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食品安全犯罪的罪與罰
主 編:舒洪水
ISBN:978-7-5620-5705-5
出 版 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11-01
定 價:¥45.00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以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與我國食品安全事件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完善進度并不同步?,F階段,在廣大人民的現實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依然是一大難題,比如雙匯瘦肉精問題、染色饅頭問題、地溝油事件以及毒豆芽事件等等,這些案例一方面增加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重視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國家更加關注和完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西北政法大學食品安全系列叢書,《食品安全犯罪的罪與罰》一書是主編舒洪水團隊按照研究計劃、各成員圍繞著研究主題在各自研究的領域展開研究所形成的成果的集成,涵蓋了食品安全犯罪的罪與罰的各個方面,體現了該研究團隊的理論研究進展,較為全面地展現了該研究團隊在食品安全犯罪與刑罰研究的整體風貌。刑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將借評述《食品安全犯罪的罪與罰》一書,探討目前食品安全犯罪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立法現狀與不足以及未來的立法趨勢。
《食品安全犯罪的罪與罰》一書共有三個章節:其中第一章講述食品安全犯罪的認定,主要講述不同情況下的食品安全犯罪情況和罪責,比如監管、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過程中的各項安全犯罪行為等。第二章講述食品安全犯罪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完善,主要講述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犯罪現有法律及分析,其中包括規范論在食品安全犯罪中的貫徹;淺議食品安全犯罪中的司法鑒定問題;試論在刑法中增設非法持有不安全食品罪;食品安全犯罪的資格刑研究;對食品安全犯罪主體配置資格刑的建議。第三章講述食品安全犯罪的預防,其中包括:基于TRIZ理論的餐飲服務業創新研究;西安市民食品安全意識及行為調查分析;治理與預防食品安全犯罪的可能路徑;淺談食品安全犯罪的防控對策;犯罪學視角下食品安全犯罪的原因與防控探究。
結合我國當下食品安全犯罪現象,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犯罪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尚未完全發揮法律的最大權威性和威懾性。制定法律的出發點是為了統一、高效地處理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但在我國現有的食品安全相關法律中,對食品安全的定義不統一,一定程度上給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其次,我國現有的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內容不足。以食品犯罪的定義為例,不同法律對食品犯罪的定義不明確,食品安全法主要規定結果犯,未將涉及到食品安全的行為全部入罪,只是將一部分嚴重危害或損害食品安全的行為納入刑法,因此部分行為存在投機取巧之嫌。最后,《刑法》與《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不協調。以食品的內涵為例,在《食品安全法》中有明確的定義,即食品是廣義的,它既包括狹義的食品,也包括食用農產品,但《刑法》中找不到具體的定義。針對當下立法的種種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因不同法律之間,對某些特殊名詞、特殊名詞的定義存在爭議和差異,導致我國現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缺乏行政刑法,刑法利用率不夠高;第二,食品安全犯罪相關內容和規制在各項法律制度中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第三,立法忽視了對危險犯的規定;第四,我國現有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相對較少,在制定食品安全相關犯罪行為時,存在未涉及的層面。
結合當下我國關于食品安全犯罪相關法律法規所存在的不足與原因,依據《食品安全犯罪的罪與罰》一書,筆者認為未來的立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充分發揮法律的作用。目前,因為我國現有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存在部分漏洞,導致一些不良商家,特別是違法、非法的食品生產者、銷售者等,借助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之間的不統一性和不協調性,生產、銷售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食物,并逃避法律的制裁。第二,當下我國食品安全犯罪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能真正與社會同步,因此中長期需要對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完善,以危險犯為例,在食品安全犯罪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中,可以樹立超前意識,提前規定部分危險犯,提前打擊部分犯罪行為。第三,對于不同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同一名詞定義不同的情況,需要制定統一的標準。以“食品”的定義為例,雖然在《刑法》中并沒有明確食品的定義,但其他法律,比如《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中,均對“食品”這一名詞有了明確的定義,因此可以借助其他法律中對“食品”這一概念的定義,完善或更新現有法律對“食品”這一名詞的定義。第四,增設過失生產、經營有毒有害食品罪。以過失犯為例,傳統刑法理論認為,過失犯只有造成了法定的實害結果,才構成犯罪。但隨著當下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如若繼續采用這一理念,法律對風險的應對功能將消失殆盡,因此需要增設過失犯,即引發現實的危險,就可構成犯罪。
雖說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犯罪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以適應當下社會和經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