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文
【摘要】音樂為生活、學習中的一種主要藝術表現形式,在教育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音樂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鑒賞與藝術表現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音樂課程“高效性”教學的實現途徑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高效性;實現途徑
在新時代教育過程中,教育方向已經從傳統、單一的成績提升轉變成全面素質教育。音樂課程為人文類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為學生關鍵的啟蒙時期,該階段課程的教學效果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直接性的聯系。音樂課程能夠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尋自我,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實現全面發展與進步。
一、進行課堂教學前的導入,促使學生的注意力實現高度集中
對目標教學課程內容與任務進行設計與安排能夠對課程教學質量與水平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并且在經過實踐發現,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保證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地進行。現階段,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導致大多數小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注意力分散的現象,這對于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形成了較大的阻礙。基于此,在小學階段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導入設計,可以采用故事、視頻或者是各種影音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音樂課堂的高效率教學。舉例來說,在對歌曲《守株待兔的老農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守株待兔故事的導入性教學,通過這種方式來使學生對歌曲內容以及該成語故事具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新鮮事物與各種影音類型的內容充滿著興趣,在課程教學的開端引用視頻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的集中,從而促使學生融入課程教學,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
二、對現有教學活動進行豐富化處理
與其他階段學生相比較之下,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極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此時興趣也就成為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動力,從某些方面來說,興趣實際上是學生進行一系列活動行為的一種心理暗示,與此同時,也是一種學習效率與質量的保障。在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就要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現有教學活動進行豐富化處理,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單一化現狀,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豐富化處理的途徑多種多樣,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進行情景再現與模擬,設置相應的角色來進行扮演,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學生感受到教學模式的新鮮感,從而改變對傳統音樂課程的偏見,除此之外,這種教學模式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表現能力與模仿能力,使音樂作為整個故事的背景,以音樂的模式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營造出良好的氛圍。舉例來說,在對歌曲《花木蘭》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歌曲中的內容描述來進行角色的分配與場景的構建,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實現小學音樂課堂的高效率教學。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的便利,實現多元化教學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目前網絡化的教學方式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教師為了能夠使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可以適當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科學化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常情況下,在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之下,都是通過領唱或者是重復性翻唱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在長期該種模式的教學之下,學生極易產生一種厭煩感,認為音樂課程索然無味,只是跟著音調進行翻唱,這也就不能夠使學生對歌曲的內容具有深刻的理解。
進行音樂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學生能夠對多首歌曲進行演唱,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在新時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教學內容為中心進行信息數據的搜集與整理,從而使之成為優質的教學資源,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對歌曲的內容與內涵具有更加深刻化的理解,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所在。舉例來說,在對歌曲《詠鵝》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在課程的開端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影音的播放,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主動學習的意向,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音頻對歌曲中的清澈的溪水、岸邊低垂的楊柳進行生動化處理,其次要求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通過自身的理解來對該首歌曲進行分段式演唱,演唱方式自選,可以進行不斷地變換,在伴奏這方面,由小組成員商定,可以適當的加入溪流聲、鵝叫或者是風聲,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音樂素養,實現高效率教學課堂。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成績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并且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教學也是如此,作為教師要學會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興趣愛好來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實現高效型音樂教學課堂,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翁瑞云.小學音樂課堂“高效性”的實現途徑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23):81-82.
[2]程媛.小學音樂學生高效學習的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7(3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