖應當支持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但是,中小企業與生俱來的規模小、信用低等問題,使得融資困難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而且,在我國特殊的體制環境下,中小企業在金融市場上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更加劇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對于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給出了較多方案,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對我國當前的經濟體制環境缺乏深入的了解,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應對之策往往在短期內甚至一定時期內都難以付諸實踐。本文旨在我國當前經濟環境下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難題。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既從理論方面充實國內對各大中小企業對于融資方式、融資途徑、融資風險等一系列融資問題做了探討;并對于我國目前的實際需求和當前的經濟環境,給出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對策建議,使本文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2020 年統計的各融資渠道融資成本顯示,互聯網金融以及小貸公司依然居高不下,成本高于20%,因此在融資結構中占據比例很小;銀行信貸、承兌匯票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但是對企業資質要求較高,很多中小企業難以達到融資標準,整體來看,這兩種融資模式在融資結構中占據較大比例;企業通過發債融資和股權融資成本與銀行融資持平,但因我國債券市場發展不夠完善,對中小企業要求門檻也相對較高,中小企業通過此種方式獲得融資也占據比例較低;對于股權質押融資,成本略高于銀行融資,但因我國中小板市場準入條件高,也并非我國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融資途徑;融資性信托、融資租賃以及保理等融資模式成本相對較高,主要適用于一些公司規模小、財物制度不夠規范,資產抵押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
目前,銀行貸款仍然是中小企業獲得外部融資最重要的渠道,雖然政府部門已經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諸如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基金,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從政策上引導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進行信貸支持,等等。但是,由于貸款風險較高,以及監控成本較高等原因,大部分的銀行仍然不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
同時,由于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資質信用等級較低、可提供并通過銀行審查的抵押資產較少、融資成本較高等原因,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資金支持。據統計,目前國內300多萬戶私營企業中,僅有10%左右的私營企業能夠得到銀行的信貸支持。而國內的個體私營企業、“三資”企業、鄉鎮企業從銀行所獲得的短期貸款,僅占銀行短期貸款總金額的14.4%。由此可見,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能夠獲得的來自銀行的信貸支持還比較少。
資產信用的高低是由企業資產的多少來決定的,目前中小企業無論從動產還是不動產方面來說都是不充足的,中小企業并沒有充足的資金去購置廠房、土地等不動產,大部分都是采用租賃的形式,來減少成本的支出。中小企業的生產規模相對較小,機器設備等動產也是小規模的配置,所以相較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的資產信用明顯不足。中小企業尚未取得資本市場或者銀行的充分信任,社會上現存的機制尚且不能讓中小企業據此取得信任。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普遍反映,中小企業虛假報表、偽造文書,防不勝防,中小企業的信用識別問題是目前最頭疼的問題。他們基于安全考慮,不敢向中小企業放貸。還有不少地方中小企業逃廢債現象嚴重,例如,沈陽工商銀行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中,有84%的貸款為不良貸款。
中小企業和銀行間的動態博弈,融資擔保機構進來后,信息平衡得以實現,融資擔保機制得到了健全和完善。應該在國內范圍內,設置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及專業化服務窗口,保障為擔保業務良好有序開展。
首先,中小企業有必要完善和創新自我擔保機制,聯合上下游企業一同建設擔保機制,憑借產業集群及整體信用支撐擔保活動,在信用優勢輔助下,將激勵信息傳導至金融機構。就擔保抵押物品提供而言,可以將生產,經營等多種無權當作擔保抵押品,盡可能的從金融機構處獲取到極大的融資支持。
其次,建立中小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我國應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由政府部門出資扶持政策性擔保機構體系建設。如從中央財政撥款設立融資擔保基金;各省市縣地方政府可設立再擔保集團,以較低利率,較低擔保費率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美國硅谷銀行創辦于1983 年,設立之初注冊資本金僅有500 萬美元,不同于普通商業銀行,硅谷銀行采取“債權+股權”的經營模式,繞開美洲銀行、渣打銀行等大型銀行的經營理念,把目標定位在新型科技公司及潛力較大的初創型中小企業。雖然硅谷銀行服務客戶主要以高風險為主,但其不良率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通過借鑒硅谷銀行的成功案例,我國是否可以繞開傳統銀行的經營模式,建設專門性融資機構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而此類型金融機構在設立過程中需要朝著專業化貸款業務方向邁進,對有關分工進行細化,和中小企業建立緊密聯系,從中小企業的現實發展特征出發,確保貸款業務具備足夠的專業性。此種情況下,具備不同業務特色的金融機構能夠共同進行中小銀行體系的構建,對“小而全”的分散經營模式進行規避,對有限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為強項業務的開發和拓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對競爭優勢進行重點培育,對融資擔保方式進行豐富和創新,適度放松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要求。
首先,應建立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借鑒國外資本市場發展經驗的同時,應根據中國中小企業的需求,建立屬于我國特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對于中小板市場應制訂一套有效的上市機制,降低一定要求,使其與創業板市場拉開明顯差距。場外市場建立應更加完善,是更多中小企業能夠進入新三板門檻。例如應降低經營年限指標和利潤指標,因為對于一些初創型企業我們應該更加看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此外,也應完善其退出機制,更加集中支持優秀企業發展。
其次,完善我國風險投資結構。我們可以引進國外先進機構的管理經驗,通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機構為風險投資提供最佳資金來源,與資本市場結合,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此外,中國應注重培養更具專業性的風險投資專家,提升其經營運作能力、資金管理能力以及樹立良好的信譽,更應打造好風險投資管理團隊。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解決的關鍵和出路,在于建立健全有針對性的擔保體系作為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保障,建立現代化的擔保體系作為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后盾,建立全面多樣性的金融體系作為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支持,建立成熟穩定的市場體系保證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運行,即建立起法律體系-擔保體系-金融體系-市場體系四位一體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