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艷,楊磊,石敏,張徐康
1. 湖北工業大學農業機械工程研究設計院(武漢 430068);2. 湖北省農業機械工程研究設計院(武漢 430068)
冷庫作為食品冷鏈物流的節點與重要組成部分[1],以人工制冷的方式延長食品的保質期,被廣泛應用于水產、果蔬、肉類等食品的貯藏。隨著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冷庫需求量逐步增長,我國冷庫自動監控技術發展較晚,造成了大量的變質食品、運行成本、能源消耗[2-3]。自動監控下的冷庫能使溫度、壓力等工況數據處于安全范圍內,控制精度更高、食品貯藏質量更高、運行成本更低、能源消耗更少[4]。傳統的冷庫監控方式自動化與信息化程度低,人工成本大,而且不利于管理。虛擬儀器技術因其充分利用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具有人機交互界面友好、功能庫豐富等特點[5],為冷庫監控技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該文在LabVIEW軟件平臺上開發了一套小型冷庫監控系統,實現了溫度、壓力、流量、耗電量等冷庫運行工況數據的自動顯示、報警、存儲以及遠程監測等功能的設計,以電子膨脹閥為例,進行了控制方法的改進。
試驗冷庫的體積為5 m×2.8 m×2.5 m,庫內設計目標溫度為-18 ℃,5個溫度測點分別為庫內溫度、庫外溫度、蒸發器出口溫度、壓縮機吸氣溫度、壓縮機排氣溫度,3個壓力測點分別為蒸發器出口壓力、壓縮機吸氣壓力、排氣壓力,質量流量測點為電子膨脹閥出口流量,耗電量測點分別為壓縮機耗電量、融霜裝置耗電量、冷庫總耗電量,控制的工況數據為庫內溫度、電子膨脹閥開度。監控主機為研華PPC 3210S工控機,從機模塊有DAM-PT16溫度采集模塊、DAM-8AI模擬量采集模塊、功率采集模塊、SANHUA 601-R4電子膨脹閥控制器,從機模塊掛載在RS485集線器的串行總線上,監控系統平臺總成如圖1所示。
監控系統基于LabVIEW平臺開發,監控主機與各從機模塊按照Modbus協議[6]進行通信,系統不僅能接收用戶指令,如強制寫入電子膨脹閥開度、歷史數據查詢等,還能對壓力、溫度、壓力、流量耗電量等工況數據進行本地采集、顯示、動態曲線分析、存儲、報警以及自動控制電子膨脹閥等。除此之外,工況數據還由本地監控系統傳輸至OneNET服務器[7],方便用戶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進行遠程監測。
為滿足冷庫監控系統的功能需求,將監控系統軟件劃分為4個模塊,即工況數據采集模塊、本地數據庫模塊、遠程數據發送模塊、電子膨脹閥控制模塊。其中,電子膨脹閥控制模塊內嵌于工況數據采集模塊。系統的設計框架主要采用生產者/消費者架構[8],生產者為工況數據采集模塊、電子膨脹閥控制模塊,消費者為本地數據庫模塊、遠程數據發送模塊,模塊之間通過隊列屬性完成數據流的有序傳輸,系統軟件設計流程圖如圖2所示。打包并存儲于數據庫中,供用戶查詢歷史數據。遠程數據發送模塊對出列的數組按照MQTT協議[9]封裝打包,寫入4G DTU模塊串口,發送至OneNET云平臺,完成冷庫工況數據的遠程監測。
工況數據采集模塊采用傳輸效率更高的Modbus/RTU傳輸模式,開發工具為Modbus工具包,相關函數能返回十進制的寄存器內容,無需手動進行報文的差錯效驗。Modbus通信協議規定了請求報文與響應報文的結構,如表1和表2所示。監控主機需先向各從機模塊輪流發送請求報文,為滿足一主多從的通信要求以及盡可能減少后面板使用空間,主從通信的實現放置在層疊式順序結構中。

表2 從機的響應報文結構
作為生產者的工況數據采集模塊、電子膨脹閥控制模塊,實現主從機之間輪流通信、解析后,完成實時顯示、動態曲線分析、報警、控制電子膨脹閥等功能,并將數據流傳遞給消費者。本地數據庫模塊對生產者入列的數組進行出列操作后,將工況數據按格式
主機收到從機模塊的響應報文后,通過數組索引、符號類型、量程、精度等操作對報文進行解析,并將監測點的工況數據顯示在前面板,還可以通過圖表控件顯示工況數據的動態曲線,以便操作人員進行實時分析,冷庫本地監控系統主界面如圖3所示。利用數組插入、入列等相關操作對工況數據進行數組入列,將工況數據流傳遞給本地數據庫模塊與遠程數據發送模塊。

圖3 本地監控系統主界面
考慮到冷庫運行工況數據異常帶來的不良影響,通過設置布爾燈的屬性節點控制布爾燈閃爍,提醒工作人員做出相應的調整措施。布爾燈顯示為綠色,表示工況數據正常;布爾燈出現“藍綠交替閃爍”,表示工況數據過低;布爾燈出現“黃綠交替閃爍”,表示工況數據過高。
本地數據庫模塊使用LabSQL技術,通過Microsoft ADO和SQL語言實現Access數據庫[10]的訪問。工況數據寫入數據庫前,在平鋪式順序結構依次建立Access數據庫路徑、連接數據庫、建立表頭,對出列的數據經過數組索引、數據類型轉換、打包后,將數據包寫入數據庫,某段時間內本地數據庫存儲情況如圖4所示。除此之外,為方便用戶查詢歷史數據,本地數據庫模塊還設計了歷史數據查詢功能,程序框圖如圖5所示。
遠程數據傳輸采用流量消耗少、網絡質量要求低的MQTT通信協議,遠程接收端為OneNET開放服務器。向服務器發送數據前,本地監控系統需向OneNET服務器發送連接請求登錄虛擬設備,連接請求報文結構包含3部分[11]:固定報文頭、可變報文頭、有效負載,報文結構如表3所示。其中固定報文頭包括報文頭、剩余報文字節數,有效負載包括設備、產品、鑒權信息描述,其它為可變報文頭所含內容。
配置好OneNET服務器的IP與端口號后,在平鋪式順序結構的第一幀,將打包好的連接請求報文寫入4G DTU模塊的串口,OneNET服務器接收到連接請求后,將效驗設備、產品、鑒權信息等相關信息登錄虛擬設備。本地監控系統接收到OneNET服務器發送的登錄成功響應報文后,還需向服務器發送數據傳輸報文,數據傳輸報文包含3部分:固定報文頭、可變報文頭、有效負載,如表4所示,其中固定報文頭包括報文頭、剩余字節數,可變報文頭包括主題信息、報文標識符、數據點類型,其它為有效負載所含內容。

圖4 本地數據庫

圖5 歷史數據查詢功能程序框圖

表3 連接請求報文結構

表4 數據傳輸報文結構
在層疊式順序結構的第二幀中,對出列的數據進行16進制轉換、封包等處理,將數據傳輸報文寫入4G DTU模塊的串口,OneNET服務器對報文進行解析后,實時刷新數據點的狀態。OneNET開放平臺提供了可視化工具組件庫,通過設置數據流、刷新頻率、編輯樣式等屬性,用戶在電腦或者移動終端對冷庫工況參數進行直觀的監測,手機端OneNET遠程監測界面如圖6所示。

圖6 手機端OneNET遠程監視界面
冷庫蒸發器出口處過熱度控制的好壞不僅影響蒸發器的換熱效率,而且對冷庫制冷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12]。過熱度是一個時變、非線性的被控對象,相較于常規PID控制,模糊控制在解決此類問題上有一定的優勢[13]。電子膨脹閥控制模塊采用Fuzzy control工具包實現,電子膨脹閥控制器提供了寫入開度的功能,可通過Modbus通信協議調節電子膨脹閥開度。蒸發器出口處過熱度設定值為6 ℃,模糊控制器的輸入量為過熱度偏差e、偏差變化率ec,電子膨脹閥開度u作為模糊控制器的輸出量,電子膨脹閥開度的變化引起過熱度的變化,從而構成過熱度閉環控制回路。
經過反復試驗,e和ec的實際論域分別為[-6,6]和[-1,1],模糊化后的語言變量分別為E和Ec,E和Ec的模糊論域分別為[-3,-2,-1,0,1,2,3]和[-6,-5,-4,-3,-2,-1,0,1,2,3,4,5,6],模糊語言集合均為{NB,NM,NS,ZO,PS,PM,PB},隸屬度函數均選用兩邊S型、中間三角形的隸屬度函數;電子膨脹閥開度u實際論域為[0,100],模糊化后的模糊語言變量為U,模糊論域為[0,1,2,3,4,5,6],模糊語言集合為{NB,NM,NS,ZO,PS,PM,PB},采用重心法進行去模糊化處理,隸屬度函數選用兩邊S型、中間三角形的隸屬度函數。根據Mandani推理法以及控制規則的設計原則,結合實際控制經驗,設計了49條控制規則,如表5所示。為方便操作人員設計自己的模糊控制系統文件與現場調試,將量化因子、比例因子、開度以及字符串格式的模糊控制系統文件名稱作為輸入控件。

表5 模糊控制表
為驗證監控系統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通過開啟冷庫門的方法進行熱負荷試驗。試驗前,將庫內溫度降至10 ℃,此時打開冷庫門,保持開門狀態直至庫內溫度降至設定的-18 ℃,每1 min記錄一次數據。圖7為熱負荷試驗下的溫度曲線圖??梢钥闯?,熱負荷試驗下,所有溫度均在正常范圍內,庫外溫度約為20 ℃,庫內溫度從10 ℃降至-18 ℃共約56 min,冷庫門開啟時,庫溫上升約1 ℃,3 min之后一直穩步下降,排氣溫度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有多次輕微波動,但整體表現為穩步下降,其他溫度一直在穩步下降。監控系統在試驗期間,操作簡單、性能穩定,采集后的數據便于后續分析與管理,達到了設計目標。

圖7 熱負荷溫度曲線
介紹了監控系統平臺以及軟件系統總框架,編寫了基于LabVIEW的監控系統軟件,設計了OneNET服務器端的遠程監測界面,利用模糊控制對電子膨脹閥進行了控制方法的改進。在試驗期間,系統性能穩定,操作方便,人機界面友好,監測及時,能滿足監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