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匯報,要求進一步打通落實堵點,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
會議指出,受國務院委托,在全國9個省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開展了第三方評估。總的看,《條例》實施取得積極成效,企業對減稅降費、政務服務便利化等滿意度較高,對“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等便利企業開辦經營的改革舉措感受明顯。
看到成效的同時,會議還要求,要促進公平競爭,推進政府項目招投標市場化改革,規范中介服務,加大信貸中增加企業融資成本“潛規則”的查處力度。

銀保監會1月6日向各人身險公司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擬細化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的監管。業內人士認為,《征求意見稿》前端強化險企的經營資質,包括償付能力、風險綜合評級等,在后端則要求險企進行專屬管理并定期回溯,且要求總精算師擔責,可以說對險企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提出了較高要求,將進一步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該市場的發展。
銀保監會此前發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對險企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進行了整體規定,強調持牌經營原則,劃定非保險機構的行為邊界,并對互聯網保險營銷等行為進行規范。此次的《征求意見稿》則是專門針對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的細化規定,不僅在前端明確了險企的經營資質,而且在后端也要求定期進行回溯,并壓實總精算師的責任,進一步保護消費者權益。
具體來看,《征求意見稿》明確了互聯網人身險的經營門檻,一是連續4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120%,核心償付能力不低于75%;二是連續4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三是人身險公司連續4個季度責任準備金覆蓋率高于100%,財產險公司連續4個季度的責任準備金回溯未出現不利進展;四是保險公司公司治理評估為C級(合格)及以上。不具備以上能力的公司將無緣該項業務。

央行、銀保監會2020年12月31日聯合發布《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對7家中資大型銀行、17家中資中型銀行、中資小型銀行和非縣域農合機構、縣域農合機構、村鎮銀行,共5檔機構分類分檔設置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上限。《通知》自1月1日起實施。
根據《通知》,第一檔中資大型銀行有7家,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為40%,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上限為32.5%。第二、三、四、五檔的占比依次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