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景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
思政課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其關系到立德樹人教育效果,也影響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所以要保證教學效果,使學生可以獲取有效的思政應用知識和技能,全面提升應用綜合素養。然而目標高校思政課在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多個方面存在缺陷。
社會環境趨于多元化方向發展,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要求有所提高,應用型本科高校則需要根據客觀環境進行課程的調整,培養應用型人才,使得思政課能夠發揮全面育人效果,讓學生擁有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和優良的道德素養,在激烈競爭的人才市場順利就業。可見,思政課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塑造著學生的職業觀念和自我認知。然而,從實際教學狀況來看,思政課在應用型本科高效的發展擁有多重挑戰,一方面其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型,受限于傳統教學理念,多停留在理論指導層面,篇幅較長的內容講解充滿枯燥感,不僅降低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影響了理解和應用效果[1]。由于缺乏和實際生活的連接,學生對思政課的認識較為淺薄,并沒有將其有效應用于個人的發展中;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學資源匱乏,較少引入豐富、趣味的內容,實踐活動不足,無法讓學生從多個途徑轉化思政課知識和技能,以此為個人的發展提供有效力量。除此之外,關于思政課的考核體系,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考核標準和方式較為單一,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評估,當下已不適應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學校改革轉型。
教學方法單一、影響力不足是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所以要針對此項內容做出調整,圍繞正確、客觀的政治方向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知識和理論的引導狀況,強調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思政內容的引導上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就業需求,積極地引入個性化引導方式和鮮活的元素,使得思政課內容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展現,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思政課的教學形式要能夠和社會經濟、市場環境相聯系,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指導,突出應用性質,將實踐應用能力作為重點,通過借助項目式、案例式以及啟發式等多樣的引導模式,促使學生深刻內化思政內容,提高學習效果[2]。
在現代教育改革中,信息技術逐步融入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學資源容量,但思政課在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下,并沒有深度整合與應用教學資源,開發力度不足,缺乏新穎性和針對性。面對這一教學挑戰,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把握信息技術的優勢,全面借助網絡資源來開發更具吸引力和時效性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指導內容,打造創新且多樣的思政教育語境,適應大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通過共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升思政課的交互性。
應用型本科高校對于學生的培育最關鍵的是提升應用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環境。那么思政課在教學考核方式上需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化背景,針對學生全面發展拓寬考核內容,構建立體化、全覆蓋的考核體系。以往思政課的考核基本局限于作業、考勤以及筆試成績,很難引導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實現突破,更不利于應用型能力的發展。面對當前學生個人發展要求,則需豐富考核涵蓋領域,針對學生思想政治課程多層次的發展與進步實施考核,即在原有考核標準的基礎上引入學生思政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表現、思維品行發展等多個方面的考核,以此引導學生強化對思想政治內容的理解,對個人的價值觀念、思想行為進行提升[3]。另外,還要關注學生實習活動的表現,其屬于學生知識應用、技能轉化以及綜合應用能力提升的關鍵環節,這一過程為學生創造了真實的發展環境,更加能夠體現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所以,思政教學老師要把握實習考核的關鍵點,以督促學生有意識、有方向地提升個人的思想政治素養。
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新的教育環境發展,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理念、考核評價方式都面臨著調整。這要求結合客觀環境變化和學生個人發展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充分開發有效教學資源,優化考核體系,將應用素養的培育融入整個思政課教學過程,以此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