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適逢學生寒假,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中國大地,這場疫情更像一場“大考”,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考出了中國思維、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停課不停學”的防疫舉措也是對我們往日教育的一場考驗!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停課不停學,我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抗擊疫情,學會了思考“責任”“擔當”“親情”“生命”等人生重大主題。
關鍵詞:疫情;停課不停學;小學教育
適逢學生寒假,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中國大地,這場疫情更像一場“大考”,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考出了中國思維、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停課不停學”的防疫舉措也是對我們往日教育的一場考驗!作為教育工作者,停課不停學,學生的成長奇跡和缺失,是否讓我們對自己往日的教育教學有個清醒的認識?何謂最好的教科書?我們會毫不猶豫地說:“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何謂最好的學習方式?我們會肯定地說:“自主、參與、體驗、實踐、探究!”何謂最好的教育?我們會鄭重地回答:“能夠留給孩子帶出校園、帶進社會、帶進孩子的一生,沉淀在孩子生命中的教育。”
一、 面對疫情,學會思考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不負人民的人和事。老師雖然沒有到疫情一線,但是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問題:面對停課不停學,我們該怎樣進行教學?教什么?怎么教?底線在哪里?都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面對疫情,我們再次思考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要義,不是呵護身體以求得生命的長度,而是生命的自我覺醒和對社會責任的主動擔當。對他人、對其他生靈懷有惻隱和同情之心,對生命、對自然抱持關切和眷戀之心,才是生命教育的至深含義和不竭源泉。離開這些,只局限于生命的長短,那不是生命教育的真義,因為這離美善尚有距離。魯迅筆下的“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約翰·多恩筆下的“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損失,因為我包孕在人類之中”。如此守望相助,期盼世界大同,是我見過的關于生命教育最宏大而溫情的詮釋。
在疫情暴發之初,我曾給孩子們十點小叮嚀:“忙著有趣,就沒空無聊!”既是為孩子們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路徑,也是為了給自己清晰的提醒。我借助微信這個平臺,每天與孩子、與家長進行實時互動:每天回復孩子們的問題,開通一條心靈交往的秘密通道;每天給孩子們布置一個小話題,并一一回復他們的留言;每天欣賞他們的學習成果、體鍛視頻、藝術作品、勞動成果及親子互動的生動場面;每周相約同一時間看同一部電影……
都是一件件具體而微的事,但都是生動有趣的事,沒有佩戴生命教育、責任教育、親情教育等帽子。我始終相信,一個懂得自我反思、自我建設的人,會自成一個獨立且生長著的系統,一生謙卑,也一生高貴。這對擔負健全人格之責任的教師,尤為重要,因為離開了這些,對孩子的教育就會同在大海中舀出一瓢淡水一般艱難。
二、 面對疫情,學會抗擊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傾聽了孫校長的微課《童心·戰疫》我找到了面對停課不停學的教育教學方向。校長告訴我們面對這場疫情我們可以從疫情中的人、事、物去做思考,針對低年級的小同學還分別做了看圖說話和寫話的訓練,這才是踏踏實實地為學生服務。2月27日我組織全班學生線上觀看孫校長的《童心·戰疫》,學生把觀看時的視頻、照片、筆記上傳給我,作為第二周線上班會的一個內容,我們做成美篇進行宣傳。
針對本次疫情,孫校長教導我們,經歷就是財富,參與了才會有經歷,經歷了才會成長。看《童心·戰疫》微課,孩子們學到了很多面對疫情的做法,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好的疫情素材。這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孩子們在小小的年紀里獲得了豐厚的成長資源,抓住這個契機,用一雙慧眼去關注這場戰疫,真的能夠實現成長超越,受益匪淺。對健康、對責任,對擔當,尤其震撼于中國思維、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對學生是一次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
我身邊的揚帆老師,她身為我們的組長,帶領全組老師群策群力,共同抗疫。班主任從1月24號就開始了疫情期間的各種表格填寫匯報,她安排部署我們組的各項工作,把轉給家長的信息給我們編輯好,怕老教師身體吃不消,帶領組里的張婷婷和張雨萌兩名年輕老師在背后做了大量的開學前的準備工作,事無巨細,我深刻地體會到:疫情阻隔不了我們進行教育教學的腳步。2月17號是學生開學的日子,她代表全組擬寫了致四年級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在信中對家長對學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我們做到了同舟共濟,共同抗疫。
三、 面對疫情,學會成長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面對疫情老師要學會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疫情初期階段我把學生的家庭信息收集起來,統計出京進京學生情況,進行家庭性排查。2月17日是正式開學的日子,我們做了抗疫沙龍——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之權威10問,讓學生做好家庭防護措施。第二周利用線上班會,在延期開學期間,根據本班情況,每天推薦學習課程供同學們在家學習,并提倡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和德育培養。家長和同學們有任何疑問,都積極與我聯系進行探討。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同學們在老師與家長的關心下都保持了固有的學習狀態。同時完成了防疫知識宣傳,學生利用自己的特長展示防疫知識。
3月2日第三周的班會我們采取線上直播,我教育學生這個學期雖然我們不能準時在學校里相聚,但疫情不能阻礙我們有條不紊的日常,不能阻礙我們學習的態度,更不能阻礙我們堅定的信念和彼此互相支持打氣的決心。雖然推遲開學,但絕對不能推遲你的勤奮,更不能推遲你心中的理想信念。不能做一個每天在家里毫無計劃,自由散漫,除了電子產品無其他興趣的孩子。
告訴學生自律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養。你們是祖國的希望,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國家。這場疫情下,我們是一直是被保護的,告訴學生,現在保護我們的人早先也曾是千千萬萬個現在的你們啊,所以請叫醒你的自律性吧!做一個戰士而不是一個被懶惰、網絡左右的膽小鬼。這個特殊的假期,我們要開啟更高強度的自律。沒有父母老師的時刻督促,相信你會一天比一天有所提升的。孩子們在第三周交出了一份份精美的作業,一張張成長的圖片,一個個運動的視頻。
3月9日第四周的線上班會孩子們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延期不延學”的號召,迅速開展了線上學習。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抗“疫”信心,激發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意識,端正學生的居家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利用曉黑板和微信群指導學生生字的書寫方法,糾正學生讀書的錯誤字音,對學生采取了分層管理。之后每周一次的線上班會,我們都齊聚“云端”展示學生各方面的作品,以此激勵學生居家學習的熱情和方法。
我告訴學生:特殊時期在家學習就是一種擔當,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也是對疫情防控的最大貢獻。少先隊員應時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愛國愛民的奮斗精神和家國情懷。通過學習了解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抗擊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等先進人物事跡,讓學生懂得他們以榜樣的力量照亮了抗疫的戰場。學生深刻認識到什么是國家脊梁,和平年代的戰士,人民的英雄,也讓同學們重新定義了偶像。孩子們從寒假回歸到正常學習狀態,積極配合學校網上開課的相關安排進行學習。線上學習期間,按時上課、認真聽課、細致做筆記,課后積極思考、按時完成各學科作業,做到停課不停學。讓學生懂得:播種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三月是一個講文明、樹新風,讓雷鋒精神吹遍社會每一個角落的季節,同時也迎來了“三八婦女節”。懂得感恩,才會發覺世界如此美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老師和身邊的朋友不知給予了他們多少的愛。我結合“三八”婦女節開展教育活動,使孩子們在“知恩、感恩、報恩”的系列活動中養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熱愛學校、回報社會的崇高道德風尚。一張精美的賀卡,一碗精心的炒飯,一盆精致的插花,一籠美味的饅頭,一盤清香可口的菜……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如果不是因為經歷了這次疫情,很多同學可能還不會深入思考“責任”“擔當”“親情”“生命”等人生重大主題。通過這次特殊的人生經歷,通過這一堂堂特殊的班會,同學們其實都在思考,也都有所感悟,有所成長。有的同學在筆記里寫下感想,有的同學通過作文表達內心感悟,也有的同學提筆寫下內心所思。這一刻,肉眼可見,思考在進行,成長在發生!
法國作家莫泊桑說過:“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我們的一生,就是一本回憶錄。當你閱讀的時候,是蒼白無力、悔恨內疚,還是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完全看你從今天開始如何下筆。愿你的復盤,有助于自己:穿越生命,跨越時間,遇到危機,從容應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參考文獻:
[1]朱濱燕.構建靈動課堂:基于停課不停學背景下培養學生數學課堂學習能力的研究[J].新課程,2020(35):117.
[2]楊世震,王方.從“停課不停學”看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4):233-234.
[3]黃志紅,何非.“停課不停學”在線特殊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建議[J].現代特殊教育,2020(15):29-30.
[4]劉佳,張超,邱瑞玲,等.疫情期間“云端”教學 為教育改革埋下希望的種子:天津市教育系統實施“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工作綜述[J].天津教育,2020(22):4-8.
[5]董振.運用信息技術全面助力小學低段英語線上教學:“停課不停學”背景下開展線上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界,
2020(30):32-33.
[6]譚妮妮.讓云課堂成為教學新生態:關于停課不停學的實踐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0(17):67.
[7]吳俊清.在全省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總結交流暨基礎教育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節選)[J].山西電教,2020(2):3-4.
作者簡介:孫賀,北京市,北京市通州區東方小學。