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莉

魔幻的2020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如期而至。
這一年,數金行業浮浮沉沉。數字人民幣漸行漸近,直銷銀行、持牌消金機構等審批提速,正規軍排隊入場。同時我們也看到多個重磅新規出臺、螞蟻集團上市暫緩、P2P退出歷史舞臺,監管封堵套利漏洞,風險正在持續出清。
《金融理財》特設此專題,回顧2020年的那些關鍵時刻,記錄這不平凡的一年。
今年以來,包括小米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平安消費金融等在內的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截至目前,全國獲批籌建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達33家。今年獲批籌建的消費金融公司已有5家。其中,小米消費金融、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已開業,螞蟻消費金融已啟動籌建工作。
同時,監管部門近日發文降低消費金融公司撥備覆蓋率、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被認為是促進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重磅信號。
政策回暖和巨頭們加入,意味著消費金融行業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在資金或者渠道上有優勢的持牌機構有望獲得更大市場空間。多機構表示,將在差異化、精細化的線上產品和服務方面尋求新突破。
2020年數字人民幣漸行漸近,試點城市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及功能被解鎖。
10月11日起,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人民銀行開展了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紅包數量達5萬個,消費者可在羅湖區3000多家商戶線下消費。12月11日起,蘇州市也聯合人民銀行開展了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相比于深圳,蘇州版的數字人民幣紅包不僅在內容、形式、數量、使用范圍上均有擴大,除了傳統的線下二維碼支付方式外,還首次推出線下“碰一碰”支付功能和電商線上支付功能,部分市民還參與體驗了離線錢包功能。
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正在全國多地漸次推開,并將繼續擴大范圍。除了經公布的雄安、蘇州、成都、深圳和冬奧會場景,數字人民幣購物試點活動還將繼續新增上海、長沙、海南、青島、大連、西安六地試點。
2020年進入尾聲,兩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牌照相繼獲批。12月11日、12月21日,招商銀行、郵儲銀行分別公告稱,收到銀保監會批復,獲準籌建直銷銀行。
招商銀行與網銀在線(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共同籌建招商拓撲銀行,分別持有后者70%和30%的股權。這與第一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百信銀行發起架構類似,即采取“商業銀行+互聯網公司”合資模式。郵儲銀行則有所不同,擬全資發起籌建郵惠萬家銀行,注冊資本擬為人民幣50億元。
沉寂久矣的直銷銀行再度進入行業視野,畢竟這距離第一次發出此類類牌照已過去了近4年時間。2家直銷銀行相繼獲批向市場傳遞出了積極信號,直銷銀行牌照批設有望迎來開閘期,直銷銀行獨立法人時代到來。
香港首輪獲批的八家虛擬銀行眾安銀行全部正式開業。按照正式開業的次序排列分別為:眾安銀行、天星銀行、匯立銀行、Livi Bank、Mox、螞蟻銀行、平安壹賬通銀行以及富融銀行。
虛擬銀行作為一種較為新興的服務和產業,業務仍處于發展初期。多家虛擬銀行在開業之初,“7*24全天候電子銀行服務”、”3-5分鐘遠程開戶”、“人臉識別認證”等成為宣傳點。在試營業和開業初期,8家虛擬銀行基本以“高息攬存”的方式吸客。
8家虛擬銀行中內地互聯網巨頭多有參與。從股東背景來看,這八家企業金融科技屬性明顯,騰訊、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小米集團、京東數科、攜程金融、平安壹賬通、眾安科技(國際)集團等巨頭紛紛入局。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多家銀行的信用卡逾期率不斷攀升,貸后形勢面臨嚴峻挑戰。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2020年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06.63億元,環比增長6.13%,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17%。
當前,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風控大軍,信用卡市場迎來最嚴風控。據數金觀察不完全統計,自今年7月近以來家銀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的公告》。多數銀行在公告中表示將進一步加強信用卡規范使用,針對信用卡使用范圍作出限制。持卡人不規范用卡時,銀行或終止全部功能。
中國銀保監會在《關于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信用卡業務虛增客戶償債能力或違反“剛性扣減”規定,突破總授信額度上限管控;預借現金業務額度設置過高,不符合審慎管理要求,資金用途管控不力,違規流向非消費領域。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取代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具體而言,以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3.85%的4倍計算,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15.4%,相較于過去的24%和36%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修訂后的《規定》雖然限定的是民間借貸最高利率,但仍將影響借貸體系內的不少金融機構。持牌金融機構利率可能也將面臨很大的下調壓力。
11月2日,銀保監會會同央行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統一監管規則和經營規則。《辦法》規定未經批準,網絡小額貸款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業務;地方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不低于10億元,跨省公司不低于50億元;單戶放貸不得超過30萬元,聯合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等。
該《辦法》一出,以“花唄”“借唄”等為代表的網絡小貸業務被套上“緊箍咒”。11月3日晚間,頂著史上最強、本年度全球最大IPO之名的螞蟻集團在上市前夜被叫停。留給螞蟻的或有兩條路,一個是剔除消費貸業務后再上市;二是補資本金按照金融板塊估值。從目前的一些動向來看,第一種可能性或更大一些。

強監管嚴準入的規定下,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一些缺乏優勢以及違法違規的小額貸款公司將面臨淘汰,為銀行和其他金融公司提供了擴大市場的機遇。
潮起潮落終有時,P2P最終還是走到了歷史盡頭。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到今年11月中旬已完全歸零。
從國內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貸2007年6月成立算起,P2P前后僅13年時間。這13年中爆雷之高發,“跑路”之普遍,使網貸機構成為金融領域的“犀牛群”。P2P雖已落幕,但后續問題還未得到完美處置。目前,網貸平臺還有8000多億元待收沒有回收,兌付成為投資者心中的痛。
P2P網貸平臺其所造成已不僅是金融問題,還有大量的社會問題。更值得人們思考的是,雷聲隆隆中,為何那么多出借人爭先恐后拿出自己的血汗錢?光明網曾發表評論稱,“P2P網貸陣亡了,但金融創新不應止步。給民資開路,這是不斷增長的居民需求和市場需求。對此,‘管死”“放死”都不足取。”
對于數金行業的2020年,你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